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1地市,都有怎樣的體育性格?| 全運會觀察

廣東21地市,都有怎樣的體育性格?| 全運會觀察 -

文 | 默 達

你能想象一座“有性格”的城市是什麼樣子嗎?日前,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連續舉辦三場“城市體育性格”專題新聞發布會暨推廣活動,已有16座城市通過實物展示、現場講解等方式暢談其體育性格,引發廣泛關注。

“體育性格”,這個詞雖新潮卻不難理解。體育運動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會潛移默化地塑造一個人的性格。比如,常攀險峰者韌性十足,常擎千斤者敦厚穩重;短跑賽道上講究先發制人,綠茵場、籃筐下最看重團隊協作;醒獅躍高台,飽含着如火的熱情,黑白棋局中,見證着巧思和冷靜……當熱愛運動的你擦拭汗水回望來時路,關注的恐怕不只是燃燒了多少“卡路里”、收穫了多少鮮花與掌聲,更會為自己全方位的成長進步感慨萬千。

廣東21地市,都有怎樣的體育性格?| 全運會觀察 -

而對於一座城市而言,一項全民熱愛、全民參與的運動,往往融入歷史與文脈之中,並與居民的日常生活同頻共振。“一縣六國腳,全民踢足球”,梅州作為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的發源地,不僅持續輸送足球人才,也塑造出敢打敢拼、團結協作的精神面貌;“千舟競發”比拼速度、“水上F1”漂移過彎,佛山龍舟融合歷史傳承與現代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鮮明寫照;以“帆”為媒,吹過汕尾的風鼓勵健兒們馭風逐浪,也見證了“藍色糧倉”和“綠色動能”的開拓進取……“體育性格”帶動千行百業,化為一種深沉恆久的精神力量。

“辦賽事就是辦城市。”塑造鮮明的體育性格,也是在為城市發展尋找新的契機。以廣州為例,六運會助力天河崛起、九運會帶動城市東進,籌備十五運會促進場館升級和城市更新,跑出了建設國際賽事之都的“加速度”。深圳是科技之都,聚科技之力打造“賽事之城”,無人機低空傳遞火炬、自動駕駛中巴為賽事護航,科技創新正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力量。雲浮、韶關惠州深耕特色項目,擦亮城市名片,亦不失為一招妙棋。廣東21地市資源稟賦不同,文化歷史各異,因地制宜實現體育產業差異化發展,可以“各美其美”。

廣東21地市,都有怎樣的體育性格?| 全運會觀察 -

藉著十五運會的“東風”,以“體育性格”為紐帶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最終目的是增進人民福祉。體育是一項惠民工程,也可成為一項富民產業。在東莞,籃球元素無處不在,遠道而來的球迷們不僅出現在“村BA”的觀眾席上,也聚集在潮玩新品的櫥窗前;在河源,徒步游、生態游發展迅猛,遊客置身於綠水青山之間,自然資源稟賦轉化為富民增收的“香餑餑”;在潮州,“一杯茶、一盤棋、一座城”,古城文化、飲茶文化和圍棋文化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吸引着海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悟道”。文體旅融合發展,魅力無窮、潛力無限,既能更好滿足本地居民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形成產業集群,吸引八方來客,助推地方發展。

“跟着賽事去旅行”“循着體育看發展”,有個性、有實力又愛“交朋友”的廣東各地市歡迎你常來走一走、看一看,尋找志同道合的“運動搭子”或是性格互補的“合作夥伴”,揮灑汗水,共赴未來。

【作者】 張宇馳

南方評論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