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發展來勢洶洶,加劇上班族們對職涯的焦慮,2025年至今,全球已有逾6萬名科技從業人員,因為AI而失業,微軟更列出AI最可能取代的10大職業,包括翻譯、歷史學家、客服銷售人員將首當其衝,雖然在台灣目前還沒看到太大衝擊,不過像是在需要大量人力的物流業、電信業者,也都已加速導入AI,盼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在瑞芳工業區佔地300多坪的倉庫中,存放著上百個客戶、上萬種商品。以往需要現場人員來回搬運重物,走動距離可能長達10公裏。然而,在導入AGV潛伏式搬運車後,透過AI大數據分析協助,揀貨效率大幅成長3倍以上。倉庫內共有108台搬運車,載著比人還高的櫃子在走道間快速移動,能夠避開障礙物、靈活轉向,並走到指定人員站點,實現「貨到人」的工作模式。倉庫主任林煌韋表示,他們用AI演算方法來設計模板,包裝與揀貨等工作,會依照訂單結構進行分析。物流業過去被視為需要大量人力勞動、反覆執行相同作業的產業,現在已經脫胎換骨。成熟的自動化作業加上AI輔助分析大數據資料,從累積的歷史訂單、出貨型態來調配空間位置、車輛配置、路線優化和揀貨效率等,也降低了人力負擔。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穰穎宣認為,未來AI應用的可能性還很多,預計3年後AI會在物流市場,上出現較成熟的商業應用,目前已開始探討的應用包括需求預測、訂單需求預測以及決策輔助。他強調,建立AI模型必須截取足夠多的作業現場資訊,而AI所取代的人力,大概是屬於間接的辦公室行政或初階管理人員。

在電信業,AI工具的導入同樣廣泛。工作人員可以透過AI下指令,查調基地台服務狀況,AI能快速條列式整理重點,標註出異常狀況,節省工程人員時間。此外,AI也運用在客服平台、智慧助理、財務等系統,以及員工最常詢問的人資細節諮詢。電信業資訊長胡德民表示,他們已有近290個場景運用到AI工具,整體效能提升了75%至85%。他們還運用AI開發工具輔助程式開發,生產力增加了20%至40%左右。然而,在國外已經出現了幾波因AI而引發的裁員潮。從2025年至今,全球已有超過61220名科技從業人員被資遣,包括微軟、Google和亞馬遜。美國雲端軟體大廠Salesforce執行長坦承,公司客服團隊在AI導入後已大幅縮編,AI已負責公司多達50%的作業,導致4000名員工失業。台灣知名旅行社也傳出裁員消息,今年啟動AI專案「TITAN」帶來明顯效益,預計精簡約15%的全球員工。儘管如此,國內電信業者表示不會因AI而有裁員計畫。胡德民指出,隨著生產力被釋放出來後,可以轉用到新經濟,推出更多技術服務。他觀察到大幅的文書工作和日常繁瑣工作負擔降低了,同仁士氣提高,工作生活更平衡。
微軟列出AI最可能取代的10種職業:
- 口譯員與翻譯人員
- 歷史學家
- 乘客服務員
- 銷售人員
- 作家與作者
- 客戶服務代表
- 電腦數值控制(CNC)工具編程人員
- 電話接線員
- 售票員與旅遊社員工
- 廣播播報員與電台DJ
以上這些職業普遍具備3種特性:「高語言密集度、重複性高或流程明確、可被遠端工具支援而非現場執行。」
人力銀行人力資源處資深協理江錦樺也給出建議,認為有幾件事情,是每個工作者都要再繼續努力精進的。
- 了解AI的相關資訊,具備AI素養
- 學習使用AI工具,譬如說文字生成、影像生成等不同系統
- 善用人類最獨特的個性化軟實力,如溝通、創意、同理心、批判思考能力等等
生成式AI正在重塑職場,不只基層行政工作,連高薪族群也難逃AI衝擊。能否熟練運用AI工具,已成為現在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標題:生成式AI重塑職場 提升效率卻帶來裁員隱憂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