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黃姍
界面新聞記者|黃姍
幾個世紀以來,瑞士制表業在波瀾起伏中經久不衰,這其中的一個祕訣是制表業者對機械制表孜孜不倦地突破創新,他們總是致力於在方寸表盤上實現微型機械的超復雜性和功能多樣化。
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日內瓦“鐘表與奇跡”高級鐘表展上,高級制表品牌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展出了一枚全新重磅傑作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 – La Première。這是一枚迄今爲止最大復雜的機械制表,在直徑只有45毫米、厚度只有14.99毫米白金表殼內,搭載了41項復雜功能,其中蕴含了13項專利申請,大大突破了復雜功能、創新與微型機械技藝的界限。
這款超卓復雜功能腕表爲雙面設計,江詩丹頓爲其研發了一枚全新的3655機芯結構,是其深入探索天文功能全新顯示方式的實證。江詩丹頓在表展現場表示,這一機芯結構融合了5項罕見天文復雜功能,並將它們全部匯聚在厚度僅有2.8毫米的機械模塊之中。其中的天體時間追蹤功能更是全球制表業中的首創。
除此之外,這款腕表搭載的復雜功能還包含格裏高利萬年歷、月相顯示、潮汐指示、追針計時、動力儲存顯示,以及時分、兩地時和世界時間指示。同時,在江詩丹頓提交的13項專利申請中,還有7項與西敏寺三問報時裝置有關,其中一項專利申請有關新的報時選擇模式,佩戴者可以在“僅按需報時”或傳統的“小時、刻鐘和分鐘報時”兩種模式間自由切換。
展開全文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
江詩丹頓告訴界面新聞,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由品牌位於瑞士的高級制表工坊的一位制表大師獨立完成,耗時八年,目前全球只有一件。
2025年恰逢江詩丹頓成立270周年,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的問世充分展現了該品牌經久不衰的制表理念和源源不斷地創新能力。
1755年,瑞士Vacheron家族在日內瓦創立江詩丹頓最早的制表工坊。
需要提到的是,在18世紀的日內瓦,才華卓絕的制表師、雕刻師、琺琅師、珠寶師、寶石鑲嵌師等專業技師被統稱爲“閣樓工匠”(Les Cabinotiers)。他們工作的地方通常設在自然光线充足、日照時間最長的建築物頂樓,正是所謂的“閣樓”(cabinet),前述制表工匠們正是由此得到了“閣樓工匠”的代稱。
1819年,Vacheron家族的Jacques-Barthélémi Vacheron收到合作夥伴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的來信,信中寫道:“悉力以赴,精益求精。”這一制表理念傳承至今,成爲江詩丹頓品牌的座右銘,也是其堅守傳承與創新的精神指引。
基於此,江詩丹頓在近三百年的品牌歷史中不斷推陳出新,致力於探索和突破復雜機械制表的極限和邊界,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復雜時計,在一次次地突破中重新定義何爲精密機械表的復雜功能。
其中,江詩丹頓“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更是對品牌歷史和日內瓦制表業最高准則的回應,其背後的閣樓工匠部門集結了技藝高超的工匠和制表大師,他們可自由發揮創意,創造定制孤品時計,構思全新的技術方案,或探索裝飾工藝的創新表達。此番推出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就是該部門出色工藝和極致創新力的集大成者。
Les Cabinotiers Solaria閣樓工匠超卓復雜功能腕表
事實上,江詩丹頓閣樓工匠部門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推出一款挑战行業技術頂點的超復雜制表功能。
