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不斷完善的進程中,非羈押訴訟作爲一種兼顧司法效率與人權保障的重要訴訟方式,正逐步成爲司法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爲響應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完善非羈押訴訟機制、擴大非羈押電子監管系統試點範圍的政策號召,翰東憑借前沿信息技術,自主研發出非羈押人員定位管控系統,爲非羈押訴訟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規範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非羈押訴訟,是指各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活動裏,依據法律規定和個案實際情況,對罪行較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採取刑事拘留、逮捕強制措施,依然开展立案偵查、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審理裁判的訴訟方式。最高人民檢察院明確提出,要完善不捕不訴的風險評估、防控和訴訟保障機制,強化精細化審查,加強動態跟蹤監督管理,構建非羈押訴訟社會支持體系。同時,還劃定了十三類不予羈押的情形,涵蓋預備犯或中止犯、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或脅從犯、過失犯罪者等,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悔罪表現,且不予羈押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檢察機關便可向辦案機關提出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這爲非羈押訴訟的开展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指引與政策支撐。
翰東非羈押人員定位管控系統,是順應非羈押訴訟實際需求的科技產物。該系統深度融合計算機技術、網絡和通信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先進信息技術,構建起一套全方位、立體化的非羈押人員監管體系。在系統構架上,以服務器(含數據庫、應用、地圖)爲核心,搭配防火牆保障數據安全,借助衛星實現精准定位,再通過定位腕表、手機 APP 與監控端、執法機關形成高效聯動,確保監管信息實時傳遞、無縫對接。
系統的功能亮點十分突出,全方位滿足非羈押監管需求。在定位監控方面,能實現對非羈押人員的實時定位,依托 GPS + 北鬥 + WIFI+LBS 多模定位技術,自動根據網絡環境篩選最優定位模式,保障定位精准度,讓監管人員隨時掌握被監管人員動態。歷史軌跡追溯功能則可完整記錄人員活動路徑,爲後續監管核查、案件回溯提供有力數據支持。電子圍欄功能更是爲監管加上 “安全鎖”,劃定非羈押人員的限定活動區域,一旦出現越界或試圖進入禁入區域的情況,系統會立即觸發實時告警,第一時間提醒監管人員及時處置。
檔案管理功能爲每位非羈押人員建立專屬電子檔案,詳細記錄個人信息、案件關聯情況、監管記錄等內容,方便監管機構高效查詢、管理;機構管理與任務管理功能,助力監管部門優化內部工作流程,合理分配監管任務,提升整體工作效率;斷網續傳功能確保在網絡不穩定或中斷時,監管數據不會丟失,網絡恢復後可自動補傳,保障監管工作的連續性;三重檢測與消息推送功能,能及時發現並推送監管中的異常情況,讓監管人員快速響應。
在硬件設備上,防拆定位腕表堪稱系統的 “核心感知終端”。該腕表分爲普通防拆和快裝防拆兩種設計,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監管需求。其配備 IPS 高清大屏,不僅能清晰顯示時間、定位等信息,還具備多種實用功能。除了精准定位外,腕表的報警功能十分全面,拆卸報警、剪斷報警可有效防止被監管人員惡意破壞設備,低電量報警則能提醒及時充電,避免因設備斷電導致監管失控。更值得一提的是,腕表還具備心率監測和健康計步功能,在監管人員動態的同時,也關注其身體健康狀況,體現了司法監管的人文關懷。
此外,系統配套的 APP 分爲監管端和受控端,均支持安卓、蘋果系統,且有小程序可供使用。監管端 APP 爲監管人員提供生物驗證、考勤、即時通信、監控、籤到、消息推送等功能,方便其隨時隨地开展監管工作;受控端 APP 則便於非羈押人員接收通知、完成籤到等操作,促進監管雙方的高效互動。
翰東非羈押人員定位管控系統的應用,不僅增強了非羈押人員監管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減輕了公檢法監管機構的工作壓力,更推動了非羈押訴訟工作模式的轉型升級。在科技賦能司法的大背景下,該系統無疑爲我國非羈押訴訟制度的完善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助力司法機關在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道路上邁出更加穩健的步伐,未來有望在全國範圍內的非羈押電子監管系統試點及推廣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爲我國司法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標題:科技賦能司法:翰東非羈押人員定位管控系統引領非羈押訴訟智能化變革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