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的女子,美得各有千秋,每個人的形像都非常立體。
在后宮中,她們主要扮演了兩種角色:皇帝的妃子、皇子公主的母親。
身為皇帝的妃子,她們勾心鬥角,或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或是為了光耀家族門楣,或是為了追求帝王的愛情。
身為皇子公主的母親,她們則多了許多不得已:
華妃仗著哥哥是大將軍年羹堯,整日驕橫跋扈。
然而,再驕橫跋扈,她還是被皇帝算計,失去了肚子裡的孩子,一生抱憾。
敬妃曾是華妃房中的格格,跟華妃同住的時候,長期聞著“避孕神器”歡宜香,導致終身不孕。
她做不了生身母親,只能對養女朧月百般疼愛,掏心掏肺。
齊妃“實名制下毒”給葉瀾依,害得對方再不能懷孕,這件事很快被揭發出來。
為了三阿哥不被自己所連累,齊妃選擇三尺白綾,結束了生命。
甄嬛是女主角,雖然聰慧伶俐,已經避過后宮的不少風波,但依然失去了兩個孩子。
第一個孩子是被“好姐妹”安陵容所害,她送來的舒痕膠藏了大量麝香。
第二個孩子甄嬛本就保不久,於是她故意設計,假意被皇后推倒才小產,鬥倒了皇后。
就連后宮中最尊貴的太后娘娘,為了兒子雍正能夠加強皇權,也親手毒殺了老情人隆科多。
應該說,在封建王朝的禁錮之下,她們都是身不由己的可憐母親。
然而,在《甄嬛傳》裡最可憐的母親是誰?
非溫宜公主的生母曹貴人莫屬。
首先,曹貴人為了把女兒養在身邊,不得不依附靠山華妃,被華妃各種打壓。
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皇子公主們,都是由高位嬪妃親自教養的。
比如敬妃養朧月,齊妃養三阿哥,熹貴妃養弘曕和靈犀。
清朝有阿哥所製度,主要是將皇子公主們放在單獨的處所,由太監宮女來照顧。
這樣一來,嬪妃母家對阿哥的影響力就會減小,防止外戚勢力擾亂朝政。
然而,這種做法生生分離了母子,也確實有悖人倫,讓這些母親有苦難言。
位份高又受寵的妃子,在宮中有一定的話語權,自然能天天和自己的孩子見面。
如果母親是位份低又不受寵的妃子,如欣常在的女兒,生母卑微的四阿哥,就只能養在別處了。
曹貴人是唯一既不是一宮主位,也不是寵妃的角色,卻能將溫宜公主養在身邊。
很明顯,她為了獲得親自撫養溫宜的權利,不得不依附華妃這個靠山,做小伏低。
華妃時不時對她冷嘲熱諷:“你要記得,若無本宮,公主一出生就只能養在阿哥所,哪能由你這樣日日照顧?”
曹貴人哪會不知道,華妃根本看不上她這個小官之女。
但是為了溫宜,她仍然盡心盡力出謀劃策,為虎作倀,做華妃的爪牙。
後來華妃失寵,年大將軍也被斥責,曹貴人果斷背叛了華妃,選擇了更有潛力的甄嬛。
曹貴人怎麼會看不出來,甄嬛招攬她不是真心的,只不過是“有利可圖”四個字。
她又如何不知,背叛舊主會給人“牆頭草”的印象?
但是,曹貴人一沒有顯赫家世,二沒有帝王恩寵,單靠自己的力量,沒辦法封為嬪位,把溫宜養在身邊。
她只能投靠華妃,投靠甄嬛,掙得她和女兒的一方生存天地。
華妃倒台之後,聽說曹貴人竟然敢告發自己,便憤怒道:“曹貴人不過是我身邊養的一條狗!”
她平時的地位,可見一斑。
曹貴人是可恨,壞得一肚子黑水。
然而作為一個母親,為了女兒而卑微至此,也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其次,除了曹貴人自己,大家都把溫宜當作工具人。
對於一個深愛孩子的母親來說,什麼事會讓她最不能接受?
