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吹會談勝利,頂流雜誌反手就潑冷水,八年封鎖計劃全落空

2025年10月下旬,中美於吉隆坡開展的經貿磋商圓滿收官,此次談判暫未披露諸多細節,卻在國際社會激起千層浪,引得各方廣泛關注,更觸發了紛紜多樣的解讀。

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表達了對會談結果的滿意,給出了極高評價,但全球知名的《經濟學人》雜誌卻持相反態度,接連發文指出美國在經貿談判中的不利處境。

特朗普吹會談勝利,頂流雜誌反手就潑冷水,八年封鎖計劃全落空 -

這種截然不同的聲音,背後折射出的是中美在貿易領域力量對比的悄然改變。

從過去西方主導的談判環境,到如今談判地點和各方態度的轉變,都在暗示着這場持續多年的貿易博弈,正逐漸迎來新的轉折點。

談判地點藏玄機

2025年10月26日,中美經貿磋商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結束,這場氣氛緊張的談判背後,藏着雙方力量對比的微妙變化。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布“勝利宣言”,給這場會談打了“十二分”高分,但全球頂流財經雜誌《經濟學人》很快潑來冷水。​

特朗普吹會談勝利,頂流雜誌反手就潑冷水,八年封鎖計劃全落空 -

這份1843年創刊的雜誌接連發文,直言“美國正在輸掉經貿談判”,還拋出《中國為什麼正在贏得貿易談判》《中國正在用美國人的貿易武器打敗美國》這樣的重磅標題。​

要知道這本雜誌的讀者都是各國政要、商界大佬,奧巴馬曾為它撰稿,比爾・蓋茨“一夜不落”閱讀,芒格晨起必看。​

從早年西方精英一邊倒覺得中國贏不了,到如今180度大轉彎,談判地點的遷移或許就是最好的註腳。​

特朗普吹會談勝利,頂流雜誌反手就潑冷水,八年封鎖計劃全落空 -

瑞士英國瑞典西班牙這些西方核心區域,到這次的馬來西亞,地點的變化早已暴露攻守之勢的逆轉。​

供應鏈硬實力​

美國原本想搞個以自己為核心的新經貿體系,把中國踢出去,但八年過去,這個算盤徹底落空。​

2025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近30%,這樣的體量絕非輕易能替代,今年9月的數據更能說明問題,中國對美出口降了27%,但貨物出口總額反而漲了8%以上。

​這背後是供應鏈的強大彈性在發揮作用,一方面中國把出口重心轉向東南亞、非洲這些新興市場,份額不斷攀升。​

特朗普吹會談勝利,頂流雜誌反手就潑冷水,八年封鎖計劃全落空 -

另一方面對越南墨西哥的出口也在漲,而這些國家最終還是把商品賣到美國。​​

這意味着全球根本離不開中國製造業,美國想孤立中國純屬異想天開,這種供應鏈的韌性,成了談判桌上最硬的底氣,讓美國的封鎖策略失去了根基。​

反殺與布局​

更關鍵的變化在於應對策略的升級,中國早就跳出被動應對,學會用美國的“關稅武器”反殺。​

2018年貿易衝突初起,中國多取守勢,如今時移勢易,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非但未能折損中國分毫,反倒讓美國政策的短板暴露無遺,盡顯其力不從心之態。

特朗普吹會談勝利,頂流雜誌反手就潑冷水,八年封鎖計劃全落空 -

本輪談判中,美國一威脅對中國船舶加征關稅,中國立刻精準反制。​

美國高端半導體、國防軍工都離不開稀土,中國就從稀土下手,同時還留着大豆等農產品進口的後手。​

過去特朗普靠虛張聲勢拿捏談判主動權,現在這招不管用了,反而可能讓他更謹慎,畢竟中國不再被動挨揍,而是能精準打到美國的“痛點”,談判主動權自然慢慢轉移。​

在全球體系構建上,雙方的路徑差異更明顯,特朗普想靠關稅大棒搞“貿易小團體”,逐個擊破謀私利。​

特朗普吹會談勝利,頂流雜誌反手就潑冷水,八年封鎖計劃全落空 -

中國卻沒停下開放的腳步,通過“一帶一路”推進全球化,作為全球最大製造國和7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正在嘗試製定新的全球貿易規則。​

反觀美國,高關稅看似懲罰別人,實則成本大多由美國自己承擔,現在AI領域的繁榮暫時掩蓋了關稅的傷害,長期來看卻是不可逆的。​

特朗普吹會談勝利,頂流雜誌反手就潑冷水,八年封鎖計劃全落空 -

在高端芯片、運載火箭這些尖端科技領域,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盲目樂觀顯然不可取,這場博弈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的耐力比拼。

結語

2025年吉隆坡中美經貿磋商,恰似這場長期貿易博弈的一個縮影,從談判地點變遷到雙方策略攻守轉換,不難看出力量對比的悄然改寫。

美國構建“小圈子”、孤立中國的計劃,在近30%全球製造業佔比的中國供應鏈面前落空,關稅武器反被反制。

特朗普吹會談勝利,頂流雜誌反手就潑冷水,八年封鎖計劃全落空 -

中國一邊以供應鏈韌性穩固底氣,一邊借開放布局爭取規則話語權,而美國高關稅的長期代價難掩。

當然,高端科技領域的差距仍需正視,這場博弈從不是短期較量,而是耐力與戰略的持久比拼,未來雙方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角力,還將持續影響世界經濟走向。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