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乏信仰的圈子裡,每個人的目光都局限於物質利益,處處盤算個人得失。在這片功利的土壤中,地位與財富成了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尺。當兩個人的地位、經濟實力大致相當,尚能維持正常的利益交換,彼此心中都打着獲取更多利益的算盤;可一旦一方的地位發生變動,這份脆弱的平衡關係便會立刻被打破。
如果其中一個人的財富漸豐或地位上升,兩人間便再無話可談了。因為地位提升的一方覺得昔日的夥伴已無利可圖。他會主動結識更多與自己身份匹配的人,漸漸疏遠曾經的摯友,畢竟在他眼中,與舊友交往已無法滿足當下的利益需求。這種以利益為紐帶的關係,恰似根基薄弱的房屋,一旦基礎動搖,便會瞬間崩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信仰之人的交往,如同山間的溪流,純凈而綿長。他們的心靈受信仰的滋養,深知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尊嚴與價值,所以不會用財產或地位給人貼上“有用”或“無用”的標籤。在他們的觀念里,金錢只是維繫生活的工具,而非人生的終極目標;彼此更看重的,是對方的信仰功修與思想境界。
有信仰的人都明白,每個人都是造物主賦予獨特使命的個體,性格、觀點、境界各異,其人生境遇早已前定,不是某個人能輕易改變的。所以他們從不會強求別人與自己完全一致,只會彼此包容,相互激勵、相互提醒,在正確的道路上並肩同行。正如經典所啟示:“除了情親之愛而外,我不向你們索取報酬。”(42:23)
文/馬石頭,圖/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