並不是別人對她本身的傷害,而是別人對她孩子的傷害。
溫宜堪稱《甄嬛傳》裡最慘的公主,出生時就是難產,後來幾乎所有人都把溫宜當作工具人。
曹貴人的靠山華妃,允許曹貴人親自教養女兒,卻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她奪走了溫宜,藉著抱養溫宜的由頭展示賢惠,實際上給嬰兒餵了安神湯,免得孩子哭鬧吵到她睡覺。
在曹貴人不情願的情況下,華妃又在嬰兒的飲食裡加了木薯粉,導致溫宜腸胃不適,經常吐奶。
華妃藉著溫宜吐奶的事情,安排了一系列陰謀來陷害甄嬛。
她卻從未想過溫宜那麼小,哪能承受這樣的湯藥和食物?
而女兒在華妃手裡,曹貴人再不願意,也不敢抗爭。
她只能以蓮子暗示“憐子之心”,拐彎抹角地找皇帝要回孩子。
一個母親,連向丈夫申訴自己的女兒受虐待都不行,只能旁敲側擊,委實可悲可嘆。
眉嬛在劇里基本以正面形象示人,但是對於溫宜,她們的疼愛之心是真的,利用之心也是真的。
太后和皇帝覺得曹貴人心術不正,暗暗下藥除掉了她。
此時,親生母親不在了,溫宜急需一位養母來照顧。
端妃最早入宮,資歷最深,人又非常精明練達。
甄嬛便把溫宜當作拉攏的手段,說動皇帝把溫宜交給端妃,才讓端妃真正成為甄嬛戰隊的一員。
在甄嬛被廢出宮以後,好友沈眉莊為了把甄遠道病重的消息告訴她,甚至給溫宜下了發熱的藥。
然後,沈眉莊藉口公主被邪祟纏身,自請去甘露寺祈福,這才出宮見到甄嬛。
可憐小小溫宜,早早失去了生母,又常常被庶母們當作利益交換的工具。
更別提她的親生父親雍正,對她十分漠視。
一開始,雍正養在身邊的只有溫宜一個公主,自然十分疼愛。
漸漸地,他有了朧月、靈犀、靜和,就把溫宜拋到腦後,不再關心了。
在《甄嬛傳》的後半段,雍正都沒有提過溫宜的事兒,可見他的冷心冷情。
對於曹貴人來說,她護不住溫宜,讓溫宜命運如此多舛,簡直是“痛在兒身,疼在娘心”啊!
而且,曹貴人一路宮鬥升級,只為了女兒的好生活。
劇中每個妃子宮鬥升級的目標都不一樣。
甄嬛,是為了手握大權,洗刷甄家的冤屈,保護果郡王的孩子。
沈眉莊,入宮就是為了家族榮耀,所以很早就被教得端莊大方,符合宮廷嬪妃的標準。
華妃,對皇帝身邊的所有女人都看不順眼,她只想爭取皇帝心中更多一點點的位置。
齊妃,倒是心心念念三阿哥的未來。但同時,她自己想做聖母皇太后,翻身做主人,不全是為了兒子。
只有曹貴人,心思是最純粹的,只想給溫宜更好的生活。
“妃,貴妃,我要一步一步爬上去,我的位份越高,溫宜就越能有個好前程。”
她時刻擔憂女兒,生怕她像朝瑰公主一樣,被送出去和親,淪為一枚棋子。
所以,她的一切爭鬥,都是為了能在女兒的婚事上有話語權。
曹貴人希望為女兒保駕護航一輩子,可惜她被慈母之心蒙了心智,不斷害人,失去了做人的底線。
最後,陪伴溫宜成長的人,卻是端妃。
恐怕溫宜長大以後,都不知道親生母親是誰,也不會知道曹琴默這個名字。
曹貴人當屬全劇最可憐的母親,做了那麼多壞事,女兒也成了別人的女兒。
不過,溫宜受到端妃的照拂,避開了后宮的紛爭,能夠平安地活下去,也算是曹貴人的一絲慰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