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環保新制上路!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違規者「這時起」開罰

北市環保新制上路!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違規者「這時起」開罰

為落實源頭減廢,臺北市政府自7/22起實施一次性餐具收費新制,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及北市府所屬各機關委外經營場館,販售餐飲時將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盒、碗、筷子及湯匙,每項收費不得低於1元。新措施預估可讓北市每年減少約2700萬個一次性餐具使用量。下載食尚APP,天天免費抽大獎!

北市一次性餐具收費規定

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出,此次新制範圍涵蓋北市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及北市府所屬各機關委外經營場館,列管場所約298處,詳細名單可至「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第二十條列管名單」查看。

若民眾在這些場所購買餐飲,需額外支付一次性餐具費用,例如1份外帶鍋貼套餐,可能需多付餐盒2元、湯碗1元、筷子及湯匙各1元,總計增加5元支出。

需注意的是,今起至12/31為緩衝期,臺北市環保局明年元旦起才展開稽查,對違規業者開罰。另外,一次性餐具之收費,應與消費者購買之商品分別計價,不得併入原商品售價中,也就是說, 餐飲業者不可以直接於售價中包含餐具費用。

禁用美耐皿餐具

環保局表示,一次性餐具管制初期推動禁用美耐皿餐具,採由內而外、由公而私的方式推廣,截至113年,轄內38處市場、13處夜市、29所大專院校、27個中央機關、119處委外場館、53家百貨公司、16家量販店及607家企業等共計有902處公私場所響應。並自109年起陸續於北市府可外帶消費的委外場館推動「一次性餐具外帶計價及分類回收」,北市府所屬119處委外場館,無論內用外帶都鼓勵使用可重複性餐具,已獲眾多公私部門響應。

自備環保餐具成新生活運動

為減少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對環境的危害,臺北市政府自105年起陸續推動相關執行要點與計畫。環保局強調,此次收費政策是為建立「使用者付費」機制,鼓勵民眾養成自備環保餐具的習慣,避免「使用一次即丟」的浪費行為,共同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看更多:別把芒果籽丟廚餘!環保局揭「7類物品」不可放入廚餘回收桶,違規罰6000元

民眾反應兩極

針對新制上路,有民眾認為相當麻煩,「以後出門要帶鍋碗瓢盆筷子湯匙沐浴乳」「便當全部用透明塑膠袋裝,捏成飯糰吃」,但也有支持者表示此舉「動機良善」,有助於減少民眾隨意丟棄餐具的行為,對環境保護具有正面意義。

北市環保新制上路!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違規者「這時起」開罰

▲臺北市7/22起實施一次性餐具收費新制。(圖片來源:臺北市環保局)

臺北市政府
網址:https://www.dep.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