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240萬明星現狀:懶漢遍地,文盲成災,被央視痛罵後何去何從


如今內娛明星的文化水平有多離譜?

8乘7等於42。

唸書念到高二了,不會寫“張”。

據統計,截止到2023年,中國娛樂圈的演員、歌手、網紅、導演等演藝工作者加在一起,接近240萬。

時代在進步,數量在增加,文化程度卻一年不如一年。

2月13日,央視網發布《絕望的“文盲”,能演好戲嗎》的文章並置頂。

這裡“絕望的文盲”,並非嘲笑沒有學歷的人,而是“毫無希望的文化知識非常缺乏的人”。

央視文章節選

文中雖然沒指名道姓,但王一博、趙露思、劉浩存、張藝謀、易烊千璽等人紛紛躺槍,被網友對號入座。

被央視痛罵之後,“文盲們”到底該何去何從?

越來越多的“懶漢”

這事兒的起因呢,是王一博面對記者提問,一問三不知,被網友戲稱為“絕望的文盲”。

發布會嘛,記者都是自己安排的,問題也都中規中矩圍繞著角色,作品,個人習慣這類的簡單問題。

就是如此簡單的問題,頂流的表現卻有點差強人意。

記者:如果說是您本人穿越到了影片結束時HK的暴亂時代,你遇到那個時候的葉先生的話,你會對他說什麼?

王一博:我們不會見面。

記者:演這個角色有什麼想跟大家分享的嗎?

王一博:沒有,大家看就好了。

記者:你認為他身上最難捕捉到的點是什麼?

…….沉默

記者:因為角色學到什麼東西了呢?

王一博: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對不起。

語言貧瘠的讓人尷尬,不說有感而發,情真意切,就連正常的、簡短的感悟都語塞到“無法表達”。

現場的粉絲們尖叫吶喊,瘋狂鼓掌瘋狂叫號。

屏幕外的我們幾臉蒙B。

一個演員,對剛剛演過的角色完全沒有任何理解,那台詞是怎麼背的,情緒是怎麼調節的,現場是怎麼演的?

腦袋空空嗎?

在央視《絕望的“文盲”,能演好戲嗎》的文章中,還列舉了95後top頂流女演員趙露思當反面教材。

在介紹新劇《胡同》的時候,她是這麼說的:

“就是一個女孩在黨成立的時候吧,她的改變和她的故事。”

問題就出現在這,《胡同》是個年代劇,而趙露思飾演的角色生活在建國後50年代,距離她倡導的建黨之日已經有30多年了。

演完一部劇,連時間都沒給捋清楚,這合適嗎?

面對“什麼是演員?”這個問題,她的理解就更加讓人如鯁在喉了。

趙露思沉默5秒,尷尬表示;“演員…演員就是我自己啊。”

與之類似的,還有同樣被央視怒批的,劉浩存的採訪名場面。

主持人問:“演員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怎麼理解’演員’這兩個字?”

劉浩存先是重複一遍問題,爭取了10秒的思考時間。

隨後吞吞吐吐:“演員嘛……我突然就想起來了,呃,有位老師說……演員……嗯,天楊老師…嗯…對。”

前言不搭後語後直接問主持人:“這段會播出去嗎?”

延伸閱讀  日久生情睡了自家經紀人的大明星?網友:我就服大張偉!

極其諷刺的是,連演員是什麼都整不明白的劉浩存手中握著的,是多少老戲骨一輩子都觸摸不到的獎杯。

“華麗繁複的理論之下,是掩蓋不住的空洞與匱乏,AI演技、五官亂飛、台詞不清。。。。。。一個賽一個地滑稽離譜。”

很難想像,這樣的演員,單集片酬百萬以上,整部戲下來能拿到幾千萬的天價酬勞。

看原著只是很基本的事,而現在大多數演員,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連原著也懶得看。

