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三廠二號機即將在五月十七日除役,核電延役修法是否通過,備受關注。環境部長昨表示,前幾天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討論時,委員們認為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應該要保留,中央沒有信仰,非核家園也不是行政團隊的神主牌,政府的態度是很開放的。
中華民國化學工業責任照顧協會(TRCA)昨天舉辦二○二五年會,彭啓明出席,以「碳定價、碳關稅與二○三五國家減碳新目標」專題演講,聚焦全球碳市場的動態及碳關稅的影響。
彭啓明表示,減碳目標之所以有彈性,在於要面對國際政經新局勢,以及等待全球最新氣候科技的瓶頸與突破,例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以及國內AI用電需求等,以及財畫法修正後,氣候資金投入的不確定性等。
彭啓明也談到核能,指日本核能的延役和重啟都花了很多錢,我國核三則將在今年五月十七日執照屆滿停機,台灣如果要延役和重啟核能同樣也要花大筆經費,但法令修正、核安檢查、核廢料處理,加上還要有全民共識,其實相當複雜。
彭啓明說,國際上最快商轉的SMR案例大概落在二○三○年,但為了更快速減碳,確實期待新核能技術的推出,台灣也有在做相關研究,除了必須研究新核能技術,也要培育相關人才。
現場有企業質疑,現在燃氣發電佔最高比率,台海若發生封鎖恐嚴重影響國安。彭啓明表示,對進口天然氣的倚賴確實涉及國安議題,因此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在討論相關議題時,認為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確實應該要保留核能,但中央並沒有所謂的非核家園信仰,非核家園也不是行政團隊的神主牌,政府的態度是很開放的,但是否使用核能交由專家來談,以及後續法令修正的結果才能得知。
不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林正原強調,從俄烏戰爭就能看到,烏克蘭的核電廠被俄羅斯的無人機和飛彈攻擊,假如台海發生戰爭,用核能來做為能源韌性的作法是不可靠的,目前世界上只有政治與經濟良好的國家才適合核電廠運轉。
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則認為,站在國安應保留核能的說法,更像是美國多次暗示台灣要使用核能的回應,或是賴清德總統總算意識到天然氣供氣延宕問題的解方,但如果真的有心使用核能,早就該著手修法。此外,川普政府希望減少台美貿易逆差,假如台灣採購美國的核能反應爐,確實能解決部分貿易逆差的問題。
標題:彭啓明:考量國安 應該保留核能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