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直播香港回歸4位主持:2人去世1人自甘墮落,僅她笑到最後

最近,泰安新華書店的泰山書城,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人群中,一位穿著棉麻素衣、面容和藹的老人,正微笑著與讀者分享她的新書《走過》。

她就是敬一丹,那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央視面孔。 70歲的她,談笑間憶起47年前攀登泰山,那段青春迷茫在山頂被風吹散的經歷,眼神裡充滿智慧與淡然。

讀者們手捧她主持《焦點訪談》的老照片,排隊等待簽名,誰能想到,這位如今從容分享人生感悟的奶奶,

28年前,曾用她那份特有的沉穩,在香港回歸的那個歷史性凌晨,為全國觀眾深度解讀著“一國兩制”的深遠意義。

敬一丹的這場新書分享會,是她退休生活的一個縮影,也是她人生軌蹟的清晰寫照。然而,她的這份“現世熱鬧”,在當年那場香港回歸直播的“四人組”裡,卻是獨一份的。

1997年6月30日深夜至7月1日凌晨,央視那場持續十余小時的世紀直播,將羅京、敬一丹、方靜、方宏進這四位主持人推向了全國的焦點。

那時,所有人都以為,這只是他們輝煌事業的新起點,是他們人生征途上又一座高山。

可誰又能預料到,28年後,命運之筆會在他們的人生畫卷上勾勒出如此涇渭分明的分水嶺。

1997年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英交接儀式的現場燈火輝煌,英國查爾斯王子端坐檯下,歷史的齒輪在這一刻被清晰地刻畫。

而神州大地上的千家萬戶,正緊握著遙控器,守候在電視機前,那份期待與激動,甚至超越了春節的喜慶。

央視的衛星信號,將這一盛況無遠弗屆地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我們的“四人組”,則以各自精準的分工,共同完成了這場世紀直播。

36歲的羅京,眼神緊盯著時鐘,他那標誌性的渾厚嗓音,準確無誤地播報著:“23時59分,英國米字旗開始降下等等”,

每一個字眼,都沉澱著歷史的分量。 42歲的敬一丹,在演播室裡與專家學者連線,她用耐心細緻的訪談,將復雜概念,掰開揉碎,清晰地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26歲的方靜,站在維多利亞港邊,即使雨水打濕了她的話筒,也澆不滅她清亮的聲音,她實時播報著市民們激動萬分的歡呼場景。

而36歲的方宏進,則坐在評論席​​上,從鴉片戰爭的百年屈辱,一直講到中英回歸談判的每一個細節,

甚至不忘點出西方媒體報導中的視角差異,展現出他獨到的國際視野和深度分析能力。

這場直播的成功,絕非偶然,它是四位主持人多年積澱和臨場應變能力的集中爆發。事實上,央視從當年年初就開始嚴格篩選主持人,能入圍的,都是電視界的尖子生。

羅京早在1996年與李瑞英試水直播時,就練就了每分鐘300字的穩定語速,確保關鍵時刻“零失誤”。

敬一丹從黑龍江廣播電台起步,1988年進入央視後,更是創辦了全國首個以主持人命名的節目《一丹話題》,她的訪談功力早已得到業界和觀眾的公認。

方靜作為四人中最年輕的一位,1994年23歲就進入央視,主持《中國新聞》,她不光聲音條件好,更是身藏唱民歌的才藝。

方宏進則更是個“狠角色”,1994年親手創辦了《焦點訪談》,他那挖掘新聞背後真相的本事,在當時的媒體圈子裡,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直播當天,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香港突然下起大雨,導致信號一度不穩定。但他們展現出了超強的專業素養,他們沉著冷靜地切換備用線路。

羅京甚至抓住信號恢復的短暫間隙,精準地補報了30秒的流程說明,這份臨危不亂,令人嘆為觀止。

這場硬仗打完,四人徹底火了:羅京被譽為”播音三巨頭“之一,敬一丹的訪談節目受眾更廣,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方靜獲得了國際新聞報導的專屬資源,事業版圖迅速擴大,方宏進所創辦的《焦點訪談》收視率也再創新高。

然而,也就是從此刻開始,命運的羅盤,開始朝著不同的方向,撥動著他們各自的人生指針。

在他們四和四人中,最先讓人感到心痛的,是羅京。

這位被觀眾親切地稱為聽聲音就安心的主持人,在回歸直播後,繼續穩坐《新聞聯播》主播台,生活與工作都順遂美滿。

他與大學師妹劉繼紅的兒子羅疏桐,生於1995年,是夫妻倆的掌上明珠。

羅京與妻子興趣相投,下班回家常常一起探討播音技巧,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然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的例行體檢,卻無情地診斷出淋巴癌。