所以與其說他們是“清澈的愚蠢”,不如說他們是“懶漢”,他們的時間都用來商演、旅行、趕通、購物、上綜藝了。

但凡分一個月讀讀劇本,都不可能一問三不知,頭腦空空,連演員是什麼都不知道吧。

可悲的是,這樣的青年演員在如今的娛樂圈,一抓一大把。

“文盲”的天堂

其實除了央視點名痛批的“偽文盲”,目前內娛充斥著的,還有一些真“文盲”,他們有個別緻的稱呼,叫“九漏魚”。

巧了,這個詞出現的原因,同樣是因為王一博。

時間拉回到2019年,這天直播過程中,主持人請王一博寫下“到此一遊”四個字。

最後,“到”字想了半天,“此”是隊友幫他寫的,“遊”字被他寫成了“氵放”……

經工作人員提示修改過後,王一博又想寫下角色“藍忘機”的名字,結果藍字又寫不上來了。

最後洋洋灑灑,畫了一團亂麻以示尊重。

隨後曝出的行程表中,“落地”寫錯了。

給汪涵的感謝信,不如6年級小學生的水準高。

《陳情令》大結局。

導演曬出了眾多主演的手寫告別信,結果鬧出了天大的笑話。

第二張圖里辛苦的“辛”寫錯了。

第三張圖裡的筆跡,“以來”寫成了“已來”。

唯一慶幸的是,《陳情令》的肖戰、王一博等主演並沒有在上面署名,所以具體是誰寫的,咱們也不得而知。

但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如此多常用字詞都出錯,確實不值得原諒。

近兩年,王一博所屬的娛樂公司,逐漸成為了“九漏魚”的搬運工。

根據資料顯示,黃明昊的學歷是杭州錦秀中學(初中)未畢業;

孟美岐是洛陽外國語學校,聽上去是不是很高大上?

其實是個初中,可初中生就該大字不識了?

2020年時,孟美岐在手寫回答媒體問題的卡片時,六個字寫錯了倆。

想寫成了“像”;試寫成了“冫式”…

後來還將“魅力”寫成了有“魏”力。

更尷尬的是,作為某品牌的代言人,在出席活動的時候,居然連產品的名字都寫錯了。

到後來的粉絲都開始送她“新華字典”,這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嗎?

同公司的頂流黃明昊,也沒好到哪裡去,給粉絲簽名健康的“康”帶了個病字旁。

自告奮勇寫菜譜,辣椒粉寫錯了,芝麻不會寫,蔥花寫的模棱兩可。

離開這個公司,娛樂圈的“文盲”同樣一抓一大把。

包文婧不知道七八十分鐘怎麼換算成小時。

延伸閱讀  郭富城攜嬌妻去馬場,方媛穿木耳邊襯衫配心形墨鏡,氣質高級了

10以內的加減法弄不明白。

趙麗穎出道初期亂用成語,不驕不躁和不吵不鬧一起用。

粉絲中獎名單不認識字,連著兩個名字卡殼,嚇得主持人趕緊將手機收了起來。

一次頒獎典禮,將“催淚”說成了“催情”。

一門心思將自己打造成文人智者的李亞鵬,重陽節那天解釋九月初九為何叫重陽節,說:

“明代張岱雲說: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張岱雲這個名人把大家弄懵了,最後才搞明白,文言文裡“雲”就是說的意思,就是說這話的人其實叫張岱。

結果李亞鵬直接把人家名字寫成張岱雲。

自侃博學,以知識分子自居的靳東一邊炫耀自己讀萬卷書,一邊錯別字滿天飛。

把“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說成“差之毫釐,差之千里。”

把“亙古不變”說成“恆古不變”。

接受采訪時把學醫的和不學醫的,學數學的和不學數學的都整沉默了。

在這群“文盲”中,最過分的就是翟天臨。

2019年的1月31號,翟天臨曬出自己的博士後錄用通知書,上面赫然寫著“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學霸演員趁熱打鐵開直播,隨後反問網友“知網是什麼”?

博士後不知道知網?

如今大學生寫論文,大多數資料渠道來源都是知網,更別提論文查重最常用的渠道也是知網了。

拿著博士後證書卻不知道知網是什麼,他的博士學位,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偷來的。

直至今日,每年到了寫論文時,他都會被莘莘學子拉出來再罵一遍。

易烊千璽,高中了不會寫康、張,都要當影帝了,覺得岳飛之死很浪漫。

前兩天張藝謀大爆的《滿江紅》海報,書法水準咱就不多說了,畢竟我也不懂,但你繁簡混搭是要鬧哪樣?新潮流?

最關鍵是這錯別字,真對不起幾十億的票房。

開頭怒“發”衝冠,赫然在目,隨後跟了13個錯別字。

這年頭,在海報中寫錯字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張藝謀導演孜孜不倦地繼續踩雷。

所以這次作為真文盲被央視網點名,真的不冤枉。

如今的內娛,對得起觀眾和前輩們嗎?

不是“文盲”,而是“心盲”。 ——央視網《絕望的“文盲”,能演好戲嗎》節選

那麼問題來了,如今內娛真的都是文盲嗎?

