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春節檔第一天,票房大盤衝破14.9億,正在向著15億大踏步前進。大盤火熱,7部新片的貢獻最大,尤以《水門橋》最為生猛。
截止23:33分,《水門橋》票房已高達6.57億,這個數字正在急劇增加,能否破7億有待觀望。
不止票房,《水門橋》的其他數據也很漂亮,除上座率外全部是同檔期第一!最值得稱讚的是票房佔比/場次的比值:以27.2%的排片貢獻了44%的票房,可以說超額完成任務。所以可以預見的是該片的排片場次還會增加,最終不會低於35%。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師”的《狙擊手》,不敢相信張藝謀大作會這麼慘,排片只有9.5%,相當於《水門橋》的1/3,首日票房僅有5018萬,數據增長緩慢,估計也就這樣了。最慘的是上座率——同檔期倒數第一!
張藝謀手握N個國際A類電影節大獎,一人集齊銀熊、銀獅、金棕櫚三大頂級頒獎禮獎杯,是國內公認的教父級導演。
影迷對張藝謀的信任無以復加,看到他的名字二話不說買票進場。所以張藝謀的片子票房都很高,基本都是檔期冠軍。
唯獨《狙擊手》是個例外,基本可以斷言該片已淪為春節檔第一大砲灰,7部大片墊底的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分析數據。 《狙擊手》票房7部大片倒數第二,僅比《喜洋洋》高2400萬。但是上座率、場均人數均低於後者。
《狙擊手》的排片場次2.5倍於《喜洋洋》,票房佔比僅為後者的2倍,意味著《喜洋洋》的票房潛力遠超《狙擊手》。所以正常來說《狙擊手》排片會降,《喜洋洋》會升。
另外《喜洋洋》的競爭對手只有《熊出沒》,《狙擊手》的競爭對手是《水門橋》《四海》等另外4部超級大片,市場阻力遠大於《喜洋洋》。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狙擊手》都救無可救了。
許多影迷大惑不解,張藝謀怎麼淪落到這步田地了?
資深影迷應該都洞若觀火,毛病出在張藝謀身上。張藝謀現在有兩個大問題,一個是靈感缺失深度匱乏,一個是看清了時局卻放不下架子。
我們先分析第一個問題——靈感缺失,深度匱乏。
張藝謀壯年時期的電影無論口碑如何,總有幾處令人驚豔的地方。 《英雄》的禪意打戲,《十面埋伏》的舞妙擊鼓都讓人眼前一亮,久久不能忘卻。
現在的張藝謀技術還在,靈感全無,拍出來的都是“標準作業”。運鏡還是那麼高超,色彩仍然獨到,技術上更加純熟,可20多年前的“驚艷感”卻消失不見了。
歸根結底——張藝謀老了。人老了荷爾蒙水平下降,思維變慢,靈感鈍化,這對於藝術創作來說是致命的。
第二個問題——看清了時局卻放不下架子。
張藝謀肯定看清了時局,實際上大多數人也都看清了——什麼類型的電影會爆,無論好壞總是“零差評”,哪些電影院線會給高排片等等。他最近拍的兩部電影其實也說明了這一點。
但是他放不下架子,總是一邊向Melody靠攏,一邊又小心翼翼地保持著距離,盡量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諂媚。
於是張藝謀就拍出了一堆四不像作品——商業度不夠,Melody又蜻蜓點水。結果就是兩頭都沒討好,導致票房、熱度起不來。
現在的張藝謀很尷尬,放低身段供人附庸風雅他做不到,徹底商業化拍好片子他又有心無力。說到底,應該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