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利華前CEO波曼:中小企業也能啟動「正效益」模式

分享本文


前聯合利華執行長、《正效益模式》作者保羅.波曼指出,政府應該更積極協助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建立更簡單的揭露框架,也很重要。」記者蔡宗儒/攝影

今年4月,《天下雜誌》與玉山金控合辦「國際大師論壇」,邀請前聯合利華執行長、《正效益模式》作者保羅.波曼來台。在緊湊行程間,波曼抽空接受《聯合報》專訪,聊聊他對中小企業投身ESG轉型的想法。

波曼在2009年進入聯合利華,是這家公司80年來首位外聘的執行長,任務是讓原本營運狀況岌岌可危的公司轉型。最後,他帶領聯合利華連續11年拿下全球企業第一名,被《金融時報》譽為「十年一見的傑出執行長」。

雖然擔任跨國企業的執行長十年之久,但波曼說 :「我是中小企業的忠實支持者。」波曼是現任聯合國全球盟約組織(UN Global Compact)副董事長,也是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的榮譽主席,前者成員超過兩萬家公司,後者更涵蓋480萬家私人企業;「其中,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波曼說。

來到中小企業佔比98%以上的台灣,波曼說,淨零轉型要成功,中小企業的角色很重要。

「規模小」是轉型缺點? 波曼:中小企業有韌性、能創新

在波曼受邀擔任主講人的「國際大師論壇」中,可以看見中小企業的轉型焦慮。

提問環節,台下與會者用線上平台Slido踴躍發問,累積近百則問題留言。其中,不少人苦惱中小企業怎麼做ESG:有人不知道從何理解永續知識、有人感嘆轉型成本高。也有人質疑,中小企業規模小、生存不易,一定要轉型嗎?

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小」,覺得自己在轉型路上處處受限。但波曼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指出,企業規模並非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

波曼解釋:「大企業有資源,但容易官僚化、行動緩慢;小型企業相對缺乏和資金,但接近,也更具冒險精神。」轉型需要創新思維,「事實上,大多數的創新技術都來自中小企業。」波曼說。

波曼指出,成為全球淨零關鍵,但如今不少活躍的太陽能、風能公司20年前根本還沒出現,都是因應需求,在短期內迅速成長;推出全世界首款的(Tesla),也是中小企業起家。

波曼在擔任聯合利華執行長期間,立下「幫助10億人改善衛生習慣」的永續生活目標。志向高遠,是為了突破現有框架、讓創新發生。後來,聯合利華支付部分研發費用,與旗下供應商合作。最終,供應商成功研發出更快殺死細菌的肥皁、只要沖洗一次的衣物柔軟精等等,讓缺水地區的消費者得以選購耗水量低的清潔用品。

波曼指出,大公司或許容易被政府注意、在報紙頭條上出現;但中小企業製造工作機會,又能透過產品創新改善人類生活。「我們應該更表揚(celebarate)中小企業的存在。」波曼說。

中小企業淨零關鍵 企業以大帶小、政府降低永續報告複雜度

但是中小企業缺乏時間、資金、人力做ESG轉型,也是事實。波曼指出,政府和作為中小企業上遊廠商的大企業,應該更積極協助中小企業。

大企業可協助下遊供應鏈的中小企業減碳,誘因不小。因為大型企業的碳排量多數落在「範疇三」,也就是供應鏈碳排。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21年出版的《淨零挑戰:供應鏈機遇》(Net-Zero Challenge: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報告,食品、建築、時尚、快速消費品(FMCG)、電子產品等八大供應鏈的量,佔全球總排放量50%以上;供應鏈減碳潛力相當大。

「為中小企業建立更簡單的揭露框架,也很重要。」波曼說。他表示,綜觀全球狀況,大型企業發布永續報告書的比例高達98%,但只有約50%的中小企業這樣做。這同樣可能是中小企業缺乏負責永續報告書的人力、知識等資源所致。

這正是政府可著力的地方。波曼提到,歐盟近年發布多項幫助中小企業的政策,包括歐洲財務報告諮詢小組(EFRAG)正在為中小企業簡化永續報告內容;歐盟執委會則提出「中小企業戰略目標(The EU SME strategy)」,內容涵蓋簡化稅制、促進融資、延後中小企業適用新永續法規時間作為緩衝等等。

政府要幫中小企業,不只要降低轉型門檻,也要讓中小企業保持競爭力。轉型之路才能走得穩,也走得久。

永續轉型很貴? 不改變更花錢

企業要永續轉型,絕非易事。但波曼強調,不論是從道德層面或從企業發展考量,這都是不得不做的事。

「把自己定位到更綠色、更公平的未來,是有道理的。」波曼說,「消費者願意為永續的產品消費,擁抱永續的公司現在往往有更高的市值。從股東角度來看,讓公司更永續,也符合你的最佳利益。」

「公司往往擔心轉型要花很多錢,但他們要意識到,不採取行動的成本,正在變得比採取行動的成本更高。」波曼說。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今年4月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為了守住2050年前全球平均升溫2°C以內的目標,各國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發展再生能源的成本約6兆美元。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到了2050年,全球將因氣候災害損失約38兆美元,是全球平均收入的五分之一。不作為帶來的損失,是轉型所花費成本的6倍以上。

雖然人們已經開始改變,但社會不平等現象仍在,地球均溫持續上升。波曼說:「我們還需要做得更多、更快。」

為了打破僵局,波曼一直力推「正效益(net positive)」,強調面對全球問題,企業僅思考「淨零(net zero)」已經不夠,更要大膽擁抱正效益思維,把企業營運帶來的負值提升、超越0的交會點,接著進入正值區域。具體來說,這代表企業要拒絕短線思維,以社會和商業長期利益為營運目的,進而立下更具挑戰性的永續發展目標、拓展外部合作,積極投入永續作為。

波曼說,有人覺得只有跨國企業才能實踐正效益模式,「但這絕非事實。」波曼強調,「正效益」是一種積極改變的心態,甚至不限於企業、對任何人都適用。

波曼再次重申對中小企業的信心,「是中小企業推動了社會上的真正變革。」而唯有當企業不再只是試著少做壞事(less bad),而是多做好事(more good),改變才能發生。


標題:聯合利華前CEO波曼:中小企業也能啟動「正效益」模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