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談說影視《風吹半夏》改編自小說《不得往生》此為原著解讀連載第9篇
《風吹半夏》電視劇即將接近尾聲,各個人物角色的結局漸漸浮出水面。相比電視劇的改編,原著的結局更耐人尋味。
許半夏童驍騎離心
許半夏經歷了國外倒賣廢鋼,再與伍建設一行人的鬥智斗勇,最終拿下鑫盛鋼廠後(原著是買下了私營鋼廠),深感以前小作坊、半自由式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合她現在公司發展需要。
在趙壘的提醒和規劃下,他開始製定各種規章制度來要求公司員工,雖然一開始有些手忙腳亂,但慢慢地在她雷厲風行的強勢要求下,公司也漸漸步入正軌。
自己的公司雖然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童驍騎的車隊仍然止步不前,還是原來自由散漫的管理方式。
童驍騎不管經歷多少依然沒變,依然是重情重義的江湖好漢,依然與手下一幫兄弟過著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爽日子,依然對她許半夏說一不二。
高躍進準備註資童驍騎的車隊,但是覺得他的管理可能會跟不上,所以要求許半夏整改童驍騎的車隊。
對於上百輛運輸車子的監管,需要的是很能統籌的頭腦,以及電腦系統輔助。許半夏想到了小蘇。
小蘇對數字很敏銳,許半夏認為他可以給阿騎的運輸公司設定最佳運作辦法,將運輸車隊變成現代化的物流公司。
所以,許半夏讓小蘇去學習其他先進物流公司的管理經驗,管理流程,同時盡快熟悉運輸行業的一些規矩套路,免得制定出來的規程是紙上談兵。
等到小蘇學有所成,開始在童驍騎的車隊,推行管理制度和建立電腦輔助系統時,卻遭到了童驍騎的堅決反對。
童驍騎對許半夏說:“胖子,我們運輸公司都是老粗,兄弟上下一夥兒。緊的時候大家可以不睡覺把任務完成,靠的都是兄弟感情。你看現在小蘇管得大家束手束腳,想多幹都不行,全公司上下血性都沒了。看著大家滿身怨氣,我也是不痛快。與其都不痛快,還不如不要擴大公司,否則做人圖的是什麼呢?”
其實不止童驍騎,野貓高辛夷一樣的喜歡過去。兩人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高辛夷認為:公司大了,她反而管不著了,還得聽別人指手畫腳,搞得她一點面子都沒有。而且錢多有什麼好?男人錢一多就變壞。現在公司有外人管著,童驍騎閒下來還能做什麼好事?
許半夏混江湖是為賺錢保駕護航,而童驍騎是因為興趣;許半夏開鋼廠是為了實現商業理想,成為真正的行業大佬;童驍騎經營車隊,是為了兄弟義氣,養家糊口,活得自由。
這就是童驍騎與許半夏的差距。由於成長和學習環境的不同,造成了認知、思維、文化方面的差距,也就造就了他們不同的三觀。他們追求的都是賺錢,但賺錢的姿勢又不盡相同,換言之活法不同。
雖然最後許半夏放棄了改變童驍騎的車隊,但兩人的三觀、目標已經越來越不一致,漸行漸遠只是時間問題。
小蘇表白許半夏失敗
小說大學裡學的計算機專業,但是他並未大學畢業,就來到了許半夏的公司工作。小甦的家境並不好,老蘇讀完博士,進入醫院工作,花了家裡不少積蓄,老蘇也因此一直很在意弟弟小蘇對未來的規劃。
一開始,小蘇去許半夏的公司,就是為了賺錢,同時打消哥哥讓自己回學校的念頭。但老蘇一直很擔心弟弟,希望許半夏做中間人,勸弟弟回學校拿文憑。
