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前言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宣布停止進口美國大豆後,從今年1月一直到9月,中國從巴西進口了超6000萬噸大豆。
![]()
本來是一樁互惠互利的好生意,卻沒想巴西竟“背刺”中國,短短幾個月他們對於中國的出口價格直線上升,甚至比美國報價還要高幾十美元。
就當巴西豆農和出口商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中時,中國的“反殺”來了……
![]()
壓箱底的底氣
時間來到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的爆發,讓中國對美豆加徵了高額關稅,美國大豆一夜之間失去了價格優勢,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巴西迅速抓住了機遇,取代美國,成為了中國最主要的大豆供應國。
今年截至目前,巴西79.9%的大豆出口至中國,9月份有650萬噸大豆出口至中國,佔當月出口總量的93%,然而,當依賴的天平過分傾斜時,新的問題便悄然而至。
![]()
這種看似互相依賴的局面,在一些巴西出口商眼中,卻成了可以奇貨可居的籌碼,他們似乎認為,離開了巴西豆,中國的油廠和飼料廠就要停擺,一種“趁你病,要你命”的投機心態開始蔓延。
面對巴西方面的試探,中國市場的反應卻異常冷靜,這份敢於對不合理溢價說“不”的底氣,來自於一套深厚的內部“壓艙石”系統,它為中國提供了強大的緩衝能力和迴旋餘地。
![]()
中國早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糧食儲備體系,由中儲糧集團負責管理,4500萬噸大豆戰略儲備,這個龐大的數字意味著,即便在極端情況下,中國的儲備也足以滿足全國三個多月的需求。
除了龐大的儲備庫,中儲糧還在全國范圍內佈局了6個大型大豆加工基地,形成了一道從儲備到加工的完整產業安全屏障,這意味著,中國不僅有糧,更有隨時將儲備轉化為市場供應的能力。
![]()
如果說物理儲備是讓人心裡有底的“定心丸”,那麼技術進步就是調節需求的“節流閥”,近年來,中國在需求側下足了功夫,努力降低對進口大豆的剛性依賴。
農業技術專家們大力推廣低蛋白日糧配方,成功將飼料中豆粕的平均佔比從過去的15.3%,降低到了12%以下,甚至在一些地方做到了8%以內。
![]()
與此同時,菜籽粕、雜粕等多種替代品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飼料配方中,這些技術層面的突破,使得大豆不再是不可或缺的唯一選項。
當巴西大豆的報價飆升至650美元一噸,導致中國壓榨企業每加工一噸就要虧損超過200元人民幣時,拒絕採購便是一個完全理性的商業選擇,虧本的買賣,誰會做呢?
![]()
快準狠的反擊
擁有戰略儲備只是基礎,真正讓對手感到震撼的,是中國市場力量被激活後的那種快速、精準的干預能力,中國買家們用一套行雲流水的組合拳,將潛在的被動局面,硬生生扭轉為對供應方施壓的主動工具。
10月17日,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公開發布聲明,明確表示國內買家將暫停採購12月至次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這個聲明如同一聲號令,向整個市場傳遞了一個清晰、統一的信號。
![]()
信號的效果立竿見影,在極短的時間內,中國買家們採取了協同行動,集體取消了總計高達800萬噸的巴西大豆訂單,這展現出的強大市場組織能力,讓那些以為可以坐地起價的巴西出口商猝不及防。
更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市場的“轉身”速度快得驚人,就在取消訂單後的短短48小時內,中國買家便與阿根廷方面迅速達成了一筆130萬噸的大豆採購協議。
![]()
中國買家精準地抓住了阿根廷在9月22日至10月31日期間實施出口免稅政策的短暫窗口期,這項政策使得阿根廷大豆的到岸價格,比當時高高在上的巴西大豆每噸要便宜整整70美元。
這一連串操作,直接將巴西方面所謂的“供應優勢”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成本劣勢”,約200萬噸原本準備運往中國的大豆,瞬間滯留在巴西各大港口,動彈不得,每天因此產生的滯港費用就高達120萬美元,這筆巨額開支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
更要命的是,港口的空氣潮濕,夾雜著海風的鹹味,這些滯港的大豆隨時面臨著發霉變質的風險,巨大的經濟壓力下,巴西出口商們終於慌了神,他們曾嘗試將價格下調18美元/噸,試圖挽回訂單,但此時的中國買家已經不再回頭。
朋友不止你一個
一次成功的反製或許有偶然性,但能夠如此從容地應對,其根源在於中國長期以來精心佈局的一張全球化採購“大棋盤”。
![]()
早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之後就已經開始加速,中國系統性地構建起一個“一國為首、多國補充”的多元化供應網絡。
在這次風波發生前,巴西大豆的佔比雖然高達73.9%,看似一家獨大,但美國(19.5%)和阿根廷(3.4%)等其他供應方依然是牌桌上重要的玩家。
![]()
當巴西這個“主力隊員”出了問題,整張備用網絡被迅速激活,除了火速下單的阿根廷,中國也立刻擴大了從烏拉圭和俄羅斯的採購。
數據顯示,烏拉圭對華的大豆出口量同比增長了30%,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也能以每月20萬噸的穩定頻率向中國供應大豆。
![]()
強大的物流體系也為這張網絡的運轉提供了保障,日益成熟的中歐班列等物流網絡,可以將烏克蘭等國的貨物在20天內就運抵中國,這些事實都證明了,中國的採購網絡不僅廣闊,而且富有彈性,任何一個節點出現問題,其他節點都能迅速補上。
結語
回看整個事件,一些巴西出口商那句狂妄的“要在中國手裡賺回過去三年的利潤”,如今聽來更像一個笑話。
![]()
真正的商業智慧,從來不是在一錘子買賣中榨乾對方的最後一分利潤,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礎上的長期穩定合作,企圖把合作夥伴當成任意宰割的“韭菜”,最終只會發現,被割傷的恰恰是自己。
信息源:
《中國兩天採購20船阿根廷大豆,美議員氣炸:阿根廷背刺我們! 》觀察者網2025-09-24《英媒:中國又從阿根廷買了至少10船大豆,美國農民再遭重創》觀察者網2025-09-23《中國9月未從美國進口大豆美國豆農急盼政府援助》中國新聞網2025-10-20《進口巴西大豆成本下降工廠壓榨量仍處於高位》 新浪財經2025-09-22《放棄美豆,聯手巴西:中國斥巨資重塑全球大豆供應鏈以對抗美國》新浪財經2025-10-17《巴西大豆暴漲80%!我們的養豬成本如何穩住? 》新浪財經2025-10-24【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