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 李聰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趙琳
直播間里,三位穿着制服的法官舉着螃蟹,向大家展示飽滿的蟹黃。鏡頭一轉,是蟹塘邊的田埂,另一位法官帶着觀眾參觀螃蟹的生長環境,實地抓螃蟹。
10月31日晚,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高淳區人民法院的新媒體賬號直播間里,高淳法院的法官們化身主播,一邊賣螃蟹,一邊科普個人破產制度相關知識。
這場特殊的“帶貨”直播引來20多萬人次在線圍觀。彈幕里反應各異。有人留言“法官帶貨,頭一回見”,有人質疑:“你們沒案子辦了嗎?跑來給人家賣螃蟹。”
劉毅是高淳法院執行局的負責人,也是這場直播的“主播”之一。他向觀眾解釋,螃蟹不是法院的,是來自債務人秋蘭家裡的蟹塘,這是為助力誠信債務人清償債務推出的司法變賣活動。
兩個半小時里,直播間賣出100多單,基本清空了秋蘭家當前成熟的螃蟹,收入全部匯入法院監管賬戶,用於償還秋蘭家的債務。
看似熱鬧的“帶貨”,是高淳法院首次通過網絡直播變賣債務人財產,也是一次政策性嘗試。2020年6月,高淳法院被江蘇省高院確定為“與個人破產制度功能相當的試點工作”法院,承擔實施類個人破產申請制度的探索。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市破產法學會會長徐陽光表示,這是一次非常有溫度的司法創新實踐,向社會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司法不是冰冷無情的,對於誠信而不幸的債務人,法院能夠“搭把手”,幫助他們東山再起。
而這場讓他們重啟生活的制度探索,正為全國層面個人破產立法積累實踐經驗。
▲10月31日晚,高淳法院的三位法官在直播間賣螃蟹,從左到右分別為崔旺、魏猷龍、劉毅。 受訪者供圖
“誠信而不幸”
“螃蟹的每次蛻殼,都是從困境里掙扎出一個新的自己,在高淳,秋蘭一家也卸下了重重的擔子,正準備從頭開始……”
直播開場,是高淳法院為秋蘭一家拍攝的紀錄片。
秋蘭父母曾以船運為生,一起交通意外改變了這家人的生活。2015年5月,秋蘭母親騎電動車時,載着的狗突然跳下車,導致她把一路人撞倒致殘,經高淳法院判決需賠償26萬餘元。最終,雙方達成分期還款協議。
隨後,秋蘭父母返鄉做螃蟹養殖,因缺乏技術接連虧損。加上交通事故賠償金,家庭總債務最高時達80多萬元。
這些年,秋蘭一家人為債務奔波。秋蘭和丈夫白天經營小吃店,夜晚支起夜市小攤,一有空便到蟹塘幫忙,蟹季幫父母擺攤售賣。十年過去,一家人還了20多萬元。
高淳法院執行局負責人劉毅,與秋蘭同歲,是負責秋蘭母親交通事故賠償的執行法官。他記得,交通事故發生後,每年農曆臘月二十八,秋蘭都會準時聯繫法官,詢問打款賬戶。今年已經是第九年。
今年6月,劉毅去秋蘭家回訪時,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秋蘭父親的賬本,那是一本皺皺巴巴的筆記本,有些掉頁,上面記錄著每一筆欠款,以及還錢日期。秋蘭的母親在邊上一刻不停地幹活。
他還了解到,秋蘭一家本想着蟹季賣完後能還上一部分錢,但今年養殖的螃蟹受高溫影響,死亡率上升,收穫不佳。
眼看一年的辛苦又要付諸東流,劉毅和同事們主動聯繫當地螃蟹合作社,請求專業支援。合作社派出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秋蘭父母更改了螃蟹養殖的水量和餵養飼料,死蟹的情況大大緩解。
螃蟹的狀況終於穩定下來,但因養殖所欠的債務,靠一季螃蟹的收成難以根本改變。於是劉毅和同事們向秋蘭一家介紹了法院正在進行的“類個人破產”的試點工作。劉毅告訴秋蘭,需要對她父母的財產進行清算,隨後利用金融工具“重整貸”一次性還完債務,後續再向銀行還款。