近年來的項目就包括2020年推出的超卓復雜天文報時“樂之頌”腕表,2021年推出的渾天儀式陀飛輪萬年歷“天象儀”腕表,以及2024年發布的有史以來最復雜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The Berkley”懷表,一直在刷新復雜功能機械時計的定義。
而在二十年前、品牌成立的第250周年,江詩丹頓曾發布過一款融合了16項復雜功能的Tour de l’Ile腕表,包含了三問報時、萬年歷、天文顯示器、陀飛輪等復雜功能,是當時世界上最復雜的腕表。
值得注意的是,“Ile’塔日內瓦老城區羅納河中央小島上的一座鐘樓的名字,它是13世紀爲保衛日內瓦而修建的防御堡壘的遺跡。這座鐘樓的時鐘上鐫刻着日內瓦的座右銘——“Post Tenebras Lux”,意味“黑暗之後,即是光明”,它是日內瓦這座城市和人民追求自由、獨立和進步精神的重要象徵。因此從歷史維度來看,Tour de l’Ile鐘樓至今仍是日內瓦的重要地標。
Tour de l’Ile鐘樓同時也承載着江詩丹頓的悠久歷史。
江詩丹頓曾經於1843年搬入鐘樓,在內部創立了制表工坊,並將品牌標志標記於鐘樓的建築立面。到了1875年,江詩丹頓又將品牌總部與工坊搬遷到100米外Quai des Moulins建築內,並在1906年开設首家品牌專賣店。
明信片上的Tour de l’Ile 鐘樓
江詩丹頓品牌根植於日內瓦,又與這座城市標志性的建築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在270周年之際打造高級時計進行致敬成爲一種必然。
在2025年日內瓦“鐘表與奇跡”高級鐘表展上,江詩丹頓品牌發布了三款木匠閣樓工匠“致敬日內瓦鐘聲”孤品時計,以致敬Tour de l’Ile鐘樓。
江詩丹頓產品營銷及創新總監Sandrine Donguy表示,“鐘樓已成爲日內瓦不可或缺的歷史地標,我們很自豪能夠以這三枚周年紀念版腕表向它致以誠摯的敬意。”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款孤品時計是由江詩丹頓閣樓工匠部門(Les Cabinotiers)的制表大師聯手品牌旗下藝術大師工坊共創之作,旨在彰顯品牌對制表工藝、文化和藝術一以貫之的追求。
不同於閣樓工匠部門(Les Cabinotiers)的制表大師側重機械表超復雜功能的突破創新,江詩丹頓下設的藝術大師工坊(Métiers d’Art)則致力於保護、精進和弘揚珍貴罕見的歷史裝飾工藝,爲瀕臨失傳的藝術工藝提供庇護所。
界面新聞在近期參觀江詩丹頓位於日內瓦的制表工坊時,有幸參觀了藝術大師工坊,並見到了鮮少露面的幾位藝術大師。一位藝術大師正在忙於江詩丹頓尚未推向市場的珍稀工藝高級制表作品, 他負責該作品從表盤、表殼到表鏈所有圖案的設計和雕花等工藝。他告訴界面新聞,完成這樣一枚復雜手工技藝作品,耗時數月到一年不等。
此次爲紀念品牌270 周年推出的這三款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致敬日內瓦鐘聲”孤品時計,它們的表盤全部取材於Tour de l’Ile鐘樓的石版畫。江詩丹頓的工藝大師對這些石板畫進行重新演繹,以捕捉日內瓦風格的精髓。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致敬日內瓦鐘聲” 腕表-微繪琺琅工藝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枚時計的每一款表盤都採用了不同的傳統手工藝集合方式,匯集了多項藝術工藝。
其中一枚時計作品採用了大明火琺琅表盤,以微繪琺琅工藝重新演繹了由瑞士設計師Jean DuBois繪制,並由Spengler & Cie翻印的一幅石版畫。江詩丹頓的藝術大師在這款腕表的表盤上復刻了這幅畫作中的鐘樓景致,並以豐富細膩的手筆勾勒出鐘樓前的貝萊爾廣場 (Place de Bel-Air),並覆以粉彩琺琅。
