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棒倒計時一天,鄭麗文巧妙化解朱立倫難題,盧秀燕這回始料未及

作品聲明:內容取材於網絡

距離國民黨權力交接僅剩一天。

鄭麗文以柔克剛巧妙破局。

面對“挺盧” 呼聲,她直言藍營優秀人選不止盧秀燕

這番表態打破固有預期,讓早有盤算的盧秀燕始料未及。

鄭麗文巧妙破局

國民黨主席交棒進入最後24小時倒計時,鄭麗文以四兩撥千斤的政治智慧,巧妙拆解了朱立倫留下的難題,在不動聲色間為黨內權力過渡寫下新註腳。

而向來精準把控地方政治節奏的盧秀燕,此次卻在這關鍵的權力交接時刻被鄭麗文打亂了陣腳。

藍營改選結果出來,鄭麗文勝出後,朱立倫先是讓柯志恩、林寬裕這些自己人出來喊話,希望鄭麗文能接著走他的路線,見沒什麼效果,乾脆拋出了“總辭” 的重磅消息,自己帶著團隊退,還讓全台211 個地方主委一起提交辭呈。

這個數字在藍營歷史上從沒出現過,尤其是縣市選舉提名馬上要啟動,基層主委正是統籌工作的核心角色。

最讓鄭麗文團隊被動的是,這件事從頭到尾沒人跟她提前溝通。

台北主委戴錫欽後來跟相熟的媒體人透露,那天突然接到朱立倫辦公室的電話,只說“主席決定集體請辭,這是安排”,沒給任何商量的餘地。

第二天公開露面時,鄭麗文說:“我更願意把朱前主席的舉動看成一種善意,這是把人事安排的空間徹底留給了我們。”

當天她逐個跟重點縣市的主委通電話,問他們還願不願意接著幹。

戴錫欽在電話裡把朱立倫強制要求辭職的情況說了實話,還主動推薦黃呂錦茹接手自己的位置。

台南的謝龍介本來就是潛在的縣市候選人,鄭麗文表示希望他繼續兼任主委;高雄的柯志恩是朱係人馬,鄭麗文也跟她見了面,聊了高雄選區的具體問題,沒提路線問題。

光穩住人還不夠,鄭麗文很快拋出了兩波人事安排,雖然只有6 個人,但每一個都選在關鍵崗位。

更關鍵的是第三波人事計劃,核心就是補選地方主委,而且明確了“留任一批、提拔一批、外聘一批” 的原則。

有內部人士透露,名單裡既有戴錫欽這樣的老將,也有在2024 年助選中立下功勞的年輕議員,還有兩位從工商界請過來的專業人士,負責選舉的資金統籌。

這時候大家才看明白,朱立倫的“總辭” 看似給了難題,反而幫鄭麗文清理了人事障礙。

之前朱立倫任內,地方主委裡有不少是“派系平衡” 的產物,能力參差不齊。

現在藉著“總辭” 的機會,鄭麗文可以順理成章地換上自己信任且有能力的人。

就在人事風波慢慢平息時,鄭麗文又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直接把焦點引到了盧秀燕身上。

盧秀燕始料未及

之前一直有聲音說鄭麗文要取代盧秀燕,還有人逼她表態“挺盧”。

在10 月29 日的採訪中,她沒繞圈子,直接說“藍營的優秀人選不止盧秀燕”,還點了韓國瑜蔣万安的名字。

這話一出,最坐不住的就是盧秀燕。她本來是不少人眼裡的“默認候選人”,2024 年台中經濟增長率6.2% 的成績確實亮眼,之前也私下為改選走動過,後來卻沒參選,讓不少人覺得她“想坐享其成”。

朱立倫的心腹凌濤就公開說過,去年盧秀燕多次表態要參選,最後撂挑子,才讓改選這麼多波折。

盧秀燕很快開始自救,密集走訪台中29 個鄉鎮,帶著“市政成果展” 的展板下鄉,跟選民聊民生問題。

但鄭麗文的動作更快。

她提到的韓國瑜,近期在高雄辦了三場基層造勢,每場都有上萬人參加;蔣万安也沒閒著,藉著台北市政的成績展擴大影響,還跟鄭麗文一起出席了兩場公益活動,兩人互動頻繁。

有民調顯示,韓國瑜的支持率已經回升到28%,蔣万安也有22%,跟盧秀燕的差距越來越小。

更有意思的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插了進來,主動找鄭麗文談“藍白合”,提出要參與藍營的提名規則制定。

距離交棒只剩最後一天,鄭麗文已經穩住了局面,基層支持率停止下滑,提名工作也重新啟動,台南、高雄等關鍵選區的籌備進度趕了上來。

盧秀燕的處境就沒那麼輕鬆了。

她雖然在台中努力挽回,但鄭麗文的“規則提名” 原則斷了她“坐享其成” 的可能。

之前挺她的一些派系大佬,最近開始跟韓國瑜、蔣万安接觸,畢竟誰都想站在贏面大的一邊。

有消息說,盧秀燕已經跟黃復興黨部的人見了面,想爭取深藍的支持,但效果還沒顯現。

這場交棒大戲看似落幕,其實只是開始。

接下來的縣市選舉提名、藍白合的談判、基層力量的整合,每一步都充滿挑戰。

但至少現在,鄭麗文用自己的方式化解了危機,讓動蕩的藍營暫時穩住了陣腳。

至於未來會走向何方,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文/編輯:Alone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