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uzzdope.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31489807.jpg&s=Y&x=0&y=0&sw=1200&sh=800&sl=W&fw=930&exp=3600.jpeg)
日產這則消息一出雖然重磅,但或許並不令人意外。原本可能改寫日本汽車產業格局的 Nissan 與 本田 統合計畫,正式宣告終止。這兩家日本汽車巨頭今日(2 月 13 日)宣布,雙方已同意終止去年 12 月 23 日簽署的「業務整合備忘錄」(MOU),結束短暫的協商。
一場曇花一現的整合構想
回顧這起 Nissan 與 Honda 的合併計畫,當初的動機並非單純的成本整合或市場擴張,而是針對電動化、智慧化浪潮來臨之際,如何讓日本汽車工業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步。根據最初的 MOU 內容,雙方考慮透過「共同持股公司」的方式進行合併,並預計由 Honda 指派多數董事及 CEO。然而,在經過多月磋商後,Honda 進一步提出新方案,希望改採「股份交換」,使 Nissan 成為 Honda 的子公司,直接納入旗下。
![Nissan Z。 圖/Nissan](https://buzzdope.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31344426.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jpeg)
這樣的提議,無疑改變了 Nissan 的定位與角色。儘管 Nissan 近年面臨管理層更迭與業務重整,依然是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品牌,擁有自身龐大的供應鏈與技術基礎。最終,雙方認為這樣的結構變化與原先的「對等合作」概念有所出入,而當前市場環境又要求企業能夠更靈活決策,因此決定終止統合談判。
![Nissan方面堅持「對等合作」無法如願。 圖/Nissan](https://buzzdope.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3098828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jpeg)
從「合併」到「戰略合作」
然而,終止合併並不代表 Nissan 與 Honda 從此分道揚鑣。聲明中強調,未來兩家公司將在「戰略夥伴關係」的架構下合作,共同面對電動化與智慧車時代的挑戰。這或許意味著,雙方仍可能在關鍵技術領域展開合作,例如電池開發、軟體定義汽車(SDV)、自動駕駛技術等,甚至不排除在特定市場推出共享平台的車款。
![第二代Nissan Kicks。 圖/Nissan](https://buzzdope.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31201475.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jpeg)
這起 Nissan 與 Honda 合併破局,也反映出日本車廠當前面臨的難題。在全球車市進入變革時代的同時,歐美車企與中國新勢力紛紛加速電動化轉型,並透過大規模併購或戰略聯盟來強化競爭力。例如,豐田 與 Subaru 早已在電動車領域合作,Mazda 也選擇與 Toyota 保持技術共享,而 Nissan 則有 Renault 與 Mitsubishi 這兩位「老戰友」的夥伴關係。相比之下,Honda 近年雖與 Sony 展開電動車合作(Afeela 計畫),但在全球戰略上的夥伴仍相對有限。
![Afeela 1。sony Honda流動性](https://buzzdope.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31236816.webp&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jpeg)
因此,這場 Nissan 與 Honda 的合併計畫雖然告吹,但兩家企業仍將以不同方式應對市場變局。至於未來是否還有更緊密的合作可能,或許還得看日本車廠在這場電動化競賽中的戰略選擇。
![Nissan現在的財務情況相當危急。 圖/Nissan](https://buzzdope.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30988281.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jpeg)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