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亂真?國家終於出手了,不僅李梓萌被牽連,董卿也涉及其中

對愛看新聞聯播的人來說,李梓萌的這張“國臉”,親切又熟悉。

因為,李梓萌的出現,就代表著一種信任。

正是因為公眾的這種信任,被某些人鑽了漏洞。

當李梓萌出現在一個短視頻號中時,人們的反應也不一樣。

視頻中的李梓萌,穿著一身深藍色的職業西裝,髮型一絲不苟。

當李梓萌開始“鄭重其事”地推荐一款“深海多烯魚油”的時候。

直播間的反應也不一樣。

有的網友說,央視主持人出來帶貨了,看來這東西靠譜。

有的網友卻開始疑惑,李梓萌什麼時候開始做這種“進口魚油”的廣告了?

還有這魚油怎麼那麼神奇,還能治頭暈、腳麻和三高這些問題。

一直以來,李梓萌的聲音和形象,都是一個雷打不動的信任符號。

曾經,李梓萌以“8分鐘低頭時間”而出圈。

事後,人們才知道那份稿子是開播前才剛剛送來,根本沒有準備時間了。

而李梓萌在只看了一眼的情況下,全程行雲流水,沒有任何卡頓。

正因為李梓萌的業務能力極強,公眾才會對她產生很好的信任。

除此之外,這個視頻號並不是什麼小號,僅僅關注的粉絲就高達88萬。

這還不包括因為平台算法推薦,隨手點進來的網友。

對那些熟悉李梓萌的網友來說,李梓萌“代言”的東西,自然是錯不了的。

雖然網上沒有相關數據,但根據那個粉絲量判斷,應該也有不少中老年人買了這個產品。

對中老年人來說,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日常生活的重點之一就是保健。

至於保健品如何選,裡邊也是大有學問的。

那些來路不明的東西,也不敢隨便碰。

這些年來,關於保健品出事的新聞也是接二連三。

加上各類自媒體的報導,很多人對保健品的態度也是很複雜的。

但讓中老年人完全遠離保健品,也不太現實。

所以有人說,保健品要選,也得選那些靠譜的,有保證的。

正因為如此,當“李梓萌”親自介紹這款深海魚油時,就得到了不少人的信任。

此後,北京市場監管部門接到投訴電話,開始對這個廣告進行調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廣告中的“李梓萌”是用AI技術合成的。

也就是說, 這家公司用AI技術,盜用了李梓萌的形象,以此來獲得關注。

不僅如此,通過檢查,有關部門發現廣告中鼓吹的“魚油”,其實只是普通糖果。

等於消費才花了高價魚的錢,最後只買了一堆糖果。

這種玩意兒,病是治不了的,吃多了還傷牙。

再看短視頻中出現的“李梓萌”,肉眼其實是很難分辯的。

這家公司利用AI技術,先是對李梓萌以往的新聞播報畫面,進行深度學習和建模。

這個過程,就像人類學習新知識一樣。

只不過,AI消化各種資料的速度和容量都很驚人。

畢竟,人類的腦瓜是達不到AI這種強度的。

等到AI“學習”完畢,再給出關鍵詞,去克隆李梓萌的形象、聲音、口型等特徵。

就這樣,一段足以“以假亂真”的視頻就做好了。

而這段視頻的破綻就在於AI合成的視頻中,會發現一些錯位。

但是,要找出這些錯位,還需要專業的人士來進行專業的分析。

那麼這樣一來,就太難為普通人了。

畢竟大家刷視頻也是為了放鬆,看到喜歡的東西順手買一下。

總不能要求大家用專業工具,去一幀一幀分析眼前的視頻。

分析之後,再琢磨一下,這個視頻到底是真實的還是AI合成的,那樣也太累人了。

此後,央視財經在自己的​​帳號上發布了相關視頻,對這件事進行了公佈。

央視財經還在視頻的說明文字中,特別註明了一句,“李梓萌遭AI仿冒帶貨”。

至此,李梓萌這個事件算是初步有了說法。

AI廣告需要“立規矩”

事實上,李梓萌並不是第一位有這種遭遇的央視主持人。

更早之前,另一位主持人董卿也遇過類似的麻煩。

只不過,那一次,不法分子是用AI技術合成了董卿的聲音去騙人。

因為董卿的聲音辨識度很高,又自帶“共情感”。

而董卿主持的《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也有著很高的知名度。

很多觀眾對董卿的聲音都非常熟悉,也很有好感。

當人們在電話中聽到董卿的聲音時,就會下意識地產生信任感,進而被不法分子誘導。

可見,AI時代,連央視主持人的形象和聲音都成某些人牟利的“工具”了。

無論是李梓萌還是董卿,她們都代表著公眾的一種信任力。

就像那則AI虛假廣告,也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堂而皇之地售賣假魚油。

AI技術本是中立的,原本是為了輔助人類的工作。

而現在,AI技術卻在廣告中被濫用。

稍有不慎,公信力也會引發不一樣的動搖。

為此,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管局,向這家公司進行了行政處罰。

當然,一時的處罰並不能完全制止濫用AI的亂象,還需要國家製定相關的規定。

此後,關於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標識開始有了具體規定。

規定指出,從今年9月1日開始。

所有用AI生成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內容,都必須“亮明身份”。

也就是說,AI做出來的“產品”,要像普通的商品一樣,得有標籤、條形碼這些東西。

对AI来说,就是要在“产品”中添加显著的标识或者隐藏的数字水印。

這樣,即使普通人看到這些標識,也會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阻斷各種虛假信息的傳播。

AI本來是一個工具,利用得好,可以幫助我們處理很多瑣碎的事務。

但工具的用法又因人而異,這才有了各種虛假AI廣告。

對普通人來說,看到某些名人的廣告,不妨等一等,看看後續的發展。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