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 NHK記者提問,中方領導人訪問韓國期間,是否有與日本新任首相高一早苗會見的安排?
![]()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
“關於有關具體活動,我們會及時發布消息。”郭嘉昆說。
延伸閱讀
牛彈琴:高市早苗上台中國的第一反應很耐人尋味
![]()
高市早苗在岸田文雄身後眼神犀利
牛彈琴消息,不管我們樂見還是不樂見,日本首相又換了,現在已經是高市早苗。
她也算創造了歷史,日本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確實很不容易。
但我認為,性別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還是高市早苗的施政走向。
看了一下,包括西方媒體在內,普遍對她不看好。
為什麼?
政策太極端太保守,極端保守到一些歐洲媒體都很不待見,這個世界,一個特朗普已經夠頭疼了,又來一個女版特朗普。
她的大致政策方向吧。
我們也不用迴避,高市早苗一貫反華,多次發表抹黑中國言論,一再否認南京大屠殺,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還在台灣問題上大放厥詞。
她還以內閣大臣的身份,多次參拜靖國神社,最近一次,是今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
她還主張修改和平憲法,要將日本自衛隊改為國防軍。
我看到,很多人感嘆,日本那樣歧視女性的國家,竟然出了一個女首相。
也別感嘆,女首相真能提升日本女性地位嗎?
別忘了,高市早苗最大的特點,就是保守,她公開反對女性出任天皇,她還要求日本女性婚後就得隨男姓。
一句話,她就是日本的極右翼,她的偶像,就是英國的撒切爾夫人。
![]()
高市早苗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外界自然很關注,美國怎麼看,中國怎麼看?
美國,我就不說了。特朗普即將訪日,以特朗普的做派,以及對日本敲竹槓的熱愛,肯定有高市早苗喝一壺的。
至於中國,我看到,10月21日,高市早苗上台當天,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有這樣一則對話。
日本共同社記者: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剛剛當選首相,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中方對她有何期待?對日中關係會有何影響?
發言人郭嘉昆:我們注意到有關選舉結果,這是日本內部事務。中日兩國互為近鄰。中方在中日關係上的基本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信守在歷史、台灣等重大問題上的政治承諾,維護雙邊關係政治基礎,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考慮到時間點,這應該也是高市早苗上台後,中方的第一次公開回應。
您看出什麼玄機了嗎?
完全我個人的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至少兩點玄機吧。
第一點,沒有公開祝賀。
一般情況下,一國領導人上台,基於外交禮節,我們肯定還是要祝賀。
或許,中方也有,但至少這第一時間的第一反應,還真沒有。
作為對比,當天,還有記者問,玻利維亞選出了新總統,中方對此有何評價?
郭嘉昆當即回答:中方對帕斯當選表示祝賀,相信在帕斯總統領導下,玻利維亞的國家建設將不斷取得新成就……
但對高市早苗,我們只是淡淡地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選舉結果,這是日本內部事務……
外交辭令的溫差,往往映射著國家關係的真實溫度。
但這也符合常理。
畢竟,我們談論的是日本領導人。
最近幾年,日本領導人的種種做派,我們都看在眼裡,也很難衷心祝賀,尤其是高市早苗,前面已經說了,她有那麼多中國人無法接受的言行。
![]()
高市早苗和小泉龍二郎
第二點,劃清紅線。
在表達關注之後,中方還說了一句話:中日兩國互為近鄰,中方在中日關係上的基本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
確實,這也是常識。
日本首相5年換4個,政策可以一變再變;但中國對日的基本立場,卻是一貫的明確的。
然後中方說了分量非常重的一段話,全文我就不重複了,大家看一下中方的關鍵詞:
希望、
恪守、
信守、
維護……
尤其還有那一句:信守在歷史、台灣等重大問題上的政治承諾!
記得當初石破茂上台,中方的有些措辭是一樣的,但這一句好像還真沒有。
但高市早苗上台,這一句必須有。
我相信,我們也是看透了她在歷史、台灣問題上的種種不當行徑,所以我們鄭重提醒她,在這些重大問題上,日本你是有政治承諾的。
違反承諾後果會怎樣?
中方沒有說。
我總有一種感覺,中方應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當然,我們肯定希望是最好的結果。
歷史告訴我們,政治人物的立場往往決定了時代的走向,而時代的洪流又常常考驗著政治人物的智慧。
高市早苗上台,中日關係,不外乎三種走向。
第一種,高市早苗改弦更張,加強與周邊國家合作,讓我們驚喜。
這也不是沒有先例。比如,尼克松。尼克松沒上台前,是一個強硬的反共人士;但真正掌權後,他審時度勢,毅然轉變政策,實現與中國的和解。
但這樣有戰略遠見的政治家,畢竟是極少數中極少數。
高市早苗肯定不是,我們不要抱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第二種,高市早苗維持目前中日關係,表現也比較克制,靖國神社肯定不會去參拜了。
中日關係好不到哪裡去,也壞不到哪裡去,就湊合吧,等待下一位日本首相。
第三種,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高市早苗開始一條道走到黑,落實自己原先的極端保守政策。
我看到,法國媒體就評點說,高市早苗的意圖,就是建立一個由東京主導的所謂印太地區,“也就是有意將日本變成印太地區的反華支點,這一地緣政治傾向極易引發外交危機”。
還有,“雖然高市的當選,看似象徵著社會新時代的開啟,標誌著女性可以在一個長期由男性統治的國家首次執掌政權,但事實上她的當選,與女性在政治上的勝利毫無關係,甚至極有可能會加劇日本的性別不平等。”
日本內政,我們不管,但中日關係,如果真那樣,不排除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
唉,習慣了戴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就總改不了敵視中國的立場。即便這樣的政策主張,會嚴重損害自身的國家利益。
![]()
日本女首相高市早苗
日本進入了高市早苗時代,這是日本的內政。
但從中國上述第一反應看,一切都在我們預料中,我們很清醒很淡定。
畢竟,考慮到當下中日力量的對比,一個敵視中國的日本領導人,我們當然很不樂見,但即便真成了現實,她又能奈我們中國如何呢?
歷史的航道已經改變,巨輪前行自有其定力。一個越來越強大的中國,一個越來越自信的中國,就是我們最大的底氣,不懼怕任何狂風驟雨。
當然,我們還是要樂觀。
樂觀於蚍蜉不可能撼動大樹,樂觀於有些人也不可能長久。
按照當下日本政壇的格局,高市早苗好不容易七拼八湊才當上首相,她能執政一年是成就,能執政兩年是奇蹟,能執政三年……唉,我們可能真想得太多了。
政治生命的短暫,有時恰恰反襯出歷史評判的悠長。
我看到,有日本政治學者就預測, 目前的日本新政府,最多支撐一年,然後,又會回到“一年一相”的循環。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日本人自己的預測。
日本正在回歸常態——換首相高效率的常態。又開始你方唱罷我登場,高市早苗即便滿腔抱負,但要創造奇蹟,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