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新學了一個詞“古裝醜男”。我一向不贊成用容貌去評判一個人,但看了朋友發來的圖,我好像一下子懂了,創造這個詞的人,到底想說什麼。
平心而論,這些男主真的醜嗎?我想不至於。但這些截圖屬實讓人齣戲,男主角的神韻姿態,造型妝發,實在襯不上劇中人物的設定。
△胡一天飾演的花無缺和謝霆鋒版花無缺說實話真人並沒有這麼難看,只怪前輩太強想想那些年,古裝劇中的男主角可是個頂個地能拿出手,不僅迷倒一眾女粉絲,連男性觀眾也被他們的英氣折服。明明是受眾最廣的角色,怎麼就變成了現在這樣?
△香江雙子星姜大衛和狄龍細數往昔,古裝男主的臉就是一個時代,它見證了時代審美的變遷,見證了古裝劇的變遷。說難聽點,這應該是一部醜化史。
△天涯四美0180年代,男神的青春80年代的影視界充滿陽光和朝氣;舊秩序消去,這片土地百廢待興。而對岸的香港,正在經歷她的黃金歲月。我們小時候看過的古裝武俠片,有一大半來自獅子山下這片土地。
梁朝偉,劉德華,劉青雲,周潤發,大家熟悉的上古香港男神,也幾乎都在80年代的古裝劇裡露過臉。
有意思的是,80年代的古裝劇古裝劇的特點之一,是演員看上去都很“臉黑”:由於打光風格,化妝技術,攝影器材的限制,80年代古裝劇裡的角色,不分男女,都會出現大量的黑臉人。特別是“農民”,“武夫”等角色,面朝太陽,風塵僕僕,這類角色都一張貧苦大眾的臉,尤為寫實。
“一塵不染,仙氣溢出屏幕”的男主角是不存在的,那時的古裝劇男主=硬漢,最少也得是個“智漢”;於是,篩選的要求非常“硬派”:男主角就算風塵僕僕也得好看,再土氣的裝扮,也不能找個穿起來醜的。豐姿英偉、相貌軒昂、星目劍眉,成了男主標配。
尤其是受日本的“昭和硬漢”的影響,硬朗,陽剛,滄桑,即為男子之美。
△80年代的日本頂流男星高倉健,是後昭和時代審美的倒影同時由於技術限制,左手一個慢動作,右手一個特效這種事,在當時還屬於玄學範圍,古裝劇裡所有打戲,基本都由演員真刀真槍上陣。那時的武俠劇裡沒有小鮮肉,畢竟芊芊細腰氣若游絲的美男子上場,這還怎麼打?就這樣,一群黑臉的硬漢大哥們輪著拳腳打完了整個80年代。然而,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崇尚對抗的敘事風潮,攜著硬派審美退下一線,人類迎來了近代史上最和平的年代。 0290年代,黃金之巔90年代,是東亞文化產業的黃金年代,冷戰結束,南巡完結,千萬人下海經商,國內家用錄像機的數量直接去到了100萬台。有線電視覆蓋率,也達到了驚人的8億人。
△聚眾看電視,90s初的最大娛樂而主宰了整個90年代東亞流行文化的日本,則迎來戰後經濟發展的最高峰。各類資產價格暴漲,在東京街頭隨處可見揮金如土的年輕人,甚至讓西方感嘆“日本即將買下全世界”。
△90s初,在街頭揮著萬元大鈔打車的日本年輕人,可不是電影經濟的高度發達,直接影響了人的審美。觀眾不再滿足只有硬漢元素的作品,從這個時候開始,各種被人稱道的“盛世美男子”開始登場。何謂盛世美男子?需有儒雅之氣,又要有內在之鋒芒,剛柔並濟最好略帶陰鬱,如此便有盛世之顏。
△年輕時木村拓哉,是90年代審美的最佳代表古裝片亦是如此,90年代的古裝戲,是“儒俠”的時代。 “儒俠”的出現,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術——相比80年代拳拳到肉實打實的打戲,90年代開始有了“吊威亞”這種飄飄欲仙的操作。古裝片打戲不再只是兩壯漢原地鬥毆了。
也是正好在90年代,台灣市場開始解禁,香港藝人大量湧到台灣發展,像《戲說乾隆》、《白娘子》等90s知名劇集,就是香港主演+台灣班底的組合。而台灣又恰巧是受日本流行文化影響最深的地區,偏偏在此時,兩岸處於歷史上最濃厚的蜜月期,於是兩國四地的潮流一拍即合,古裝美男的大時代就此開啟。先有張衛健領銜的《日月神劍》(91)打響頭炮:
