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協議前,美代表突然翻臉,將繼續對華調查,外交部斬釘截鐵

中美剛談完,美貿易代表就對華髮出新的威脅,中方是如何回應的?

經過吉隆坡經貿會談以及釜山元首峰會,緊張的中美經貿關係得以緩和。美財長貝森特透露,中美經貿協議在吉隆坡會談時就已經敲定,最快下週就可以正式簽署並交換文本。一旦以書面形式確定了共識,就將具有一定的約束效力,也將標誌著中美關稅戰、貿易戰將告一段落。

雖然貝森特沒有透露協議的具體內容,但從後續商務部介紹會談情況來看,中美將各退一步,雙方將回到2月份的狀態。如果是這樣的結果,則說明特朗普已經主動認輸,認識到過去一系列施壓手段無法逼迫中方妥協,只能就此打住。

不過就在協議即將簽署前,美方老毛病又犯了。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0月30日,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表示,由於釜山峰會並未解決中美關係中的所有問題,所以美方仍將繼續對華髮起301條款調查,以了解中方是否遵守2020年,也就是特朗普第一任時中美簽署的貿易協議。

中美經貿關係好不容易有了緩和的跡象,格里爾的表態無疑又給局勢蒙上了一層陰影。如果美方真打算這麼做,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必然還會為此付出代價。首先必須強調的是,2020年中美確實簽署了一份貿易協議,但協議的執行情況,中方早就做出了詳細說明。

協議簽署後,美方自己未能履行協議中的義務,而且還不斷破壞中美經貿、投資合作往來,再加上疫情等客觀因素影響,中方採購美國農產品以及能源的數額,沒能達到約定數額。美方閉口不談自己的所作所為,只要求中方完全履行協議,這種無理的要求中方斷然不會接受。

其次,美方現在翻舊賬,無非要對華施壓。但問題在於,過去美方動用了關稅工具、出口管制等措施,都未能逼迫中方妥協,如今靠著一紙調查結果,就能夠達到目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以美方的做法,除了展現強硬姿態外,沒有任何意義。但過去中美幾輪博弈都已經證明,中方只談不讓,手中也有足夠的反制工具箱。

對於格里爾的威脅,我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10月3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美元首在釜山會晤期間,一致認為雙方應加強在經貿等領域的合作,希望美方能夠落實好元首共識,通過對話等方式,壓縮問題清單,拉長合作清單。

郭嘉昆的回應,主要包含了兩層意思。首先,釜山會晤的成果,是兩國元首為雙邊關係作出的戰略引領。格里爾作為特朗普任命的貿易代表,應當落實好元首共識,而不是搞破壞。其次,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有摩擦很正常,應該通過對話的方式解決。美方動輒單方面施壓,不是正確的相處之道,只會破壞雙邊關係。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引發新的摩擦。

格里爾的表態也給我們提了個醒,2020年簽署貿易協議後,特朗普翻臉了。這次就算能夠達成協議,恐怕美方也不會老老實實照單執行。不過如今局勢早已大不相同,主動權在中方手中。如果美方破壞了共識,撕毀了後續可能簽署的協議,中方該有的反制絕不會少。總之,對美方我們只能聽其言觀其行。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