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頭了?富士康決定轉移3000億產能,外媒:郭台銘把飯碗端走了

富士康這事兒,說起來得從上世紀80年代末拉開序幕。那時候郭台銘帶著他的鴻海集團從台灣跨海過來,在深圳龍華區搞了第一家廠子,主要就是組裝電腦零部件。大陸當時正對外開放大門,土地租金低,稅收有減免,企業起步容易。郭台銘瞅准了這個勁頭,工廠一家接一家建,員工從幾千人竄到百萬級別,鄭州、成都這些地方的廠子成了蘋果手機的主力軍。 2007年蘋果第一代iPhone面世,富士康靠著這個大單子一下子就火了,成了全球代工界的頭把交椅。大陸這邊供應鏈全,工人手腳麻利,成本還低,這些都給富士康幫了大忙。可郭台銘老愛在外面說富士康給大陸賞飯吃,這話聽著就彆扭,明明是大陸的政策和市場給了他底氣。

2010年代後期,中美貿易鬧得不可開交,蘋果開始琢磨供應鏈不能全押在中國,得分散風險。郭台銘跟著節奏,從2015年就盯上了印度。那年5月,他公開放話要在印度砸50億美元,建10到12家廠,還帶數據中心,打算覆蓋12個邦。印度政府也配合,推出生產激勵計劃,給外資補貼。郭台銘覺得印度人多,勞動力便宜,年輕人一大把,工資比大陸低三分之一,有搞頭。 2017年,富士康在泰米爾納德邦開了小廠,先組裝老款iPhone SE,產量不高,只佔全球1%。 2018年又加投3.5億美元擴建,招本地人培訓。那時候郭台銘已經卸了鴻海董事長,但還在幕後把舵,推動公司往海外跑。

2019年,郭台銘來真的,喊出到2026年轉移3000億美元產能去印度。彭博社這些外媒直接說,這等於郭台銘把飯碗端走了,大陸那邊可能丟掉幾十萬崗位。印度人樂壞了,富士康承諾招5萬員工,專攻iPhone組裝。與此同時,大陸20多家廠關門,裁員超32萬,鄭州、南寧這些地方遭重擊。南寧廠高峰時一天吃掉60噸米、280頭豬、120萬雞蛋、8萬隻雞,帶活了當地經濟,現在廠跑了,周邊小生意直線下滑。郭台銘只提企業要追低成本,沒提大陸這些年給的支撐。

2020年,印度廠升級,組裝iPhone 11,產量只佔全球5%。電力老出問題,供應鏈斷斷續續,零部件還得從大陸拉。 2021年,在斯里珀魯姆布杜爾投新廠,iPhone 12開工,比大陸晚仨月,良率才70%,工人經驗缺。 2022年10月,鄭州廠疫情鬧騰,員工對隔離不滿,好多人步行回家,當地政府拉村民頂班,才保住訂單。印度廠那時補不上窟窿。郭台銘在股東會上說要奔低成本地兒去,但沒誇大陸的應急本事。

2023年4月,富士康正式敲定到2026年轉移3000億美元產能,主戰場印度。印度批了班加羅爾26億美元建廠,招10萬員工,組裝高端iPhone。蘋果老闆庫克3月來大陸,說投資繼續;4月去印度,推本地生產。富士康跟進,iPhone 15在印度和中國同期量產,印度出口占10%。不過麻煩也冒頭。印度工人水平參差,不愛管,上廁所得報備,吃飯時間卡死,靜電環戴著像拴繩。罰款制度更氣人,大陸工人咬牙忍,印度人抱團,覺得扣錢不公,罷工圍堵領導。開除人賠一大筆,政府不全幫外資。

2024年,印度廠組裝iPhone 16 Pro,產量佔全球15%,但罷工一周好幾次。富士康調大陸工程師過去教,物流費漲。總投資超100億美元,還進儲能領域,但印度罰款多,被網友說成殺豬盤。郭台銘讓劉揚偉去談,定下更多錢。訂單掉七成,生產線關部分,高管換血。富士康丟了些蘋果獨家單子,給立訊精密和和碩。印度員工跟不上富士康步調,衛生要求高,走路得快,覺得憋屈。富士康也適應不了印度勞動法,員工權益多,開除費事。 2025年5月,在卡納塔克邦加速建,但產能只到20-25%。大陸工程師成支柱,但派人受限。台灣工程師貴,設備設計是台灣的。

