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擁有2000多萬粉絲的網紅“新聞姐”也會翻車,長期致力於熱點的“再塑造”,運用一些無關緊要且極力撇清自身關係的詞語(據網友說、據媒體報導),最終都會被流量反噬。
2月15號,有網友在社交網上發文控訴“新聞姐”,並曝光她已經關閉評論區。翻看其留言處不難發現,留言框中明確寫著:作者僅允許自己評論。也就是說網友的質疑並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的積累和觀察。
至於其為何關閉評論區,其實從其“習慣”就能夠看出來,那就是當下最火爆的熱點。
梳理最近的國內外熱點不難發現,“俄亥俄州爆炸”事件無疑是最大的報導,“新聞姐”的留言處也有很多粉絲讓其講述一下這方面的內容,但她並沒有如願,可能是深受這方面信息的騷擾,她將留言關閉。
如此行為不僅讓網友再次聯想她之前的種種行為,形容她吃“人血饅頭”真的一點都為過。
早前胡某某事件,官方沒有一個明確報導的時候,“新聞姐”就開始在視頻賬號上亂帶節奏,所得到的的消息也是來自部分“官網”,以及網友的杜撰,她在不加以考證的時候,對其進行加工,並添加自己的臆斷,從而給諸多網友帶來了困惑,形成了最終的“網絡暴力”。
如果不是她的亂帶節奏(相關的視頻多達69個),相信胡某某的網絡環境並不會那麼差。此事發生之後,關於胡某某造謠的一些賬號基本被封禁,但“新聞姐”卻逃脫了懲罰,以至於很多網友鳴不平。
這也是她為什麼口碑從之前的好感到如今的“偽善”,說白了,她的目的並不在於事件的真實性,而在於此事可以蹭流量,可以為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關注。細細品味她所說的每一個熱點不難發現,有些甚至是自己的想法,與現實相差甚遠。
只要能引起熱度,從來不在乎事件本身帶來的影響。
諸如此類的“蹭熱點”事件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說早前的“葉婷造謠”等等,新聞姐再訴說的時候,來源都是沒有經過證實的消息,而她卻侃侃而談,完全不在乎被人的看法,只要能夠吸引粉絲的關注,那麼她的目的就達到了。
作為媒體人,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要客觀,站在事實的角度上去分析問題,而不是聽說、據說,以此為觀念去分析問題。既然是“新聞姐”就要對得起“新聞”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