從北京腫瘤醫院到307醫院,化療讓他掉光了頭髮,但每當同事探望,他總是樂觀地笑著說:等好了就回去播新聞。那份對工作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堅韌,讓人動容。

遺憾的是,2009年6月5日早上7點05分,年僅48歲的羅京,終因病情復發引發心臟衰竭,撒手人寰。

如今,他的兒子羅疏桐已成年,他不僅懂事孝順,只要有空就會回家看望患有老年癡呆的奶奶,用自己的行動延續著父親的品格。

比羅京的離世更令人唏噓的,是方靜的悲劇人生。

這位年輕有為的主持人,在回歸直播後事業一路坦途,先後主持了《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央視王牌節目,甚至扛起了軍事節目《防務新觀察》的大旗,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2009年5月,一篇來自同行的博客文章,卻將她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當時方靜已淡出熒屏三個月,加上她主持軍事節目的特殊背景和曾赴哈佛交流的履歷,謠言如野草般瘋長,一篇博客的瀏覽量就輕鬆破百萬,輿論瞬間沸騰。

面對這突如其來且殺傷力極強的流言蜚語,方靜迅速做出澄清,她不光更新博客聲明“保留法律追究權利”,更親自做客新浪聊天,通過真人出鏡的方式,試圖擊碎謠言。

周憶軍隨後也發文道歉,稱純屬誤會。然而,輿論的傷害已然造成。儘管謠言被澄清,但方靜的節目還是被停播,她也漸漸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2015年,她因胃癌轉移肝癌,遠赴台灣尋求治療,但仍未能挽回生命,於11月18日上午10點26分離世,年僅44歲。

即便在她離世後,前同事董浩和劉春證實消息,她的家人也再次發文澄清過往傳聞,但直到現在,仍有人在提及她時,會無端扯上那段莫須有的案子,令人扼腕嘆息。

一個才華橫溢的主持人,就這樣被謠言和病痛,無情地吞噬了。

與兩位英年早逝的同事相比,方宏進的落魄,則更多是咎由自取。作為《焦點訪談》的創始人,他在1997年後更是升任《看東方》總製片,事業達到了頂峰。

然而,在2006年,他卻捲入了一場與某公司的合同糾紛,被對方控告上百萬廣告費。

他被留下後,雖然最終繳清款項才獲出來,但“騙子”的標籤,從此如影隨形,再也無法摘除。

更讓他面子丟光的,是隨後曝光的家庭醜聞。 2011年,他1995年出生的女兒方貞在網上發文,曝光父親拋妻棄女的惡劣行徑。

據方貞透露,父母是經人介紹結婚,父親事業成功後性情大變,不光搬出去住,還提出離婚,甚至連母女倆的生活費和學費都不肯支付。

方貞多次打電話要錢被拒後,忍無可忍才選擇在網上公開家醜。法院兩次調解無果,一審判決離婚,女兒歸母親於紅偉撫養,方宏進需承擔200萬債務且不分財產。

他上訴後,二審維持原判,甚至在庭審外,被丈母娘當眾指責,顏面掃地。

如今的方宏進早已淡出媒體圈,轉而靠直播賣貨謀生,鏡頭里的他早已沒了當年的意氣風發,只能通過回憶《焦點訪談》的往事,吸引零星的關注。

曾經的輝煌,如今卻成了他自嘲的“過期新聞”。

同樣經歷了1997年的高光時刻,敬一丹的人生卻走出了一條最穩健、最令人敬佩​​的曲線。

1955年出生的她,1976年從黑龍江廣播電台起步,1983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研究生,33歲才圓了名校夢,可謂是大器晚成。

1988年進入央視後,她沒有隨波逐流去追逐流量、搶奪熱點,而是始終堅守自己的專業領域,憑藉在《焦點訪談》中深度、睿智的提問風格,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喜愛。

2015年5月1日,60歲的她正式退休,告別儀式沒有鋪張奢華,只是平靜地主持完最後一期節目,淡然轉身,盡顯一個資深媒體人的風骨。

退休後的敬一丹,反而比上班時更加忙碌而充實。她先後出版了《我遇到你》《風動心不動》等多部著作。

今年推出的新書《走過》,更是以二十四節氣為時間軸,收錄了96篇隨筆,封面特意選用了一張她行走在山水間的照片,沒有任何演播室的痕跡,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悟。

她還在大學擔任副院長,教授媒體課程,將自己的經驗與智慧傳承給年輕一代。

抽空前往偏遠地區支教,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偶爾也會出現在崔永元的麵館,與老同事小聚,享受著恬淡的友情和生活的樂趣。

28年時間,足以改變太多人和事。當年一起站在直播鏡頭前的四人,如今境遇天壤之別。有人說這是命運的無常,然而細細思量,其中卻也藏著某種必然。

信息來源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