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砍常客優惠 還鼓勵大眾運輸嗎

不敵台電漲電價,近30年未漲的評估今年將首度出現虧損,不僅常客優惠從最低7折縮減為85折,貓空纜車也從最低70元漲到每次180元,市府得思考配套,避免流失「各種常客」,否則與市長蔣萬安綠運輸政策背道而馳。

政治人物口頭常說「要做對的事」,碰上選舉機制卻每每轉彎,面對電費及人力成本提高,北捷卻未比照台鐵,核心原因是每日載客量達200萬人次的捷運,漲價動輒得咎,但北捷票價與全球國際城市捷運相比便宜很多,營運成本根本喫不消。

明明該思考讓通勤常客享有相對低票價,「非常客」或「單程觀光客」付出高票價,才符合市場機制,但這次北捷卻選擇先縮水常客優惠,常客小確幸沒了,不免心寒感到「變相漲價」。

儘管市府、北捷都鼓勵轉買不受影響的1200月票,但買月票多是跨市通勤族,許多北市居民每月在市區通勤費用不到千元,買1200月票根本劃不來,應先研議符合市區通勤需求的多元月票,不該成本有壓力,就拿常客開刀。

另,貓纜年虧損3千萬的確是沉重負擔,但貓纜被定位為觀光纜車,漲價之餘,也應思考祭出結合觀光的套裝行程,例如,單純搭纜車採原價,但結合上山喝茶、用餐和到動物園等遊程,就享優惠票價,才不至於又趕走「觀光常客」。

近3年北捷電價漲75%,光電費成本就多10幾億,人事成本也預估比去年增6.58億,考驗的不只是北捷,還有力拚連任的蔣萬安,都得思考綠運輸背後的政策平衡。


標題:星期評論/砍常客優惠 還鼓勵大眾運輸嗎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