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現在“送禮”這件事情似乎變得越來越難,禮物越來越送不出去了?
因為現在管得很嚴,
比如說現在中秋國慶前夕,你們公司領導一定已經大會小會三令五申,
要建立“親”“清”政商(甲乙方、上下級)關係,嚴明紀律,廉潔過節巴拉巴拉。
這種氛圍下,領導自然也謹慎了許多,一聽到有人要來送禮都是連連擺手say no,
甚至有的特意提前一兩天躲出去,就是為了避開這種場面。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工作就是工作,本就不需要那麼多人情世故,把簡單的事情弄得混沌。
不過我們歸根結底還是個人情社會,你有沒有考慮過一種情況,也許不是“禮”送不出去,而是“你的禮”送不出去?
是因為領導們一身正氣、個個有鋼鐵般的意志嗎?大概率不是。
為什麼別人能把禮送出去,你卻不行?
這一方面,是因為領導對你“不熟”,
不知道你是誰、摸不准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不知道你上不上道。
譬如有個小伙伴問,和大領導隔著好幾級,不知道家庭住址、連辦公室是哪間都不清楚,
平時唯一的“接觸”就是開員工大會遙望領導在台上發言,中秋該怎麼送禮?
我的建議就是這禮就別送了,領導不會收的。
領導最怕的就是這種平時沒怎麼打過交道,突然拎著一大盒東西、跑到辦公室說要“感謝”自己的人。
這種情況,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鋪墊、沒有任何前情,甚至領導對你都沒有任何記憶、沒有任何把控、不知道你是哪一種人,
這個時候,領導是一定會義正辭嚴、嚴詞拒絕的,搞不好還會把你作為反面典型給自己立個人設。
畢竟,萬一是釣魚執法呢?
另一方面,你可能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時工作表現怎麼樣,有沒有犯過什麼錯誤。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收了禮就要還人情,工作上多多少少要照顧一點。
但如果你表現很差,比如說經常遲到早退、連自己的崗位工作都不能勝任,
比如說犯過什麼錯誤被記錄在案,再比如說平時就是個“嘴巴把不住門”的人設,
你能指望送點禮,就讓自己鹹魚翻身,給其他人落下口實嗎?
不會的,當領導的,風險意識是很強的,他們會充分評估性價比,
倘若因為收了你的禮而讓污水濺到自己身上,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他們是不會幹的。
那麼你要怎麼樣才能把禮送出去呢?
首先,干好本職工作。
不要本末倒置。
天天給領導惹禍、給團隊拖後腿讓領導擦PG,光想著靠送禮撈好處,即便有領導敢收你的禮,拿著也燙手。
不如先踏踏實實把工作干好,讓領導感受到你的靠譜、你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再去考慮送禮的事。
送禮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其次,功夫在平時。
如果和領導實在是不熟,先從辦公室人手一份的伴手禮送起,
比如說出差回來帶點小特產、平時辦公室抽屜裡常備解餓解困解乏的各類小零食、小飲料、小點心,領導或其他同事有需要時順手奉上,
以及偶爾點個咖啡、奶茶,送到領導辦公室順便聊幾句拉近一下關係,等等。
等到慢慢熟悉了之後,再“不經意”地送一些不貴重、但實用且能體現心意的東西,
比如秋天的大閘蟹、冬天的車厘子,老家親戚種的有機蔬菜,這樣應季又不至於拿不出手,或有錢也買不著的東西,
給領導一種“這人倒是有心,總惦記著我”的感覺。
這樣你來我往,慢慢地關係越走越近,到了逢年過節、關鍵節點、有事相求,你的禮才送得出去。
當然,這篇文章說的送禮,只是一種人際交往中的正常互動,是你表達友好、尊重、感恩、靠攏的一個動作,
這裡的“送禮”,也絕對不是很多可愛的小伙伴理解的“封建糟粕”、“不正之風”(這樣的我們也不提倡)。
事實上,小到追一個女生,需不需要通過禮物來表達愛慕?朋友之間需不需要通過互贈禮物、互相請吃飯來傳遞友情?
對父母親戚,逢年過節、三節兩壽,需不需要買些禮品表達感激、關心?
大到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外國領導人來訪,為什麼也要互贈國禮?
因為,禮物本質上是一個介質,傳遞的是尊重、情誼,是釋放善意的信號,
沒有必要因為對方是領導,就立刻站到道德製高點,如臨大敵。
馬上就過節了,關於中秋送禮,可以看這篇,
更多國央企經驗、資訊、交流、生存法則,成長進階等,可加
商務、諮詢加V:all-for-freedom1202
加,了解更多國央企規則與生存、進階之道
送深度諮詢一次+原價299精華資料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