△彼時,張衛健還是個有頭髮的美男子爾後,古天樂的《神鵰俠侶》(95)呂頌賢的《笑傲江湖》(96),《天龍八部》(97)為其添柴加薪:
△95《神鵰俠侶》
△96《笑傲江湖》
△97《天龍八部》再由焦恩俊《小李飛刀》(99年)、林志穎&蘇有朋《絕代雙驕》(99年)畫上完美句號;
△焦恩俊
△林志穎和蘇有朋可謂,百花齊放,爭紅鬥艷;90s的古裝劇。當年還有香港女富商,因為太愛焦恩俊,想要拿錢出來投資電視劇,焦恩俊演男主角,女富商演女主角,過把電視癮。可是黃金之巔往後,行人來去匆匆,再也不見當年驚鴻一瞥。 03新世紀,進擊的資本進入新世紀,韓流強勢崛起。韓式美男子帶來了新的審美,白皙的皮膚,硬氣少了,俊俏多了。可這審美還沒能突擊到武俠劇裡。
彼時,正是國內武俠劇的“大資本”年代,但資本都是煤老闆給的。這些聽上去土里土氣的“土老闆”,除了有錢,還有個特點樸實無華,對著不懂的東西不會亂指揮。就是指揮,他們也不喜歡韓國的美男子。
△汪編劇名言之一當然,那時候的導演也不喜歡。武俠劇還是能透著一股俠氣。雖然比不上“黃金的90年代”,但還是可以尋到一些精品:比如,胡軍的《天龍八部》(03年);胡歌&彭于晏的《仙劍奇俠傳》(05年);謝霆鋒&張衛健的《小魚兒與花無缺》(05年)。
這些男主角雖然比老派柔和了,但味道依然是那個俊男的味道。不夠硬不重要,加幾個新時代特效展示下氣功,威亞多吊幾下,也是一場打戲。但事情在幾年後就開始往奇怪的方向發展了。 04現今,流量大亂鬥進行21世紀第二個十年後,娛樂圈迎來了泡沫式的巨大繁榮。男主角不再用選的了,直接“造”。一個個的偶像被製造出來,並通過對互聯網流量的絕對掌控力,打造出粉絲經濟圈。有了粉絲就有了觀眾,誰還管你審美要求。這股潮流之大,古裝劇也無法置身事外;對於過往十年的古裝劇,除了《瑯琊榜》能拿得出手,我們恐怕根本說不出幾個更好的名字。
於是,古裝劇裡的男主角穿什麼不重要,妝發也不重要。主要人物設定是個完美男人,粉絲們就愛得不行。傳統意義的古裝劇,像以前打磨個三五年,有一身基本功,已經完全落後時代。現在的古偶劇,就是偶像劇批個古裝皮,錢就能嘩嘩地來。想起以前的古裝美男,千人千面;可現在一眼望去,還真差不多了多少。
氣質得奶,下巴得尖;基本功不夠演不了打戲?有分鏡慢動作就行。表情僵硬?化妝來補;演技尷尬?女角花痴臉救場;男主們,徹底從顏值氣質和功夫型變成了氣氛型。其實,新一代的男演員裡也不是沒有好的古裝小生。靠古偶出圈兒的任嘉倫,身上還是有幾分俠的影子。
編劇蘆葦就說過,武俠劇裡必須有俠氣,就算是古裝偶像劇也不應該只有仙氣兒。現在這些迫不及待告訴你“這個男人真的很帥,快來看”的電視劇,失敗、被嘲諷、被吐槽也就不意外了。
像這樣慢鏡頭公主抱轉圈,然後四目相對,加上一點粉色特效,就有冒泡泡的感覺了。可是,這種冒泡泡的感覺,早就脫離了男演員本身,只是為了服務粉絲。換句話說,你根本不知道除了“臉帥”,還有什麼詞可以誇出口。哪像那些年,喬峰的帥是豪邁,花無缺的帥是彬彬有禮,楊過的帥是猶如未琢之珠玉……
“古裝醜男”這個詞被發明出來,我想應該沒有太多惡意。大家嘲諷和討論,只不過是對曾經的懷念。我們曾經明明有過那樣精彩絕倫,讓人回味無窮的“古裝美男”。雖然說時代之潮流,非個人力量可以左右,但最近大規模的娛樂圈整頓,也代表流量主宰局面會發生變化。這股風要往那邊吹,且讓我們點幾壺小酒,品幾場老劇,翹手看戲。都說潮流是一個環,說不定兜兜轉轉,最後還是能走回去。翩翩公子,瀟灑俠義,光想想就足夠讓人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