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要變天?鄭麗文登機前,朱立倫選擇跟進,黃國昌或也將登陸!

10月30日,黃國昌居然公開表示“不排斥登陸”。黃國昌不是一直對兩岸問題模糊處理嗎?這次怎麼突然轉向了?就在大家還在揣測他是否“口誤”的時候,鄭麗文方面已經安排副手蕭旭岑先行赴陸交流,而她本人也明確表態:“當然要去。

與此同時,朱立倫也罕見地公開力挺鄭麗文,表示願意全力支持她推動兩岸對話。這一連串的動作,像是事先排好的一場戲,又像是藍營內部某種“舊秩序”正在崩塌的信號。鄭麗文上台到底動了誰的奶酪?她提出的“藍白合作必須有統一兩岸立場”到底有多大殺傷力?

10月25日,藍營改選結果出爐,鄭麗文以黑馬姿態勝出。她的當選並沒迎來掌聲一片,反而引發藍營內部的“地震”。趙少康第一時間跳出來質疑她投票率低、得票少,聲稱她代表不了藍營主流。

更令人吃驚的是,他還高調喊話,要清除“親陸勢力”,甚至放話說“如果不按規矩來,鄭的命令就會出不了中央”。

鄭麗文沒有迴避,也沒有妥協。她只說了一句:“怕就不出來混了。”隨後便迅速派出蕭旭岑訪陸,帶著藍營副職的身份,代表藍營開啟兩岸對話。這一招實打實地打在了趙少康的臉上,也讓他“換柱2.0”的劇本沒有機會繼續演下去。

10月27日,朱立倫突然宣布,藍營211位地方主委集體總辭。他嘴上說是為了給新團隊騰位置,實際上卻把整個地方組織架空。掌控命脈的那批人一下子全退場,空出來的權力位置變成了燙手山芋。

但鄭麗文沒有慌。她反過來稱讚朱立倫的辭職是“善意佈置”,順勢把地方組織重新洗牌。而朱立倫的這場“溫柔陷阱”,很快就被台北市黨部主委戴立欽當眾拆穿,說地方總辭並非自願,而是被強制的。這一句把朱立倫原本裝出的“尊重交接”徹底撕破。

就在藍營內部混戰正酣之際,盧秀燕的如意算盤也被打碎了。她本想藉“挺盧聲量”悄悄上位,既不觸怒綠營,也能在權力交接中分一杯羹。可鄭麗文一句話就點破了她的打算,說藍營優秀的人才不止盧秀燕。

不僅如此,鄭麗文接著點名韓國瑜、蔣万安這些被基層喜愛的政治人物,表明藍營不是誰的私產。這一來,盧秀燕從操盤手變成了看戲的觀眾,原先布下的“安全區”也全都失效了。

更耐人尋味的,是黃國昌的突然鬆口。10月30日,他在面對主持人王淺秋提問時,罕見地表示“當然不會排斥登陸,不要固步自封”。這番話不僅是他的立場轉變,也被外界視為是對鄭麗文伸出的“合作之手”。

畢竟就在前一天,鄭麗文受訪時明確表示:藍白要合作,必須兩岸立場一致。她說得很直接,如果白營和綠營一樣唱反調,藍白就沒法合作。這一點讓白營必須表態,否則連合作的門檻都進不去。黃國昌的表態,正好“踩點”回應了這一條件,也等於在告訴鄭麗文:“我願意坐下來談。

其實,早在10月28日的一場直播中,鄭麗文就已經埋下伏筆。她在館長的節目上公開表示,希望未來不僅藍營要登陸,還要帶著白營一起去。她說,島內很多人對大陸的看法是被長期誤導的,應該親眼看看、親耳聽聽。

館長也補充說,白營支持者很多是中間選民,既不反陸,也不親美,跟他自己節目的粉絲重合度極高。這場直播看似隨意,實則是一場策略性的“測試氣球”,鄭麗文借助輿論提前釋放了自己的意圖。

鄭麗文的動作之所以引發島內輿論震動,是因為她沒有停留在口頭層面,而是迅速行動。 10月29日,她安排蕭旭岑以藍營副職身份先行登陸,隨行的還有馬英九與連戰陣營的代表人物。

這不是普通的訪問,更像是一場“探路之旅”。鄭麗文要用行動證明,藍營在她手裡,不再是“喊交流、實封鎖”的空殼。而她本人也已經明確表示,等合適的時機,就會親自前往大陸。

10月30日的另一個重點事件,是朱立倫突然態度轉變,公開為鄭麗文站台。他不僅稱讚鄭麗文“接棒不易”,還呼籲全黨支持她,並強調兩岸對話是藍營既定路線。他說,作為藍營當家人,要能“任勞任怨、任謗”,要頂得住誤解、扛得住輿論。

這番話既是對鄭麗文的鼓勵,也是他自己的“自我救贖”。朱立倫意識到,如果再不跟上鄭麗文的節奏,自己可能會被藍營的變化拋在後頭。

整個10月,藍營的政治地圖像被風吹亂的棋子。趙少康舊劇本重演未果,朱立倫的佈局被反將一軍,盧秀燕的接班夢被當場戳破,黃國昌也突然站隊,整個藍白之間的界限開始模糊。

這一切,都是圍繞著一個人展開——鄭麗文。她沒有高調開場,也沒有靠人情上位,而是一步步用決斷力和行動力,在島內政壇撕開了一道口子。她知道現在的台灣政治,已經不再靠“模糊路線”混日子,必須拿出實招,讓民眾看到實利。

如今,島內民意正在悄悄轉向。無論是罷免案的投票趨勢,還是藍營改選的基層投票結果,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多數民眾希望有務實的兩岸交流,不願再被政治對抗綁架。

鄭麗文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敢大動作推動“登陸計劃”,並公開要求藍白在兩岸立場上對齊。她甚至表示,如果未來能帶著黃國昌、館長一起訪陸,那就能把藍白民意一起帶到對岸

這一刻,藍營內部的裂痕已經無法掩蓋。一派主張與大陸交流,另一派仍試圖維持舊有“親美拒統”路線。而鄭麗文的路線,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跟隨者。

黃國昌的靠攏也說明,白營內部也開始意識到,如果不調整立場,就可能被邊緣化。而一旦兩岸交流成為民意主旋律,所有政治人物都必須重新站隊。

這場看似普通的黨主席交接,背後其實是藍營幾十年來結構性的大洗牌。鄭麗文的當選,不只是一個新人上台,而是一次方向的大轉彎。誰能跟上這趟車,誰就能在未來政治版圖中佔據一席之地。誰還想靠過去那套“模糊表態、兩頭討好”的玩法混飯吃,遲早會被淘汰。

短短一個月時間,藍營從改選、總辭、登陸、合作,到路線清晰化,每一步都踩在了台灣政壇的痛點上。而鄭麗文的下一步,就是親自訪陸。一旦她真的帶著黃國昌、館長一起出發,那將不僅僅是一場訪問,而是一次徹底顛覆島內政治格局的信號。

現在的島內誰還敢說“兩岸議題”無關緊要?誰又能否認“登陸”不再是禁忌詞?這場“變天”還遠沒結束,但大幕已經拉開。鄭麗文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她以務實路線打破藍營舊秩序,也讓兩岸交流從理念走向現實。下一步,就看她能否真正帶隊訪陸,完成這場“逆轉”。

信息來源:[1]鄭麗文將就任,國民黨11月1日舉行黨主席交接儀式,韓國瑜做報告海峽導報[2]期勉鄭麗文,朱立倫:當國民黨主席最重要是要承受謠言、誤會海峽導報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