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將於台灣10日凌晨舉行秋季發表會。(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蘋果(Apple)秋季發表會將於台灣時間10日凌晨1時登場,外界矚目的全新iPhone 17 Air將正式亮相。這款機型被視為近年來iPhone設計上的重大突破,但知名科技分析師卻警告消費者「先別急著買」。
《彭博》資深蘋果分析師古爾曼(Mark Gurman)在最新專欄中直言,iPhone 17 Air雖是發表會焦點,但「大多數人也許不該購買。」他將這款新機比喻為2008年首代MacBook Air翻版,創新但不實用。
消息指出,iPhone 17 Air最大賣點在於極致輕薄的機身設計,同時保持6.6吋大螢幕規格,但為追求纖薄外型,電池壽命可能較短,後置鏡頭僅有一顆。在目前智慧型手機市場強調長效電池與多鏡頭攝影的趨勢下,這些設計顯得格格不入。
更令人困惑的是其市場定位策略,古爾曼預測iPhone 17 Air售價將明顯高於標準版iPhone 17,核心功能上卻有所縮減,且與高階的iPhone 17 Pro價差預計僅數百美元,但處理效能、顯示技術和攝影表現上差距懸殊,形成尷尬的「夾心餅乾」局面。
古爾曼回顧,2008年首代MacBook Air同樣面臨相似困境。當時該產品以超薄設計驚豔市場,卻因處理器效能不佳、儲存容量受限、電池表現平庸,加上定價策略失當,導致銷售成績不如預期。直到2010年改版後,MacBook Air才真正找到市場定位並大獲成功。
古爾曼指出,電池容量和相機技術才是推動用戶升級手機的2大關鍵因素,且目前標準版iPhone與Pro機型已不特別笨重,市場現況也印證「薄型化」策略的風險。三星今年5月推出主打輕薄的Galaxy S25 Edge,銷售表現同樣平平。
儘管如此,古爾曼認為iPhone 17 Air仍具備長遠戰略意義,將為蘋果明年推出首款摺疊式iPhone奠定基礎,並為2027年全新Pro系列機型鋪路。
他預測,iPhone 17 Air最終將如同當年的MacBook Air,引領整個產品線走向更纖薄的設計趨勢。一旦技術成熟,能夠在輕薄機身中實現Pro級別的電池續航、效能表現和攝影功能時,這種設計理念將成為全系列標準配備。
但對於當下有購機需求的消費者,古爾曼仍建議優先考慮iPhone 17、iPhone 17 Pro或iPhone 17 Pro Max等機型,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和CP值上都更具優勢。
標題:iPhone 17 Air將亮相! 分析師警告「先別急著買」原因曝光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