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解放海南島戰役再拖兩個月,海南島就會變成第二個台灣?

海南島,在新中國成立沒多久便全部解放,很多人覺得這事兒理所當然。但當時可沒那麼簡單,不僅攻島過程艱難曲折,實際形勢上非常緊急,即使現在想起來也有些後怕!

因為——

海南島戰役結束不到兩個月朝鮮戰爭就爆發了,美國第7艦隊開進台灣海峽。如果登島作戰再晚一步難度就不一個等級了,甚至像台灣一樣出現無法解放的局面!沒拿下這個島,很難想像現在的南海局勢會變成什麼樣!

現在我們是以上帝視角看,明白其中利害關係,但當時的人可不知道,要命的是他們把攻島的時間再三延後,一拖再拖!

怎麼回事呢?

一,攻島遇到了困難

廣西戰役結束後,黨中央和四野把解放海南島的任務交給了15兵團。司令員鄧華接手後才發現,困難遠超過自己想像。

首先是對手依舊很強大。

國民黨余漢謀殘部逃到海南島,加島上原有的陳濟棠部達到10餘萬人,妥妥的一個兵團的編制。另外還裝備了50多艘艦艇,45架飛機,兵強馬壯。

還沒完,蔣介石空降一名大員為海南防衛總司令,來統一指揮陸海空三軍,薛岳!

這哥們信心滿滿,還在島上搞了一個“伯陵防線”(薛岳字伯陵),自吹固若金湯,給海南島防禦上了一道雙保險!

反觀我軍。

考慮到解放海南島兵力不夠,林彪把原本12兵團的40軍調過來,加上43軍由15兵團統一指揮。兩個軍外加兩個砲兵團差不多十萬人,和島上國民黨軍隊就旗鼓相當了。

但部隊在雷州半島集結時,發現了問題。

首先大多數官兵來自北方內地,別說海戰經驗,很多人壓根沒見過大海,登船後不光暈還嘔吐。海戰裝備也不行,渡海用的是些小木船,這玩意飄在海上遇到大風直接掀翻。

一些戰士的心理也出現問題。解放戰爭進入末尾,他們覺得自己打平津、渡長江、解放華南,一路下來很辛苦。其他部隊開始休整了唯獨讓他們打海南,再加上馬上春節思鄉心切,不願意繼續打仗了。

光這些困難嗎?

更大的在後面。

1950年2月,15兵團在廣州召開海南島作戰會議。除了司令員鄧華等人和大佬葉劍英外,還有一個人參加了。

解放海南島最關鍵的人物,40軍軍長韓先楚。

他的主張很簡單,儘早!

“應趁敵人立足未穩,儘早發起海南戰役,越拖後越不利。”

用現在的眼光看,簡直就是先知者的存在!

然而,會議最終決定先派小股部隊分批偷渡,再以主力部隊登陸作戰,更離譜的是強攻時間暫定在了6月!

巧的是,這和林彪給中央軍委所提的時間大體一致。

發現問題沒有?自從解放軍渡過長江天險後,對國民黨作戰一直是摧古拉朽,進度特別快。但到海南島忽然變了,從決定到攻島拖了接近半年的時間,這不像我軍的作戰風格啊!

為什麼都變得這麼謹慎?

要說的是,韓先楚的主張是正確的,但林彪鄧華等人的決定也沒錯。

大小兩個原因,小原因賣個關子一會說,先說大原因。

這次屬於規模空前的渡海作戰,小心點沒錯,但主要原因是前面我軍乾了大個敗仗——3野第10兵團發起的“金門戰役”!

金門全軍覆沒的消息,當時並沒有對外公開,但部隊裡幾乎都知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換誰都會有心理陰影。

而接下來要解放的海南島,怎麼看都像個大號的金門。中央到4野再到15兵團和下面參戰部隊慎之又慎,對作戰計劃研究了又研究、商議了又商議,最後才決定6月份攻島,但能不能成功不好說。

怎麼辦?

二,克服困難

韓先楚!

他直接把指揮所搬到海邊,雙管齊下。

1,先是思想工作。講真這個很重要,指示、方針、原則…讀者可能不感興趣,咱任意一回直接省去。

再就是韓先楚對戰士講清了我軍的優勢,比如有海南軍民的配合;四五月順風浪小;敵軍別看號稱十萬,但擱不住海南島大,就像一把沙子灑碗里和大盆里肯定不一樣,平均下來每平方公里沒幾個人…

效果怎麼樣呢?

要是國軍或土匪那邊的痞子兵肯定不行,沒點好處絕不跟你玩。我軍就不一樣了,畢竟是受黨教育多年,加上經過戰爭洗禮,思想上一說就通。

2,解決實際困難。韓先楚更是親力親為,蒐集海洋知識資料,虛心向當地漁民學習,收集、改裝能渡海的船隻。

首長都這麼拼,誰敢偷懶?

渡海裝備基本解決了。

為了克服戰士暈船問題,韓先楚直接讓部隊乘船去海上訓練,但他可不是在辦公室裡蹺二郎腿喝茶看報告,而是親自和戰士一起上船搞訓練!

戰士們練得更賣力了。

後來有這麼一句話形容脫變後的40軍:“老虎”變“蛟龍”!

