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6地震台北信義區超晃 氣象署:未來三天小心規模5↑地震

宜蘭縣近海今(27)日晚間9時11分發生芮氏規模6.0地震,全台有感。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李伊婷表示,這起地震起因於菲律賓海板塊跟歐亞板塊碰撞隱沒帶造成,未來三天仍要小心會有規模5以上地震,但餘震可能會少很多,因為這是很深的地震;李伊婷也解釋,台北市信義區震度達到4級,搖晃感受明顯,主因是信義區土層較為鬆軟,所以搖晃比較久。

台北信義區搖晃明顯 氣象署:土層鬆軟

李伊婷說明,台北市信義區因為地形效應所以這次搖晃感受更明顯,而這次地震有感地區主要都集中在北部,尤其是台北市信義區和宜蘭冬山,4級的部分宜蘭冬山搖晃約2秒、信義區搖晃約1秒;而3級的部分信義區搖晃到4秒、新北市搖晃到5秒。考量到規模 6.5 以上的大地震通常伴隨較大的低頻能量及較長的搖晃時間,可能對高樓層造成威脅。為了針對強震加強預警,氣象署地震中心去年9月新增了國家警報發布條件,也就是:「預估」地震規模 6.5 以上,並且縣市地區「預估」震度達 3 級以上,只要規模、震度符合其中一種發布條件,就會發送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而這次地震,宜蘭縣、基隆市、雙北、桃園市都有發布警報。至於為何信義區震度4級、搖晃感受更加明顯?李伊婷表示,因為台北市信義區土壤關係比較鬆軟,她比喻,「硬的巖層和類似果凍上的物體相比,果凍一定會搖比較久;而宜蘭冬山則是因為靠近震央,所以搖晃程度比較大。」

先上下再左右搖晃 地震位置跟搖晃歷程有關

這次地震是先上下搖晃後再左右搖晃,李伊婷解釋,這次地震幾乎是北部垂直在地下,所以才會很明顯感受到上下、後面才左右搖晃,跟它的位置有關,那因為它比較深,所以上下跟左右搖晃的歷程會感覺有明顯差距。有民眾反映,這次地震是上下震動後才收到警報,李伊婷說明,國家警報主要是靠地震測站,這次地震約是地震發生後19秒左右分析完成,因為震央離主要都會區比較近,震波傳遞其實相當快,比較近的話會產生盲區,所謂的盲區就是地震波已經到達了,但還在蒐集資料分析中的關係,所以也有民眾是在上下搖晃時就收到警報。


標題:規模6地震台北信義區超晃 氣象署:未來三天小心規模5↑地震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