“重整貸”是高淳法院在試點工作中探索出來的解決方案。劉毅表示,“債務人本身沒錢可還,要打破債務僵局,讓債權人同意部分免債,得有資金進來。”因此高淳法院推動當地金融機構,針對“類個人破產”推出“重整貸”,由銀行為一次性清償資金提供相對長期低息的貸款,債務人再按期向銀行償還貸款。
經過考慮,秋蘭帶着父母到法院提交了“類個人破產”申請。
法院受理後,執行幹警和破產管理人多次走訪秋蘭家的蟹塘、翻查賬本,對其進行全面的財產、債務調查,以及誠信審查。
法院召集了秋蘭一家的20位債權人開會,會議上,秋蘭一家多年來的還款記錄和蟹塘現狀被詳細展示。
債權人們認可秋蘭一家的為人,也願意做出讓步。最終,20名債權人一致同意:除交通事故賠償金需全額清償外,其餘債務按本金9折一次性清償。
▲10月31日晚,直播間就搭建在秋蘭家蟹塘旁邊。 受訪者供圖
直播間里的普法
這次直播賣螃蟹,是高淳法院首次通過網絡直播變賣債務人財產。
為幫秋蘭家這批螃蟹賣個好價錢,執行團隊動起腦筋。往年,秋蘭家的螃蟹大多賣給收購商,殘蟹拿去市場上擺攤。
劉毅提到,大多數法官都是90後,常有腦洞大開的想法。“直播帶貨”就是想出的新點子,既能保證價格公正、透明,又能儘可能提升收益。
劉毅表示,根據規定,司法變賣適用於處置周期較短的生鮮類物品,在反覆論證可行性後,這個方案也得到了院里以及上級法院的支持。
直播當日,正好是10月底,螃蟹肥美的時候。執行團隊忙完當天的工作,趕到秋蘭家蟹塘時,離開播還有一個小時。他們在塘口搭了個架子,擺好借來的直播設備。
這是劉毅第一次直播,剛開始還有點兒緊張。
但得益於直播前的準備工作,他很快就放鬆下來。直播間里有四位主播,分別是崔旺、魏猷龍、劉毅三位法官和一名主持人。魏猷龍法官年長一些,特地來直播間為年輕法官們“撐場子”。
直播開始後,法官們先介紹了“司法變賣”和網購的區別。
崔旺解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網拍規定,對於市場有公開參考價的季節性商品,可以直接變賣,價格參照市場交易指導價格,是一口價模式。
除了介紹高淳的螃蟹,法官們還科普了高淳法院類個人破產的試點工作。
劉毅介紹,個人破產制度在我國處於探索階段,是為誠信而不幸的債務人提供一條出路,讓他們有重新開始的機會。通過類個人破產制度,把所有債權人召集起來,讓大家評價這個債務人的為人,願不願意減免部分債務。如果大家全部同意,就可以辦理“重整貸”,也就是秋蘭父母使用的政策。
“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劉毅說,對債權人而言,通過法院和管理人全面查清了債務人的財產、收入及家庭經濟狀況,清償計劃透明、公正,能夠避免“多還誰、少還誰”的情況。
劉毅強調,使用“重整貸”的前提是債務“見底、清底”。案件結案後還需長期監管,例如“重整貸”還款周期長達七至八年,一旦違約,法院會重新啟動追償程序。
像其他直播間一樣,這場直播也有抽獎活動,只不過抽獎口令為“公平正義”“秋蘭們加油”等。
直播進入後半段,氣氛變得更加輕鬆。法官們隨機挑選了幾隻螃蟹放入蒸鍋里,開始直播“吃螃蟹”。這場原定2個小時的直播,因為氣氛熱烈,延長了40分鐘。
這場司法變賣直播,有20多萬人次觀看,賣出162盒蟹,共計收入5萬多元,收入全部匯入法院監管賬戶,用於償還秋蘭家的債務。
直播結束後的第二天,劉毅和同事們,以及驗蟹師,一隻一隻檢查,再一隻一隻過秤,把螃蟹發往全國各地。
劉毅也悄悄拜託親戚下了一單,後來他收到回復,螃蟹的品質很不錯。
▲劉毅和同事在法院為來訪者講解個人破產制度。 受訪者供圖
“誠信的債務人,應當得到理解和尊重”
直播背後,是執行法官們更深層的思考:當“執行難”成為老問題,司法怎樣真正幫助那些願意履行義務、卻一時陷入困境的人?
