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表到現在終於入了第一塊卡地亞。卡和勞一樣,是一开始我極力想避开的兩個牌子。原因無外乎是太大衆,沒有背透,被詬病不是嚴肅制表。當然淺薄的我,一直在糾正錯誤。卡和勞的中古款價格早就起飛了,所以彌補錯誤先來卡地亞,勞留在最後。
▲發一張定妝照
▲先來4張高光靚圖,25年的表齡,成色真的不錯
展開全文
▲側着看璣鏤紋
▲真的是薄
Cartier(卡地亞)這個名字無需多言。 作爲過去一個世紀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推崇的珠寶與腕表品牌之一,Cartier一直是奢華與渴望的象徵。盡管其在制表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但就腕表領域而言,Cartier一直更被視爲一家“設計導向”的品牌,而非純粹意義上的制表品牌。Tank、Crash 和 Santos 等標志性表款,之所以被人銘記,往往首先是因爲它們獨樹一幟的外觀設計。直到今天,Cartier仍憑借其非傳統美學和無可替代的品牌定位,在鐘表收藏界中佔據獨一無二的地位。
1990年代對許多鐘表品牌而言是一個動蕩與探索並存的年代。在經歷了石英危機的重創後,整個行業猶如劫後余生。品牌或大膽創新,或小心翼翼,生怕再次遭遇“核爆”式的打擊。就在機械表开始重新贏得市場關注之際,Cartier也意識到,是時候加強其“真正制表品牌”的形象了。
於是,Collection Privée Cartier Paris(簡稱 CPCP)系列誕生。這是Cartier當時設立的頂級機械腕表部門,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或許是品牌歷史上最英明的決策之一。CPCP的理念非常清晰:將那些廣受喜愛的經典表款,重新以更高級的機械機芯打造,並與諸如Piaget、Jaeger-LeCoultre、Frédéric Piguet、Girard-Perregaux等頂級制表廠合作完成。
▲cpcp的背透,只能說聊勝於無
其中,Cartier Tank可謂是品牌最具代表性的腕表之一。自1917年首次問世以來,這款靈感來源於法國雷諾FT-17坦克的矩形腕表,憑借其纖薄的表殼、優雅的表盤設計,至今仍是典雅與雋永的代名詞。盡管聽起來矛盾,Tank實則是一枚“正裝表”。而在近一個世紀的演變過程中,Tank系列不斷衍生出多種變體,在保留核心設計語言的同時,各具風格。
1933年,Tank Basculante應運而生,靈感來自Jaeger-LeCoultre的Reverso——一款可翻轉保護表盤的運動腕表。Basculante繼承了這一理念,但其翻轉方式與Reverso不同:後者是橫向翻轉,而Basculante則是縱向翻折。在旋轉過程中,表殼還能保持直立,化身爲一枚小巧的桌面座鐘。整個翻轉過程極爲優雅,通過位於表殼中心的軸心操作,佩戴者可用指甲輕輕一撥便完成轉換。
▲獨一無二的座鐘模式
雖然Tank Basculante經歷過多個不同版本的演繹,但最爲稀有、最具收藏價值的版本之一是Ref. 2499。它隸屬於傳說中的CPCP系列,配備標志性的扭索飾紋(guilloché)表盤,並在中央飾有CPCP經典“玫瑰花紋”圖案。內部搭載超薄的F. Piguet Cal. 610手動上鏈機芯(Cartier命名爲Cal. 060MC),展現出精湛的制表技藝。此外,這枚腕表還採用藍寶石水晶背透設計,可一窺機芯的精致打磨。值得一提的是,CPCP系列另有一款爲迎接千禧年推出的實心背蓋版,也同樣珍稀而特別。
▲同時代的千禧年翻轉cpcp ref 2391
▲千禧年雕刻,限量款
▲1997 150周年紀念款,屬於pre cpcp時代,分背透和非背透版本。密底限量150,背透限量15
▲雕花背透還是很迷人的,可惜一表難求
最後來一張大合照,基本上40mm以上的大表徑現代款全出掉了,收藏以後專攻近古款。
▲保留唯一的41mm給jd的鏤空,剩下一個空位給ap的星輪
▲第一塊卡地亞認證
注:以上圖文內容來自論壇表友@這是要發啊,如有疑問請聯系管理員。
標題:我的第一只卡地亞,已有25年的表齡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