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深,陽光正好。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民和小區的空地上,幾個孩子正在追逐嬉戲,老人們坐在修繕一新的樓房前曬太陽。這樣的尋常景象,在半年多前還是小區居民的奢望。
民和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是個典型的老舊小區。近年來,小區沿街的21號樓、22號樓和客運2號樓外牆瓷磚頻繁脫落,成為懸在居民頭頂上的一把刀。
“最嚴重的時候,整片牆皮嘩啦啦往下掉,健身區域被迫關閉,器材都被移走了。”沿街某商鋪的王老闆回憶道。
“有一天一塊瓷磚掉下來,砸在電動車上都砸出個坑,這要是砸在人身上,後果真不敢想,太危險了!”居民王女士說。
為了確保安全,小區里拉起了長長的警戒線。可這警戒線一拉就是好幾年,範圍還越來越大,嚴重影響居民的日常出行。
2023年11月,雲龍區人大代表王芹在接待群眾時了解到這一情況,於是向區人大建議對部分樓房外牆存在牆皮脫落等問題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同時,區人大代表鄭小俠也向檢察機關進行了口頭建議。
根據徐州市雲龍區人大常委會、雲龍區檢察院聯合印發的《關於建立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雙向銜接轉化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代表建議同時送達檢察機關。接到代表建議後,雲龍區檢察院迅速反應,成立辦案組,派員進行實地調查。
“我們第一次到現場時,就了解到樓下常年拉設警戒線區域範圍比較大,居民生活環境有較大隱患。”辦案檢察官尹傑回憶道。自2023年底立案後,他和同事先後多次深入小區走訪,拍攝取證,調取資料。
根據相關規定,建築物外牆脫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應當依法承擔責任。辦案檢察官調查發現,民和小區樓房外牆瓷磚是在2009年前後因政府主導的城市亮化美化工程而鋪設,當年也僅對沿街3幢樓的外牆鋪設了瓷磚,相關職能部門是實際設置者和管理者。
隨着時間推移,這些當年為美化而鋪設的瓷磚,因年久失修成為安全隱患。雖然2017年到2019年,相關職能部門對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整治工程施工,但未涉及外牆瓷磚的事情。
2024年,雲龍區檢察院多次聯動屬地街道辦事處及相關職能部門會商,梳理雙方職責。其間,因職責調整劃轉、缺乏相關銜接材料、事項屬歷史遺留等問題,工作推進艱難。
經深入核查,該院於2024年12月、今年4月先後與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磋商。磋商過程中明確,相關職能部門兼具項目建設參與方與法定監管主體雙重屬性,依據地方相關管理條例,其不僅需對過往工程後續安全隱患履行排查整改義務,同時需承擔轄區內相關設施常態化安全監管職責。今年8月8日,該院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要求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民和小區涉案樓房外立面破損、脫落等安全隱患。9月1日,相關職能部門正式啟動維修工程。施工期間,檢察官多次到現場查看進度,協調解決問題。
“那段時間,天天能看到施工隊在忙碌,檢察官也常來。”居民李大姐說,“看到危險消除,我們心裡特別踏實。”歷經15天,安全隱患被消除,警戒線也拆除了,居民終於可以安心地在樓下散步、聊天。
在隱患消除後,檢察機關又推動屬地街道辦事處建立了建築物外立面常態化巡查機制,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10月19日,檢察官在現場回訪時,社區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我們定期檢查建築物外牆,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居民們也達成了共識,發現異常情況都會及時反映。”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