2020年6月,高淳法院被江蘇省高院確定為“與個人破產制度功能相當的試點工作”法院,也即實施類個人破產申請制度試點的法院。自該試點啟動以來,高淳法院已立案20件,結案16件。
試點工作,就是摸着石頭過河。
劉毅表示,這項工作之所以有挑戰,是目前我國的個人破產制度尚無明確法律條文,法院只能在現有規則下探索適合本地的操作方法;其次是傳統觀念認為欠債必還。
在劉毅看來,個人破產的核心並非單純免債,而是債務重整。“相當於把所有的債務統籌管理,不然隨時有人上門要債,債務人很難生活。”
他提到,曾有位年過六旬的女教師,丈夫因投資養殖業等行業失敗導致欠下共同債務500多萬元,退休金一到手就拿去還債,家裡每年過年都有要債的人。在債權人會議通過後,她告訴法官,自己這麼多年只有在法院這樣開心笑過。
“破產就不用還錢了?”也是劉毅經常被問的問題。
答案當然不是。他介紹,個人破產案件有嚴格的適用範圍。因此,如何甄別“誠信而不幸”的債務人是關鍵環節。
對此法院建立了篩查程序和多重把關,通過在申請人經常居住地、所在社區村委等地張貼債權申報公告,多渠道開展債權申報和財產調查工作,徵求債權人意見等,針對債權人提供的線索,法院會逐一核實,對隱匿財產、違反公序良俗者,一律排除。
劉毅提到,他們曾經排查出有申請人婚內挪用巨額資金為情人購房,還有人彩票中獎後不用於還債,這些申請人都會被排除在外。他表示,優先納入申請的,是在地方支柱產業轉型、政策調整中受影響的人。比如,重點從區域內建築、船舶運輸、水產養殖等傳統特色產業,以及需要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的製造業中篩選適合主體。
作為執行法官,劉毅坦言自己也經歷了觀念轉變。“在此前的觀念里,執行法官天然是去‘追債’的,而不是幫被執行人‘脫困’的。”但一個個案件讓他看到,許多債務人有努力、有擔當,只是被風險或變故壓垮。他表示,“誠信的債務人,應當得到理解和尊重。”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這一制度,高淳法院還為“誠信但不幸”的債務人拍攝了紀錄片。“有債務人看完會流淚,”劉毅說,“他們還會反思自己是否符合誠信標準。”
他感嘆,過去執行法官面對的是抵觸與逃避,在“類個人破產”案件中,債務人配合度前所未有。他認為,這是因為債務人看到法院現在不是“追”,而是“幫”,這種合作心態,讓清償過程更順暢,也重新建立了信任。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提出研究推動建立個人破產制度。202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審議通過,2021年3月正式施行,至今已經實施四年多;2025年11月1日,《廈門經濟特區個人破產保護條例》正式實施。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市破產法學會會長徐陽光擔任《廈門經濟特區個人破產保護條例》起草組副組長兼秘書長。在他看來,未來全國層面的個人破產立法,最重要的實踐基礎就是深圳、廈門進行個人破產立法試點以及類似高淳等地探索個人債務集中清理積累的寶貴經驗。
他認為,地方的先行先試,會暴露出許多需要頂層設計來解決的問題,如與現有法律體系的銜接、跨地域的信用修復、對惡意逃債的聯合懲戒等。地方的實踐探索反過來會推動全國層面的配套制度加快完善,也會激發出更多元、更深入的司法實踐,從而形成“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
在直播賣蟹結束後,劉毅收到大量留言。
面對部分質疑,他坦然表示,“這不是噱頭,而是不得不想辦法。”他說,這場直播本身就是探索,能讓更多人開始了解“類個人破產”,就像一顆石子落入水面,泛起理解與討論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