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交出裝卸量922.84萬TEU(折合20呎貨櫃)成績單,為近四年來首次由負轉正成長、年增4.5%。展望今年,面對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對各國加徵關稅,讓全球經濟發展增添變數,港務公司進一步祭出行銷獎勵方案,貨櫃量以提升3%以上為目標。
台灣港務公司表示,去年對海運市場而言是充滿艱辛的一年,去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2%,低於近20年平均,加上紅海危機及俄烏戰爭等衝突事件,造成國際消費需求疲軟。
其次,在國內部分,則面對403大地震、山陀兒颱風等天災,港群經營環境充滿挑戰,但該公司以穩健踏實的態度推動各項招商及建設作業。
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去年正式全面啟用,為全台首座智慧化、自動化的貨櫃,可同時靠泊四艘全球最大的2.4萬TEU級貨櫃輪裝卸作業,長期最大作業能量可達一年650萬TEU。至於其他各港也完成許多重要建設,例如台北港物流倉儲區二期造地、安平港第11號碼頭新建。
回顧高雄港去年貨櫃裝卸量為922.84萬TEU,相較2023年的883.38萬TEU成長4.5%;同時挹注台灣港群(含基隆、台北和台中、安平等港口)貨櫃裝卸量由2023年的1,359.7萬TEU增為去年的1,393.3萬TEU成長2.5%,成績亮眼。
展望2025年,港務公司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陸續祭出新政策,包含一連串的關稅加徵新制,預計將為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動盪,同時牽動全球貿易市場發展。
而台灣進出口貿易量尚未有明顯復甦現象,今年高雄港營運成長動能將聚焦於轉口,加上今年地中海與馬士基航運組成的2M聯盟解散、馬士基與赫伯羅德另合組雙子星聯盟 (Gemini)等航運情勢變化。該公司看準聯盟航商重新布署航線時機,祭出相關獎勵方案,以吸引聯盟新航線掛靠高雄港及進行轉口作業。
港務公司補充說,今年可動支預算6.4億元的「行銷獎勵方案」,包含「貨櫃增量獎勵」、「新闢航線獎勵」、「藍色公路獎勵」及「高雄港洲際貨櫃碼頭雙靠獎勵」等多項措施。
其中,除提高「貨櫃增量獎勵」及「藍色公路獎勵」單位獎金,因應海運聯盟重組及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聯外交通壅塞問題,新增「新闢航線獎勵」及「洲際貨櫃碼頭雙靠獎勵」,盼吸引更多航線到靠、降低陸運負擔。
以新增的「高雄港洲際貨櫃碼頭雙靠獎勵」來看,主要是因應高雄港第六、七貨櫃中心啟用後,沿海路受貨櫃車專用車道施工影響致沿線交通壅塞,特別編列8,000萬元預算辦理,鼓勵航商以海運運輸方式,取代原本以陸拖方式往返洲際貨櫃中心與其他貨櫃中心。
在此同時,港務公司並將持續以穩健腳步,推動包含高雄港第三、第五貨櫃中心深水碼頭改建、台北港物流倉儲區第四期造地等重要建設,以提升港口服務設施量能,預定2025年的高雄港和台灣港群貨櫃裝卸量成長3%以上。
標題:大數字/高港貨櫃量 四年首見正成長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