中日關係趨緊之際,從日本撤走堤豐導彈系統,此舉動是較為明智的

據日本防衛省11月17日表示,現已通知岩國市政府,這套原為美日“2025堅定之龍”聯合演習所部署的“堤豐”導彈系統,撤離作業已提前完成。

所謂“堤豐”導彈系統,是美軍將海基的MK-41型VLS裝置,裝在一輛M983A4牽引車輪式拖車上,就是原本的艦載導彈垂發系統上岸。

上岸的MK-41型VLS裝置,能夠發射“標準”-6防空導彈,速度約3.5馬赫,作戰範圍涵蓋各類有人/無人作戰飛機、巡航導彈、戰術彈道導彈(末段攔截),能應對中遠程、高速機動的空中威脅,擁有較為強悍的對空防禦能力。同時標準-6防空導彈,必要時也能打擊陸上的目標,最遠打擊距離480公里。

“堤豐”導彈系統,也能夠發射原本艦載的“戰斧”巡航導彈,採用慣性制導+GPS修正+數字式景象匹配製導+被動紅外末制導的複合製導體制,抗干擾性能較強。

其中,雙向數據鏈系統賦予“戰斧”導彈具有“人在迴路” 能力,可在低空飛行途中,臨時變更打擊目標,讓其擁有較高命中精度,CEP值僅為7.62米,對目標的毀傷能力極強。

“戰斧”在發射以後,具有10米掠地巡航飛行能力,就不易被雷達探測和鎖定,飛行速度接近0.8馬赫,最大射程1600-2500公里(類型不同射程有區別)。

“堤豐”導彈系統,部署在日本本州島,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它的射程能夠覆蓋福建、浙江、江蘇、上海等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一款極具威脅在一定程度上能稱得上是戰略級別的導彈系統。

2024年9月,“堤豐”導彈系統,首次部署在日本,被視為美軍強化第一島鏈中程打擊能力的關鍵一步,意在爆發軍事衝突時,能在第一時間遏制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編隊進出太平洋,打壓中國海軍的活動空間。

對此,中國軍方和外事部門,要求美軍撤離在日本部署的“堤豐”導彈系統,批評此舉嚴重威脅地區安全,俄羅斯也指責美國在東亞部署中程武器破壞地區穩定與和平。

原本日本防衛省原稱“堤豐”導彈系統會在去年9月演習後一周內撤離,但該系統卻一直未撤,留到本週才撤離,引發山口、廣島地區民團抗議,反對“事實性永久部署”。

美軍此時才從日本撤離“堤豐”導彈系統,外界推測原因是與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涉台問題上口出狂言,嚴重踩踏了中國的紅線,導致中日關係迅速惡化有關。

此前,美日針對“堤豐”導彈系統的去留問題,在立場上可謂極其一致,那就是決心要將其留在岩國市,以此用來威懾中方、朝鮮和俄羅斯。

在高市早苗發表露骨挑釁言論後,隨著中方的反制步步升級,軍報發出日本“全國都有淪為戰場的風險”的警告,中部戰區空軍公開發布視頻稱,槍已上膛劍已出鞘,我們時刻準備打勝仗!

在大洋彼岸的戰爭部高官此時才彷彿意識到,若是日本執意“干涉台海”,那麼就有可能引發嚴重後果。在此背景下,必須得撤離“堤豐”中導裝置了,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若中日真發生軍事衝突,“堤豐”中導系統,將成為打擊目標,第一時間就會被摧毀。此時美軍若親自下場的話,同樣也會落得一個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的狼狽模樣。

來自解放軍的憤怒的“導彈雨”,將讓美日對空防禦系統防不勝防,“東風”系列導彈的高超音速打擊,至少在現階段是無解的,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堤豐”導彈系統分分鐘就會變成一堆廢銅爛鐵。

現在,撤走部署在日本的“堤豐”中導系統,儘管有礙某大國的顏面,但要比真挨了解放軍的“鐵拳”,屆時是反擊還是裝聾作啞,畢竟要強上許多。

如此有威力的導彈系統,卻在當前的局勢下,從日本的本土撤離,這難免讓關注國際事務的網友浮想聯翩。此舉,表明不願意“強出頭”為日本“火中取栗”,某大國此時的選擇,相對而言還是明智的。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