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代練磨利劍 科學備戰求突破——寧夏健兒全力衝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11月9日至21日在廣東、香港、澳門舉行。這屆由粵港澳首次聯合承辦的全國性綜合體育盛會,無疑是檢驗各省份體育綜合實力的重要舞台。對於地處西北的寧夏而言,這是一次展示風采、追逐夢想的難得機遇。在本屆全運會競技體育項目中,寧夏代表團共有90名運動員在多個項目上獲得了97個小項的決賽資格,晉級率較上一屆大幅提升近30%。目前,備戰工作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近日,記者走進寧夏體育運動訓練管理中心及各訓練基地,實地探訪寧夏健兒的備戰情況。

以賽代練在真槍實彈中淬鍊綜合實力

  在射箭訓練場,除了弓弦回彈的“砰砰”聲,幾乎聽不到其他雜音。隊員們神情專註,一次次拉弓、瞄準、撒放。22歲的沙雪兒是其中的佼佼者,就在不久前結束的天津全國射箭巡迴賽第三站上,她在女子反曲弓70米個人賽中,以領先對手10環的絕對優勢奪金,展現了良好的競技狀態。

以賽代練磨利劍 科學備戰求突破——寧夏健兒全力衝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

  “賽場,是暴露問題最精準的‘鏡子’。”寧夏射箭隊副教練繆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道出了以賽代練理念的核心。她指着正在訓練的隊員說:“日常訓練中,一些技術細節可能被忽略,或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覺得沒問題。但一到賽場上,在對手的強力衝擊和高強度的心理壓力下,任何細微的瑕疵都可能被放大,甚至導致崩盤。自以為穩固的戰術體系,也可能在千變萬化的賽場上顯得不堪一擊。”

  沙雪兒對此深有體會。她告訴記者,去年參加全國射箭巡迴賽(呼倫貝爾站)時,決勝時刻那種令人窒息的壓力至今記憶猶新。“那一刻,射出的不僅是箭,更是對自己心態的極致考驗。平時練一千次、一萬次,都不如那一次實戰的洗禮。”正是這一次次“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真實對決,錘鍊了她關鍵時刻“手不軟、心不慌”的“強心臟”。

  “在戰中學、在賽中練”,已成為寧夏備戰本屆全運會的鮮明導向。寧夏體育運動訓練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偉告訴記者:“我們倡導的‘以賽代練’,絕非盲目追求參賽數量。它是一種科學的備戰理念,更考驗教練團隊的智慧。需要為運動員精心選擇和規劃賽事,確保他們‘打一仗,進一步’。”

以賽代練磨利劍 科學備戰求突破——寧夏健兒全力衝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

  年僅17歲的寧夏小將朱詩萌,在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女子個人全能項目中一舉奪冠,令人驚喜。寧夏自行車隊主教練王政權介紹,目前朱詩萌和另外5名隊員正在河南洛陽進行封閉集訓。“每場比賽後,我們都會進行非常細緻的復盤,從技戰術運用到體能分配,從臨場應變到心理波動,逐一分析。比賽的收穫會立刻轉化為下一階段訓練的精確指導。”王政權表示,隊伍的目標是在全運會場地自行車男女全能、公路自行車女子個人計時賽等項目上實現突破。

  從組織運動員密集參加全國射擊、射箭冠軍賽,到支持馬拉松名將何杰等選手遠征海外,以賽代練的路徑正貫穿於寧夏備戰的各個環節。這背後,是寧夏體育從相對封閉的訓練模式向開放競賽的積極轉變,是從埋頭苦練向智慧備戰的戰略升級。

引智聚力高水平教練成破局“關鍵變量”

  全運備戰,千頭萬緒。什麼是決定成敗的重中之重?答案或許有很多,但一支高水平的教練員隊伍,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變量”。認識到這一點,寧夏在本次備戰周期內,面向全球廣納賢才,不限國籍、不限地域選聘高水平教練。

  在肯尼亞的高原上,71歲的肖麗教練正帶領着包括亞運會馬拉松冠軍何杰在內的8名寧夏運動員進行訓練。作為中國田徑界的功勛教練,肖麗的腳步從未停歇。她在越洋電話中與記者分享了自己的執教哲學:“在肯尼亞,你不能簡單地套用一套所謂的‘肯尼亞訓練法’。你必須理解並融入這種‘奔跑的文化’。作為教練,我不僅要訓練隊員們的身體,打磨他們的技術,更要懂得如何守護和點燃他們心中的那團火——對勝利的渴望,對奔跑的熱愛。”這種融合了先進理念與人文關懷的指導,正是寧夏選手能在長距離跑道上不斷突破的重要原因。

  據寧夏體育運動訓練管理中心介紹,本周期採取“引進+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共引進了國外高水平教練2名,國內高水平教練8名。選派了30餘名本土教練參加全國性培訓和高水平教研交流活動,力求打造一支結構合理、能力突出的教練員團隊。