2025年,富士康在印度計劃生產2500萬到3000萬部iPhone,佔蘋果年產10-15%。比2023年的1200萬翻倍,印度佔全球iPhone產量從12-16%漲到20%。蘋果在印度五家廠產iPhone 17全系列,包括Pro版,第一批從印度發貨。為躲關稅,面向美國市場的iPhone大多轉印度。塔塔集團和富士康廠已開工,塔塔兩年內可能佔印度iPhone產量一半。印度政府給697億盧比補貼,幫富士康擴產。

2025年7月,富士康要求數百大陸工程師從印度iPhone廠回國,從5月就開始,已撤300多名。只留台灣支持人員。原因沒明說,猜是中印關係緊張,中國口頭勸監管別讓技術和設備流向印度、東南亞,防生產線外遷。印度本土化政策緊,泰米爾納德邦要外資三年內90%崗位本地化,不然取消優惠。簽證續簽難,地緣因素大。彭博社說這打擊蘋果印度擴產,正準備iPhone 17產量。富士康新廠在印度南部建,但沒了大陸工程師,培訓印度員工慢。

分析師郭明錤說影響小,大陸員工本來少,印度廠產能是台灣員工建的,不是大陸。蘋果知道這計劃。但現實是,印度手機年產能超5億,實際產量2.5億,閒置一半。富士康印度廠靠37%中國和台灣員工撐,沒了他們效率掉。電力限30%,每週停工兩三天。勞動力成本低30%,但算上工人素質、物流、關稅、罷工、退貨、罰款、違約,在印度產一部iPhone成本比大陸高14%。零部件80%從大陸空運,螺絲釘過海關成本翻三倍。

印度超越中國成美國最大智能手機供應國?這數據有水分,實際產能增慢。供應商不敢全移,怕丟蘋果單子倒閉。大陸出立訊精密、比亞迪電子填空缺,歐菲光靠華為單賺45億,有第二大代工廠架勢。國產品牌往外走,市場變樣。郭台銘跟美方步子,卻沒算準國內區別。印度員工不服管,罷工多,風險高。 2025年8月,富士康推印度儲能,標Made in India,但三年轉移3000億美元成空頭支票。印度缺產業鏈,勞動力技能低,按時交貨難,質量穩不住。郭台銘否認大陸貢獻的態度,讓人覺得他沒記著根。

沒大陸後盾,富士康在印度磕磕絆絆。鄭州基層保生產,疫情時村民頂上。印度建廠有野心,但毛病一大堆。富士康一頭扎進去,顯出資本家那股勁。大陸給條件,形成產業鏈,帶稅收,推製造業。郭台銘說給大陸賞飯,真這樣?沒大陸,富士康哪來順風?這些年靠包容支持。轉移遇堵,郭台銘計劃打臉,印度廠訂單少,罷工供應鏈亂。成本高大陸5-10%,工人月薪1200元,半年工資買一部手機。供應商糾結,怕破產。

2025年10月,印度手機業野心遭美國優先打壓。富士康撤人後,從台灣調工程師頂,但效果不明。蘋果想2026年底在印度產面向美國大部分iPhone,現在陰影重。印度政府盯生產目標,要供應鏈穩。中國阻遷,台灣工程師去費用高,設備規劃台灣的。脫鉤難,30年融合深,趨勢明,未來12年慢慢調。想想這些年,富士康在大陸風生水起,疫情時保障跑。現在轉移挫,郭台銘決定影響大。外媒說端走飯碗,可現在碗晃蕩。

大陸養出新代工廠,市場不等人。郭台銘若在印度栽跟頭,重返難。印度罷工頻,工程師撤,產能遷移中美博弈加劇。富士康印度廠變數大,全球供應鏈再添不確定。郭台銘豪賭印度,結果還得看。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