我軍還有一個神秘的巨大優勢。

說這個優勢前,先解決前面那個問題。

廣州會議不是決定先小部隊分批偷渡,再拖到6月主力部隊強渡作戰嘛,大原因除了受金門慘敗影響,再就是——

在廣州會議上,葉劍英同意了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轉達的兩條建議:

一是趁敵人防線不怎麼嚴密,偷渡一批兵力加強瓊縱的接應力量。

二是若第一條行不通,就選派一批軍事幹部、技術人員和槍只彈藥運過瓊州海峽,充實瓊縱的戰鬥力!

這就是那個小原因。

不過,相信大家的注意力已經轉到了其他身上——

瓊崖縱隊!

其實在解放海南島的整個過程中,功勞屬於每一位參與戰役的指戰員和人民群眾,但不可否認最重要的有兩個:

一個就是韓先楚;

另一個就是$APPEND是海南島23年紅旗不倒的瓊崖縱隊!

縱隊在1927年就成立了,最開始發展並不容易。這好理解,在大陸的主力部隊都不好過,被前堵後追,吃了上頓沒下頓,更別說在海南的這幾百號人,甚至一度和中央失去聯繫,成為“天涯海角”上的“孤兒”。

但革命的火種堅強地保留了下來,星火燎原,瓊縱慢慢的發展到了幾千人,到最後發展到兩萬多人!

國民黨為什麼不提前解決掉這個麻煩,永絕後患呢?

不是不想,是做不到。

瓊縱這支部隊非常具有戰鬥經驗,擅長玩游擊,以柔克剛,讓國民黨像大砲轟蚊子,消耗很大卻不見成效,最終棄圍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大陸。

1949年薛岳上島後,躊躇滿志,集中了5個師的兵力去“清剿”。

瓊縱:就這?

經歷了23年革命鬥爭考驗的瓊縱,不是你想剿滅就能剿滅的,誰來也不好使。特別是在馮白駒的領導下還打了幾個漂亮仗。

比如3總隊在定安嶺口一日三捷,殲敵一個團,5總隊在樂東縣又殲敵近一個團,擊潰一個師,還打傷敵師長張志岳。

從1949年10月到1950年初,瓊縱不但沒被國民黨“清剿”,還攻占和逼走敵據點30多個,殲敵2800名,繳獲各種火砲14門,輕重機槍72挺等大批武器彈藥,部隊反而進一步壯大了!帥不帥?

薛岳哭都找不到地方。

當然功績不止這些,我軍決定解放海南島後,瓊縱又要大顯神威了!

除了組織部隊準備接應,一個多月就籌集了40萬元公債、5萬多石糧食,組織起6萬多人的支前隊伍,徵集170艘木帆船,動員了400多名船工,另外還派出30多名軍政幹部到雷州半島,協助野戰軍渡海作戰!

酷得簡直不要不要的!

萬事俱備,該行動了!

三,偷渡行動

15兵團決定派40軍118師的1個加強營,和43軍128師的1個加強營發起偷渡作戰。

3月5日,接過韓先楚一面繡著’渡海先鋒營’的錦旗後,40軍800人的加強營登上21艘帆船,首次偷渡成功與否,將關係到整個渡海登陸作戰的成敗!

起航後韓先楚徹夜未眠,想到金門戰役的慘敗,不焦慮是假的。但這邊再著急也只是等結果,海南島那邊就完全不一樣了,不光激烈戰鬥,還實打實的和國民黨鬥智斗勇!

把鏡頭切換到島上。

瓊縱的接應部隊,在連續三夜的急行軍後到接應點豐猛村。 5日下午接到電報,說6日凌晨40軍先鋒營會在排浦一帶登陸。

但到了6日拂曉,茫茫大海上看不到一條船,海灘一片沉寂連個人影也沒有!

接應部隊立即聯繫40軍,說先鋒營已經在海上,但具體情況不知道。可一會天亮了,接應部隊暴露怎麼辦?

怕啥來啥,我軍還是被龜縮在碉堡的敵人發現了,開始用機槍掃射,接應部隊奮起還擊,把敵人的火力壓了下去。

問題是接下來咋辦?

考慮到先鋒營已經出發,接應部隊決定繼續等,但不能乾打下去,要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於是派一部分人公開後撤迷惑敵人,誤認為已經撤走,其實主力還在登陸點隱蔽。

下午2點,海邊終於出現槍砲聲,敵機也開始轟炸掃射,先鋒營登陸了!潛伏了大半天的接應部隊立即以猛虎下山之勢沖向海邊,向敵據點開火。

突然冒出這麼多解放軍,一下子把敵人打懵了,趁他們被打散的空檔,接應部隊和先鋒營勝利會師!

這次會師也是解放大軍和長期戰斗在海南島瓊崖縱隊的首次會師!

在接應部隊的掩護下,先鋒營進入白沙根據地休整。 3月10日,43軍先鋒營在瓊東北也成功登陸,與瓊縱部隊會師。

中共華南分局、廣東軍區、第15兵團發來嘉獎電。不光取得渡海經驗,主要是打消了戰士怕海的顧慮,不害怕了!

第一批兩次偷渡成功後,鄧華決定按原計劃派二批偷渡。

但這次就沒那麼順利了。

首先韓先楚反對,主張把第二批偷渡直接改為大規模登陸作戰!

韓和鄧產生了嚴重分歧。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