雖然許半夏不贊成老蘇插手小蘇人生的做法,但作為朋友的她沒辦法直接拒絕,所以還是去找小蘇談了談。
沒想到小蘇一口拒絕:“不,我不願離開你哪怕一個月。你即使不接受我,我也不會去學校,我要留在本市,留在離你最近的地方。”
許半夏沒想到,小蘇在公司並沒呆多久,卻喜歡上了自己。許半夏只當他是小孩子脾氣,說說就過了,只提讓小蘇回學校拿文憑的事兒。
小蘇沒想到許半夏連一句類似“我已有男友”,或者“你還小不適合”等的解釋都沒有,她的話裡壓根就沒把他小蘇放在眼裡的意思。彷彿她善待他,與他本人無關,全是因為他哥哥與許半夏的交情。
小蘇頓時火了,他發誓一定要在許半夏面前做出成績來,讓她對自己刮目相看。
後來小蘇堅持不回學校,許半夏見識過小甦的能力,也很惜才,便讓他去管理童驍騎的車隊。小蘇頂替小陳位置,成為公司二把手
小陳去世後,雖然許半夏的公司慢慢走上了正軌,但是卻少了像小陳這樣的心腹之人。
童驍騎的車隊整改受阻,她將能力超群的小蘇從運輸公司撤了出來,然後將他調到了市區的銷售部門,讓他接替她管理得千頭萬緒的進貨出貨。
小蘇對數字的敏感大於許半夏,對市場的敏感則還需要培養,但許半夏看中他是可造之才,她願意手把手培育這棵苗子。小蘇好學,有拼勁,最難得的是個累不死的蟑螂。很快,他便掌握了許半夏的生意門道。
但許半夏並不擔心她這個貓師傅會教出一個反噬她的老虎徒弟,小蘇學得的只有那些看得見的手段,而那些看不見的人情世故,就如貓師傅倚仗的爬樹本領,小蘇還來日方長。
而小蘇對許半夏也從未死心。他與老蘇風格完全不同,他喜歡主動大膽地出擊,抓住每個可行的機會接近許半夏,期待以能力抹去許半夏看他的時候眼中的“小弟弟”三個字。
馮遇和許半夏漸行漸遠
原著中馮遇沒有和妻子離婚,許半夏幫助馮遇出軌的事情被馮太太知道後,許半夏就被馮太太拉入了黑名單。
馮太太徹底不想看見許半夏,更不會批准馮遇單獨出門見許半夏,那不是明擺著鼓勵馮遇出軌嗎?以後有朋友問起,最近怎麼不見胖子。馮太太當然不便家醜外揚,總是閒閒一句:“人家已是大老闆。”於是聽的人都是露出會心微笑,嘆一聲人心不古。
若換作以前,許半夏或許會得嬉皮笑臉上去與馮太太插科打諢一通,一笑過去以後還是朋友,但是如今的她不會,因為她已經擁有足夠不用理睬馮太太的能力。
時過境遷,馮遇曾經和許半夏再好又如何?商場上的友情,不過是利益關係的捆綁罷了。如果有一天你無法為我帶來利益,棄之一點也不可惜。
寫在最後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裡,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許半夏就是喜歡賺錢這件事,喜歡做有挑戰的事,錢只是做成某件事的副產物,她和趙壘一樣,要的是通過不斷挑戰,體現自身商業的價值。正因為如此,趙壘和許半夏更像是生意上彼此成就的貴人,而不是夫妻。馮遇、阿騎、野貓喜歡快樂、自由生活,追求不一樣。前者滿足於自我實現的需要,後者滿足於歸屬和愛的需要。
風雲激蕩的商海,有人成功乘風破浪,有人失敗屍骨無存,有人渺小如沙礫,被無情犧牲。停不下來的擴大資本,殺伐決斷,停下來的小富即安,佛系度日。戀人遠去,朋友淡漠,早已遠離當年初衷,回不去了。
那些因一念之差,野蠻生長、權衡利弊後,被犧牲的人和物,以許半夏為例,經營私營企業的成長裡,似乎是個人的偶然,環境的必然。
我是微談說影視,90後全職媽媽,獨立撰稿人,專注書評、影評、娛評,關注我,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