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女性:滿足性衝動和情愛慾望,就像喝水一樣簡單和微不足道

一場戰爭打下來,子彈打爛了城市,也撕碎了人心。蘇聯贏了德國,卻輸了自己的“男女平衡”。上千萬男人沒了,三千萬女人等著人過日子。男人沒回來,生活還得繼續,孩子得養,活得乾,孤獨得吞。情愛這事兒,變得比吃飯還難得。

可人有慾望,就像冬天冷了得穿衣。沒人陪,就找人陪;沒婚姻,就湊搭。於是,那些日子裡的蘇聯女人,把性變成了一種解決孤獨的方式,就像喝口涼水那麼簡單。不是她們輕浮,是生活太沉重,她們不是墮落,而是活著的姿態。

男都死光了,女活下去靠啥?

[1945年,德國投降,蘇聯贏了戰爭,卻輸了人口結構。[1945年,德國投降,蘇聯贏了戰爭,卻輸了人口結構。

打完仗一數人頭,光男性就死了1300多萬。這不算戰爭後遺症。再看女方,女性死了700萬,還剩三千萬單著的女人,嫁給誰去?

這個國家的女性從1945年起,開始了史上最長的“等男人時代”。

等誰​​?等戰爭沒打回來,等男人卻真的沒回來。蘇聯人最喜歡統計,1946年一出報告,全國勞動力女性佔比飆升到65%或以上

到了1950年,農村里一個男人配仨寡婦,城市更慘,中年女性婚配率不足30%

男人沒了,生活照過。飯要吃,孩子要養,情感也不能死。問題來了,這群女性怎麼處理“情感與生理”之間的空缺?

答案說來簡單,性,就成了一件跟刷鍋差不多日常的事兒。

當你一個人帶仨孩子,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干十小時體力活,沒人跟你說話,沒人理解你,情感本身就碎了。那點“戀愛腦”,早在戰火裡蒸發得乾乾淨淨。

她們將性視作一種能緩解孤獨、獲得情緒價值的“快捷方式”。情感這東西,在當時的蘇聯,不值錢。

“滿足性衝動就像喝水一樣簡單”,這是戰後某勞動營婦女的原話,冷得讓人心裡一抽。

更重要的是,國家對此視而不見。蘇聯沒有“婚戀政策”這個概念,女性沒有社會支持體系,甚至連避孕品都供不應求。

她們的選擇,其實沒有選擇。

當生活變成戰鬥,親密關係也只能淪為一種“工具”,這不是她們墮落了,而是生活太苦,愛情太貴。

那麼,在男人缺席的時代,她們會不會找“替代品”?答案是肯定的——而這個替代品,是出人意料的“戰俘”。

戰俘當情人,這事兒居然滿村都是

戰爭結束,蘇聯境內迎來了六十多萬日本戰俘。從遠東到烏拉爾,幾乎每個地區都有戰俘勞改營,他們在農場、礦山、建築工地干活。

問題來了,這些戰俘雖然“俘虜”了,卻活著,也能動。女性看到了機會,尤其是那些被孤獨困住的。

最早的“關係”發生在1946年,西伯利亞某林場女工跟戰俘“合作勞動”,結果順便搭伙過日子。1948年內務部明令禁止“與戰俘私下接觸”,但就是控制不住——越禁止越多。

為什麼?因為沒人能填補她們的空白。這些戰俘能幹活,能聽人說話,能當個“過日子的人”。女人不要婚姻,要的只是“有個人”。那時候蘇聯有句俚語,“你別給我愛情,給我個男人就行。 ”

有些村子,甚至默認了這種“默認婚姻”狀態。

比如遠東某地,戰俘負責給女方打柴、背水,女方則提供食物和住處。地方乾部裝作沒看見,畢竟雙方都得活。

有些女工甚至帶著戰俘去參加集市,“這是我家的男勞力”,堂而皇之。

性關係被包裝成“勞動力互助”,但背後是情感沙漠的求生本能。

國家文件中多次記錄這些“異樣接觸”,但最終不了了之。因為誰也找不到第二套辦法解決女人的孤獨。

說到底,這場“戰後性別關係危機”,是戰爭遺留的社會後遺症——在這個後遺症中,女人是無聲的犧牲品,而戰俘成了“空虛的安慰劑”。

她們並沒有玷污愛情,只是找到了比婚姻更直接的“情緒代償”。

可是,情緒可以代償,尊嚴卻開始剝落。

她們不是“放縱”,只是太孤獨了

從1950年代起,蘇聯女性的“公共形象”發生轉變。她們曾是英雄、戰士、母親,如今卻被貼上“放縱”“冷漠”“情感缺席”的標籤。但這些標籤,從來就不是她們選的。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1955年,蘇聯城市女性單親撫養比例達到37%,絕大多數是未婚母親或者丈夫失踪。

與此同時,政府沒有出台任何有力政策補償戰爭創傷中的女性情感損耗。

她們在工廠揮汗如雨,在家庭承擔一切,在情感世界卻被徹底拋棄。愛情、婚姻、伴侶,這些詞漸漸失去了意義。取而代之的,是生理滿足,是最低成本的陪伴,是“有個人”就行。

學者記錄中提到,“戰後女性對情感的期待極低,只希望有人願意聽她說話”。這句話說出來,是刺骨的寒冷。

到了60年代,女性將性徹底工具化。不是墮落,是認命。 “你們要我建國,我建;你們讓我養家,我養;你們不管我愛誰,我就誰也不愛。”

她們的慾望不張揚,不表露。就像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

參考資料:

“俄羅斯母親”在戰爭中的形象與作用.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6-04-06.

二戰男女失衡:蘇聯女人勾引日本戰俘.香城都市報.2013-03-23.

俄羅斯人口發展及現狀*.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0-08-23.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人員損失問題.中國俄歐亞研究網.2015-05-12.

二戰男女失衡蘇婦女與日戰俘有染屢禁不止.環球時報.2009-12-04.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