菀兒和央視網的觀點一樣,他們不是文盲,而是心盲。

時間往前推10年20年,娛樂圈沒文化,沒念過書的真文盲比比皆是,他們為什麼從來沒鬧出過笑話呢?

因為他們對得起觀眾。

央視網文章中,舉了數個例子來驗證,如今內娛明星被罵“文盲”,一點都不冤枉。

藝術家趙麗蓉老師因為年代問題,入行前大字不識一個。

入行後為了帶給大家歡笑,除了彩排就是學習充實自己。

1996年春晚小品《打工奇遇記》,“貨真價實”四個毛筆字龍飛鳳舞,誰能看出她沒文化?

延伸閱讀  短髮紅脣的蔡文靜,民國造型也太絕了!

央視網《絕望的“文盲”,能演好戲嗎》節選

王寶強出身農村,讀書不多,入行後連劇本都看不明白。

為了學習隨身帶字典,背不住詞就笨鳥先飛,飢一頓飽一頓的群演逆襲成為影帝,現在都已經能自編自導電影作品了。

至於那些懶漢,就更應該無地自容了吧。

表演感悟,反映出的不僅僅是演員的文化功底,更是他們的用心程度。

陳曉旭為了爭取《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一角,寫了小半本人物理解,還附上了自己的小詩。

為了能入戲,提前半年進入狀態,時隔幾十年再談林黛玉,依舊娓娓道來。

鞏俐當年為了拍好《秋菊打官司》,曾在陝西的農村待了3個月。

所以我們看到的秋菊,不僅一臉高原紅,頭髮也沒有很順滑,一舉一動都像一個真正的農婦。

所以過去的電視劇,電影,永遠比現在的好看,不是嗎?

看完央視網,菀兒想說他並不是在故意針對某個演員抨擊的意思,只是想藉著這個機會,提倡演員更應該有專業精神。

文盲並不是字面意思的文盲,比如文章中也對字都不認識幾個的趙麗蓉老師,以及文化水平不高的王寶強大加讚譽。

本來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可能就連央視網也沒想明白,怒懟過後演員沒啥反應,飯圈卻炸了鍋。

王一博粉絲說:絕望的文盲出現在大V批評《滿江紅》的言論中,指其言辭不當,粉絲還找出了易烊千璽的採訪,面對鏡頭也是不知所云。

稱易烊千璽第一部電影的表現,比王一博還不如,《少年的你》若不是切中敏感話題,也不會有討論度。

另一邊易烊千璽的粉絲說:這鍋我們可不背,論文化程度你們家絕對是最低的,我們家偶像未來可期,並曬出了實績圖跟其撕了起來。

偶像不學無術,粉絲不僅不自我反省,鞭策偶像提昇文化水平、提高演員自我修養,反而百般狡辯,遍網撒潑打滾。

企圖用洗地空瓶、造謠甩鍋、集體掛黑降權等方式,全網摀嘴,不允許其他網友發聲。

央視網都這麼說了,話題還能跑偏,咱也是服氣的。

看來如今的娛樂圈演員片酬、票房、粉絲體量成為唯一標準了。

他們太忙了,忙到忽略了自身文化的提升。

僅此而已。

我們這些觀眾,還能在這個小鮮肉小鮮花露個臉就能賺錢的時代,做些什麼?

結語

文盲不可怕,活在資本和粉絲的幻夢裡,對人性和生活沒有感悟,甘願當人偶之人,才真沒有希望。

當他們用過家家式的演技敷衍,就別怪有人嘲笑他們文化程度低;

當他們連戲劇的邏輯都懶得思考,甘心當導演的提線木偶,就別怪央視網和一眾媒體把你當文盲和笑話。

他們有粉絲,有著大量人的崇拜和追逐,還可以舉辦讓人震撼的屬於自己的演唱會。

他們有財富,可以買各種奢侈的東西,體驗世間各種好的。

他們有名利,站在萬人中央,脫穎而出,幾乎每個人都認識他。

提筆忘字,卻依然月入斗金。

大字不識,也不耽誤私底下逍遙快活。

反觀那些名校畢業卻找不到工作,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開滴滴送外賣,問題在哪?

也難怪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們想當網紅,當明星。

就是希望權威大佬們都集體喊話好好學習了,明星粉絲還是醒一醒吧。

別再到處蹦躂插科打諢,試圖用裝傻充愣禍水東引移花接木等手段找面子了。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