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可以說是特朗普總統任期內最尷尬的24小時之一。
剛剛與中方領導人握手言和,宣布降低對華關稅10個百分點,轉身回到華盛頓卻發現自己的核心政策被參議院一腳踢開。
更要命的是,政府停擺已經讓全國陷入混亂,紐約州300萬人失去食品救濟,連軍人工資都發不出來。
這場政治風暴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
說起這次政府停擺,真的是把美國老百姓給折騰慘了。
紐約州州長在10月30日當天就坐不住了,直接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
為啥這麼急?因為有差不多300萬人突然發現自己的食品救濟卡不能用了。
紐約州政府緊急撥出6500萬美元來應急。
這筆錢對於一個州政府來說可不是小數目,相當於要動用很大一部分應急資金。
州長在記者會上說得很直白:聯邦政府不干活,我們州政府總不能眼睜睜看著老百姓餓肚子吧。
這話聽起來很樸實,但背後的政治含義可就深了,等於是在公開批評聯邦政府的無能。
更讓人頭疼的是軍人工資問題。全美有130多萬現役軍人,這些保家衛國的人突然發現自己可能領不到工資了。
你想想,軍人家屬在家裡等著軍餉過日子,結果政府告訴你:政府關門了,工資暫時發不了。
這種事情傳出去,對美軍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
![]()
特朗普倒是想過要優先保證軍人工資,畢竟軍人是他的重要支持群體。可是國會那邊不配合,預算案通不過,總統再有想法也沒用。
這就像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錢都被凍結在國庫裡,誰也動不了。
就在特朗普為國內這些爛攤子焦頭爛額的時候,參議院又給了他一記重拳。
10月30日,參議院以51票贊成、47票反對的結果,正式投票終止特朗普的全球關稅政策。
這個投票結果雖然算不上壓倒性勝利,但對特朗普來說絕對是個巨大的政治挫敗。
關稅政策可以說是特朗普經濟政策的核心之一,也是他在大選中的重要承諾。
現在參議院這麼一搞,等於是當著全國人民的面打他的臉。
更要命的是,參議院不光是終止了關稅政策,連特朗普因為實施全球關稅而宣布的國家緊急狀態也一併取消了。
這簡直是釜底抽薪,把特朗普的政策根基都給挖掉了。
![]()
有政治分析師說,這次投票反映出共和黨內部對特朗普政策的分歧越來越大。
雖然表面上看,共和黨議員大多數還是支持特朗普,但在具體政策上,尤其是涉及到經濟利益的時候,很多人開始有自己的小算盤了。
回頭看看特朗普的亞洲之行,那時候的他應該還挺開心的。
先是在韓國和韓國總統會晤,雙方在一些貿易問題上達成了初步共識。
接著就是重頭戲——與中方領導人的會面。
這次會面的成果看起來還不錯,美方同意將對中國的關稅降低10個百分點,雙方在多個議題上都找到了合作的空間。
當時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還挺得意的,發了好幾條推特誇讚這次外交成果。
他可能以為自己在對華關係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回國後好好宣傳一番。
誰知道飛機還沒落地,國內的政治風暴就已經等著他了。
這種反差,估計連特朗普自己都沒想到。
![]()
參議院雖然已經投票了,但這事兒還沒完。按照美國的政治制度,眾議院也得對這個問題進行表決。
雖然外界普遍預計眾議院也會跟進,但具體的投票時間和結果還充滿變數。
眾議院的政治生態和參議院不太一樣,那邊的議員任期只有兩年,對選民情緒的感知更加敏感。
如果眾議院也投票通過終止關稅政策,那特朗普就真的是腹背受敵了。
到那時候,他要么選擇妥協,要么就得動用總統否決權。
可是動用否決權又會引發新一輪的政治博弈,說不定會讓政府停擺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
這就是個兩難的選擇,怎麼選都不好受。
有分析師認為,這次危機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在政策協調和政治溝通方面的問題。
一個總統如果連自己黨內的議員都搞不定,那在其他更複雜的政治議題上肯定會遇到更大的阻力。
![]()
這對特朗普的政治聲望是個不小的打擊,也可能影響到共和黨在下次選舉中的表現。
普通美國民眾對這次事件的反應比較複雜。
一方面,很多人對政府停擺導致的生活不便感到憤怒,特別是那些直接受影響的家庭。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對參議院終止關稅政策表示支持,覺得這些關稅確實推高了商品價格,給普通家庭造成了負擔。
從長遠來看,這次危機可能會成為特朗普政治生涯的一個轉折點。
如果他能夠及時調整策略,與國會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還是有機會挽回局面的。
可是如果繼續我行我素,不願意妥協,那2026年的中期選舉可能就會變成對他政策的一次公投。
到那時候,結果如何就真的很難說了。
![]()
信息來源:
1. 美國參議院官方投票記錄及會議紀要2. 紐約州政府緊急狀態宣佈公告及預算文件3. 美國國防部軍人工資發放狀況官方聲明4. 白宮新聞發言人關於亞洲訪問的官方通報5.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關稅政策調整公告6.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政府停擺影響評估報告7. 美國農業部食品救濟項目中斷情況官方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