這裏江詩丹頓藝術大師採用的是18世紀的日內瓦微繪琺琅技藝,手工藝精湛的大師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另一款孤品時計表盤煥新演繹20世紀初由Charnaux攝影和明信片出版工作室創作的一幅插圖。江詩丹頓的工藝大師在還原和繪制表盤圖案時,以簡約的黑色线條勾勒周遭建築,以便突出鐘樓。這一設計巧妙融合了手工機刻雕花和大明火琺琅工藝。而噴砂背景呈現柔和啞光質地,進一步強化畫面的透視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採用手工機刻雕花圖案來繪制黑色建築物輪廓,以區分建築物的不同部分,增強畫面的縱深感和建築透視效果。因此江詩丹頓的工藝大師需要從草圖繪制开始,設計全新的機刻雕花圖案。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致敬日內瓦鐘聲” 腕表 – 機刻雕花及微繪琺琅工藝
第三孤品時計則搭配手工雕刻打造的18K粉紅金表盤,與同色表殼交相輝映。
這款腕表的表盤圖案靈感源自1882年Pierre Escuye創作的Tour de l’Île鐘樓和羅納河橋梁的雕刻作品。表盤採用浮凸雕刻工藝制成,江詩丹頓藝術大師工坊的雕刻師需要先勾勒出所需圖案的輪廓,再悉心鏤雕周圍的金屬,讓圖案略微凸於表面,營造微妙的錯視效果。
在厚度將僅近一毫米的金屬板上打造這件微繪傑作,對於手工雕刻大師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战。據介紹,這件手工雕刻傑作耗時超過140小時方才完成。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致敬日內瓦鐘聲” 腕表 -手工雕刻工藝
可以看到,在致力於創造超復雜功能機械制表之外,江詩丹頓閣樓工匠部門也把高級制表的藝術表達當做一項長期的使命。
從江詩丹頓品牌的早期階段到進入21世紀以來現代制表業,江詩丹頓始終致力於對手工裝飾藝術的傳承堅持和創新演繹。其一大標志就是以不同文明的人文藝術,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作爲靈感,以它們作爲傳統手工裝飾藝術表達的載體進行重新演繹和呈現。
這也是自制表業進入當代以來,江詩丹頓品牌極爲看重和堅持的產品策略。經過持續多年不間斷地推出不計其數的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高級制表作品,江詩丹頓獨特的、帶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品牌風格也得以被消費者所熟知。
在舉辦於2025日內瓦表展期間的一場閉門圓桌媒體分享會上,江詩丹頓風格及傳承總監Christian Selmoni對界面新聞等媒體表示,“從早期开始,江詩丹頓的價值觀之一就是對其他的文化充滿好奇,並始終受到不同文明的啓發,這當中自然也包括中華文明。受此影響,在我看來,江詩丹頓風格的演變正經由這些不同文化滋養後逐漸形成的。這也是爲什么我們真的非常喜歡在全世界範圍內尋訪和不斷地回溯不同的文化和藝術形式。”
因此可以看到,21世紀以來,江詩丹頓Métiersd’Art藝術大師工坊以中國文化元素和意象爲靈感,打造了諸多致敬中國文化的藝術大師系列時計。比如,2024年江詩丹頓Métiersd’Art藝術大師以琺琅彩繪、手工雕刻、珠寶鑲嵌等傳統手工藝致敬中國傳統文化,以中國明、清兩朝宮廷中備受推崇的“海水江崖紋”爲靈感原型,推出了四款高級制表。
又比如截至2023年,江詩丹頓完成了首套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在此前的十二年間,江詩丹頓以中國農歷十二生肖爲靈感,每年都會推出一套生肖主題藝術大師系列腕表。
不僅僅是中國傳統文化,江詩丹頓Métiersd’Art藝術大師工坊探索文明的“足跡”可以說遍布全世界。
以近年的作品爲例,江詩丹頓在2020年與盧浮宮合作、以館藏的藝術作品爲靈感爲拍賣定制的微縮盤面高級制表作品,到了2022年又推出了藝術大師系列的四枚精彩絕倫的腕表。2023年,江詩丹頓還推出了四款呈現探險文化與科學發現的藝術大師系列,呈現全球四個不同地理位置的熱帶雨林樣貌。
在高級制表業,一家品牌能否長久保持巔峰,往往取決於該品牌在多大程度上繼承了創始人的精神和理念。
江詩丹頓品牌創始人之一François Constantin是一個身體力行的旅行家,從瑞士日內瓦出發,足跡遍布歐洲、美洲大陸及遠東地區。正是出於對世界和遠方的好奇,江詩丹頓的時計作品在200多年前就進到了中國市場,根據江詩丹頓品牌歷史檔案的記載,這比江詩丹頓打开德國市場都要早。
