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再曝猛料,直言大陸14億人保台,蔡英文肯定想打柯文哲

話說2023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那會兒,島內政壇鬧得沸沸揚揚,三位主要候選人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天天在媒體上你來我往,互相拆台拉票。柯文哲當時是民眾黨候選人,他的支持率一度衝到33%左右,暫時壓過其他兩人。那時候他到處跑活動,訪日回來後就拋出一些重磅言論,直接點名民進黨當局的經濟政策有問題,還扯上兩岸關係。 6月初,柯文哲帶團去日本,見了不少政要,包括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

他們私下聊了台灣想加入CPTPP的事兒,這個協定是亞太地區貿易圈,成員國得全票同意才能進新成員。柯文哲後來在7月9日台北一個面向企業主和年輕人的見面會上,把這些事兒抖出來,說世耕弘成跟他講,台灣加入CPTPP難度大,因為中國大陸可能在背後施壓,讓某些成員國投反對票。他用這個攻擊蔡英文政府和賴清德,說他們明明知道這事兒難成,卻老在選舉裡拿出來當宣傳,忽悠老百姓。

柯文哲還舉例子,說過去幾年台灣經濟不景氣,產業鏈一大堆遷到東南亞或大陸去,失業率尤其是年輕人那邊直線上升,2020年就有6萬多台灣青年跑到大陸沿海城市找工作。這番話說出口,馬上在媒體上炸鍋,民進黨那邊氣壞了,覺得柯文哲在壞他們對外關係的大事兒。駐日代表謝長廷趕緊跳出來澄清,說台灣還在積極推動加入CPTPP,柯文哲的說法有偏差。民眾黨11日發聲明,強調柯文哲訪日是以台灣利益優先,不是選舉操作。整個事兒鬧了幾天,柯文哲的支持率小幅波動,但藍營有些人附和他,覺得這戳中了當局經濟承諾的空洞地方。

柯文哲沒停手,12日又在演講裡繼續懟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說如果當局不支持兩岸交流,那傳統習俗像拜關公或媽祖就別搞了,因為這些文化根子都在大陸那邊。他還提未來政策,如果他上台,會增加大陸游客來台,推兩岸貨物和服務貿易協議落地,讓經濟綁得更緊。柯文哲訪日時還見了前首相野田佳彥,對日本媒體說鼓勵台灣人吃福島食品,釣魚島就是個漁業島,不用爭太多。這些話讓日方挺開心,但島內輿論批他賣利益。 7月下旬,世耕弘成通過媒體正式說,沒講過台灣不可能加入CPTPP,只是說機制需要全員同意,大陸因素是存在的。

柯文哲團隊堅持立場,說這是對話解讀的差異,沒影響他對民進黨的批評。整個過程,柯文哲的策略就是藉國際話題拉票,賴清德支持率下滑了點,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也降了。他還提自己從醫生轉政壇,強調務實不玩意識形態。在台北市長任上,從2014到2022年,他推雙城論壇,跟上海交流,談台北上海經濟體的重要性。

但他的政績爭議大,外資跑路,股市亂晃,基建基本停擺,失業率飆升,很多年輕人只好去大陸討生活。柯文哲騎自行車上班的習慣,成了廉潔標籤,幫他連任,但經濟問題堆積如山。選舉前夕,他的言論製造了不少話題,影響了格局,也暴露台灣在區域經濟裡的尷尬位置。柯文哲團隊發聲明護航,避免法律麻煩。這件事兒從頭到尾,反映出台灣選舉的套路,候選人靠兩岸和國際議題博眼球,柯文哲雖沒贏,但曝光度賺足了。

柯文哲在那場7月9日見面會上,詳細講了他的觀點,說台灣軍隊裝備和兵力比不過大陸,所以安全得靠經濟和民間層面。他提如果當選,會增加大陸游客,執行兩岸貿易協議,讓大陸14億民眾因為利益反對武力行動,這就成了台灣最大的防護屏障。

选举在2024年1月13日落幕,投票率71.86%,赖清德拿40.05%得票赢了,侯友宜第二,柯文哲26.46%排第三。民众党在“立法院”拿8席,成了关键力量。柯文哲没上台,但继续当党主席,参与国会事儿。没想到8月,台北地检署查京华城容积率案,怀疑柯文哲市长时违规把容积率从560%调到840%,涉及威京集团沈庆京行贿。8月29日搜他家和办公室,9月2日法院裁定羁押禁见。检方说他收千万贿赂,还挪用政治献金。柯文哲否认,说是政治迫害。他的律师抗告多次,12月台北地院裁3000万交保,但高院发回重审,羁押延长。

12月26日检方起诉,求刑28年6个月,罪名包括贪污、图利、背信和公益侵占。12月27日法院改裁1亿交保,柯文哲出狱后批当局司法不公。2025年1月3日,他辞民众党主席。案件没完,10月23日台北地院又开庭,传唤邱复生作证,查柯文哲挪100万政治献金投资邱的公司的事儿。邱复生说那是网络整合规划,不是投资。柯文哲律师要勘验侦讯光碟,控检方林俊言不当讯问,但检方反对。柯文哲在庭上说这是文字狱,检方偷换概念硬凑罪名。沈庆京2亿人保名单卡关,审判长问检方能不能不公开保证人身份。整个案子牵扯政治献金、京华城和北士科,柯文哲形象大损,政治影响力弱了。民众党内部也乱,柯文哲虽活跃媒体,强调清白,但案子拖着,未来不确定。

柯文哲的言論當時聽起來新鮮,但選舉結果證明沒幫他翻盤,腐敗案曝光更讓他雪上加霜。台灣政壇這些事兒,總讓人覺得選舉熱鬧過後,問題還在原地打轉。柯文哲從高民調到被告席,提醒大家政客的路不好走。話說回來,他的兩岸觀點接地氣,強調經濟綁定的防護作用,但現實里大陸統一決心強,台灣經濟依賴大陸又深,這事兒沒那麼簡單。柯文哲的案子最新進展就是今天庭審,邱復生證詞幫他澄清了點,但檢方咬定挪用款項,柯文哲律師反擊檢方程序問題。

整個過程邏輯清楚,柯文哲的政績弱點早埋伏筆,市長時基建停滯,外資撤離,這些事兒選舉時沒深挖,現在案子一出,全翻出來了。他的廉潔人設崩了,民眾黨得重新調整。台灣經濟困境沒變,產業鏈外移繼續,年輕人就業壓力大,柯文哲提的增加遊客和貿易協議,想法務實,但執行難。選舉後,賴清德上台,民進黨繼續推CPTPP,但大陸因素還在。

柯文哲的爆料雖被澄清,但戳中了痛點,台灣想脫鉤經濟綁定不容易。案子審理中,柯文哲否認罪名,說起訴書有誤,政治迫害味重。民眾黨發文批檢媒一體,三十年後又對抗黨國體制。柯文哲的政治路,從醫生到市長到候選人,再到被告,起伏大。他的兩岸邏輯,靠14億人好感保台,看似巧妙,其實低估統一心理。案子影響深,柯文哲影響力減,但媒體上還活躍。台灣政壇總這樣,選舉話題轉司法糾纏,沒完沒了。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