以賽代練磨利劍 科學備戰求突破——寧夏健兒全力衝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

  引進教練帶來的改變,在散打項目上體現得最為顯著。散打,這項融合了格鬥技巧、體能和戰術的中國傳統武術運動,在寧夏曾長期處於空白。受理念、選材、場地等多重因素制約,寧夏一直沒有組建專業隊伍。這一局面在2022年得以改變,來自陝西的著名教練員劉險峰的到來,讓寧夏散打隊實現了從無到有、從零起步的跨越。

以賽代練磨利劍 科學備戰求突破——寧夏健兒全力衝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

  在散打訓練館,記者見到了正在指導隊員訓練的劉險峰。他聲音洪亮,動作示範一絲不苟。“臨近全運會,我們的備戰更注重摳細節。”劉險峰對記者說,“一是技戰術細節,打、摔、踢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益求精;二是狀態調整細節,要確保隊員們遠離傷病,並將最佳狀態精準地調整到全運會賽期。”

  即將代表寧夏出戰全運會散打項目的小將翟一搏,雖然此次是一人蔘賽,但臉上寫滿了信心。他告訴記者:“劉教練為我制定了非常細緻的訓練計劃。針對散打中的打、摔、踢三個主要技術環節,都配備了不同的陪練,每天訓練時間都在5小時以上。晚上,我們還要反覆研究潛在對手的比賽錄像,分析他們每個人的技術特點和習慣,努力做到知己知彼,運籌帷幄。”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引進的教練如同催化劑,激活了寧夏在一些弱勢項目上的潛力。

科學護航精細保障為夢想插上翅膀

  全運賽場的競爭,不僅是運動員天賦與汗水的比拼,更是背後科技支撐與保障體系的較量。面對這場國內最高水平的綜合性運動會,寧夏代表團的備戰工作,早已超越了單一封閉訓練的舊有模式,轉向一場科學、系統且充滿戰略遠見的全面進發。

  “這份進發,源於科學備戰的精耕細作。”自治區政協委員、寧夏體育運動訓練管理中心主任姚桂梅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無論是‘請進來’國際頂尖教練帶來前沿理念,還是‘走出去’在大賽中檢驗訓練成果;無論是狠抓賽風賽紀、築牢反興奮劑這條不可觸碰的底線,還是對運動員的傷病防治、營養補給、心理狀態進行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都體現了我們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思維。”

  這背後,是體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升級,更是以運動員為中心的人文關懷的深刻體現。在備戰過程中,運動員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賽代練磨利劍 科學備戰求突破——寧夏健兒全力衝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

  今年5月底,參加完全運會武術套路預賽的寧夏運動員戴娓瓏,因右側膝蓋半月板和韌帶損傷,不得不停止了正常訓練,備戰計劃一度中斷。競技體育的殘酷在於,傷病常常是運動員追夢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競技體育的較量,不僅在於賽場上的爭金奪銀,更在於賽場下對運動員身體潛能深度挖掘與持久保護的智慧。”寧夏體育運動訓練管理中心訓練三大隊隊長楊琦對記者說,“全運備戰周期長、強度大,對運動員的身體是極大的消耗。科學康復訓練,不再僅僅是出現傷病後的補救措施,而是一種着眼於未來的戰略性投資。”

  針對戴娓瓏的情況,該管理中心迅速行動,聘請了第三方專業團隊,組建了一個由醫療、康復、營養、心理等多領域專業人員構成的複合型保障團隊,為她提供從傷病診療、康復訓練計劃制定與執行、營養膳食搭配到心理疏導的全方位支持。

  記者在康復中心見到戴娓瓏時,她正在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器械訓練,額上滲着細密的汗珠,但眼神堅定。“剛開始受傷時,心裡特別著急,怕趕不上全運會。”戴娓瓏坦言,“但整個保障團隊給了我巨大的幫助。他們為我制定了非常詳細的康復計劃,每一步都很清晰,讓我心裡有底。醫生、康復師、營養師經常和我溝通,心理老師也幫我疏導壓力。”如今,手術過去4個多月,戴娓瓏已經恢復了正常訓練,正全力以赴向著全運會武術套路的賽場做最後衝刺。

  楊琦總結道:“科學康復訓練,通過專業的恢復手段與精準的周期規劃,能有效延緩疲勞積累,加速身體在高強度訓練後的超量恢復,其最終目的,是保障我們的運動員能以最佳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出現在最關鍵的全運賽場上,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全運會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最終的金牌榜。對於正在刻苦訓練的每一位寧夏運動員而言,他們揮灑的每一滴汗水,既是為個人夢想的拼搏,也是為寧夏榮譽而戰的擔當。當全運會集結號在粵港澳吹響,期待這支經過科學備戰、實戰淬鍊和全方位保障的“寧夏軍團”,能夠以更加成熟、自信和強大的姿態,在全國最高水平的競技舞台上,盡情釋放激情與夢想,交出屬於他們的精彩答卷。

(記者 孫振星/文 圖片由寧夏體育運動管理中心提供)

編輯:馬曉婷

校對:張錦倩

複審:瞿玩東

終審:王芳

以賽代練磨利劍 科學備戰求突破——寧夏健兒全力衝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