江詩丹頓時至今日仍滿懷對世界文明和自然景觀的探索精神,也是品牌近三百年來的意志傳承。
Christian Selmoni進一步提到,“尋訪不同文化這件事我們會一直做下去。我們未來也會繼續通過與不同的合作夥伴以及潛在機會,來進行獨屬於江詩丹頓的自我表達。”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致敬日內瓦鐘聲” 腕表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江詩丹頓每隔十年都會進行一次周年大慶。而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江詩丹頓的制表大師們也要交出周年特別版的時計作品,這對於品牌工坊來說無疑是一次“大考”,也是對每個十年傳承和創新成果的檢驗。
總體上看,江詩丹頓圍繞270周年這個“命題作文”拿出了一份頗爲令人滿意的答卷。
上述Les Cabinotiers Solaria閣樓工匠超卓復雜功能腕表及三款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致敬日內瓦鐘聲”孤品時計展現了江詩丹頓超復雜機械制表技術,以及卓越的藝術審美品味和對手工藝傳承的堅持。
但這只是江詩丹頓品牌敘事的一個維度。事實上,江詩丹頓同樣有着在現代化的簡約審美中駕馭復雜機械技藝的能力。這體現在本屆表展期間推出的八款功能相對簡單的限量版時計——四款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與四款Patrimony傳承系列。
此次的周年限量版相比於常規款的變化在於,腕表的表盤以機刻雕花工藝裝飾了專爲270周年設計的幾何圖案,靈感源自品牌標志性的馬耳他十字。
江詩丹頓270周年限量版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手動上鏈腕表、傳襲系列月相腕表
江詩丹頓270周年限量版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手動上鏈腕表
江詩丹頓270周年限量版Patrimony傳承系列自動上鏈腕表
江詩丹頓270周年限量版Patrimony傳承系列月相逆跳日歷腕表
與此同時,江詩丹頓還推出了三款復雜功能的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鏤雕腕表,重新演繹了品牌歷史悠久的兩大標志性設計:鏤雕表盤和逆跳顯示。
這三款作品遵循相同的設計語言,均採用了直徑41毫米的950鉑金表殼,厚度爲11毫米左右,搭配銀白色18K金鏤 雕表盤和深藍色鱷魚皮表帶。三款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鏤雕腕表均裝飾有270周年的紀念圖案,但江詩丹頓標志性的“馬耳他十字”所在的位置更偏離中心,同時藍寶石刻度盤的存在也進一步提升了表盤整體的設計和制作難度。
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全日歷鏤雕腕表
在如今物質極大豐富的消費社會裏,高級制表並非剛需商品,它是以滿足消費者情緒價值爲導向的一種情緒性商品。作爲至今現存的、最古老的瑞士日內瓦制表商,江詩丹頓認爲品牌至始至終恪守爲买家帶去充足的情感需求。
在這場閉門媒體分享會上,江詩丹頓首席執行官Laurent Perves對界面新聞表示,“如果你有機會見到我們的客人,你會發現他們买我們的腕表都是因爲我們的作品總是能讓他們起雞皮疙瘩,會讓他們心跳加速。他們因此想要擁有這些作品,而這是一種無形的價值。”
Laurent Perves 強調,“對江詩丹頓而言,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從心出發的。”
在第270周年,江詩丹頓計劃把這種情緒推向極致。
這位首席執行官透露,“(2025)下半年你可以繼續期待江詩丹頓有更多驚豔的作品面世。除了閣樓工匠會繼續有新的作品推出之外,我們也會在不同的系列上推出新的作品。”
標題:現存最古老的日內瓦制表商何以長青至今?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