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帶來技術平權,數據庫企業如何從中找商機?OB有新答案

ai讓技術平權成為可能。“即便一個人沒學過計算機,現在也可以用大模型開發專屬的ai智能體。”oceanbase首席技術官(cto)楊傳輝從中看到的是,未來對數據庫的需求將出現數量級的增長,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1月18日,國產數據庫企業oceanbase(簡稱ob)在北京舉辦2025年度發布會。會上宣布推出並開源首款ai數據庫seekdb,稱開發者僅需三行代碼即可構建ai應用,實現百億級多模數據的混合搜索。

在該公司ceo楊冰看來,混合搜索正是ai原生數據庫的關鍵分水嶺。未來數據庫必須同時服務“人”與“智能體”。在一個數據庫中支撐事務、分析與ai混合搜索,在數據源頭驅動實時、可信的智能。

面向未來,這家數據庫企業瞄準了兩個關鍵詞:全球化和ai。楊冰強調,ob將持續深化“data×ai”戰略,以“一體化”理念推進架構、存儲與負載的全面融合,同時加大全球開源投入,融入本地生態,加速全球化布局。

談及最近熱議的“ai泡沫論”問題時,楊冰對南都記者表示,不管是ai還是其他技術,都會有發展周期,從過高期望的峰值期,再到泡沫化的谷底期,最後沉澱出成熟的技術。過程中,還需要有很多“科技樹”同時被點亮——如果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無法得到完全解決,也就無從談規模化應用。

ai帶來技術平權,混合搜索成數據庫的關鍵分水嶺

一個非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人,要想寫程序、開發應用、使用數據庫,放在以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ai帶來技術平權化,現在普通人使用大模型也能搭建起網站、開發出專屬於自己的ai agent(智能體)。

作為公司ai戰略一號位,ob首席技術官楊傳輝從這樣的變化中看到,ai時代,數據庫能夠處理的數據量會變得更大,使用數據庫的用戶、租戶也將迎來數量級的提升。

AI帶來技術平權,數據庫企業如何從中找商機?OB有新答案 -

發布會現場。南都記者李玲/攝

“當非專業人士也能搭建ai智能體,自然會成為數據庫的使用者,但ai場景的負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楊傳輝告訴南都記者,ai智能體這個生態有點類似於網紅生態——雖然數量很多,但是大部分是默默無聞的,只有少數的ai agent常被使用,而且具有流量大和突發性強的特點。

這意味着,ai需要彈性的底座,即對數據庫提出具備serverless(是一種雲計算架構模式,其核心是讓開發者無需管理服務器即可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序)能力的要求。

楊傳輝還提到,大模型的記憶能力有賴於數據庫,幫助其存儲和管理上下文。為了保證大模型能精準輸出結果,數據庫就不能只會存儲,還要能分析、理解語義,學會多模混合搜索。這也是ai技術平權,給數據庫帶來的新需求。

面向ai時代,ob發布首款ai數據庫seekdb,該產品支持向量、全文、標量及空間地理數據的統一混合搜索,深度融合ai推理與數據處理,併兼容hugging face、langchain等30餘種主流ai框架。

據ob介紹,seekdb現已在github開源,新域名oceanbase.ai同步啟用,全球開發者可免費下載使用。其商用lts版本將於2026年2月2日推出。此舉也是該公司踐行“data×ai”戰略的關鍵一步,旨在推動行業加速邁向“智能原生”架構,為全球智能化轉型提供更普惠、更可落地的數據底座。

值得一提的是,發布會結束後,ob兩位高管接受了南都等媒體的採訪。談及如何看待ai技術發展,是否存在泡沫跡象,楊傳輝對南都記者表示,技術發展是一個曲線變化的過程。ai在短期內是不是過熱?之後會不會冷卻消退?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相信ai最終一定會全面改造軟件生態,因此基於長遠考慮,我們需要提前為ai布局。”

楊冰對ai技術發展同樣持樂觀態度。根據gartner曲線,技術發展周期會經歷過高期望的峰值期,也將迎來泡沫化的谷底期,但最終會篩選留存出成熟的技術,並找到明確的應用場景,被市場廣泛採納投入生產。

“一個技術要成熟,需要很多‘科技樹’同時被點亮。”楊冰告訴南都記者,最近阿里新推出了ai應用千問app、螞蟻集團發布ai助手“靈光”,其實背後是在用ai整體重構傳統的電商、支付等服務。諸如此類的基建一旦被點亮,將迎來ai生機勃勃的景象。反之,如果基建等問題無法得到完全解決,也就無從談規模化應用。

技術、生態、場景,企業加速全球化布局的關鍵

據南都記者了解,oceanbase是螞蟻集團100%自研的原生分布式數據庫,自2010年從支付寶核心賬務系統起步,目前已走過15個年頭。

在11月18日的年度發布會上,ob曬出自2020年商業化以來的成績單:全球客戶數突破4000家,連續五年年均增速超100%。其技術已深入金融、政務、通信、零售、製造、互聯網等十餘領域,服務覆蓋16個國家和地區、60多個地域、240多個可用區。

打造一款世界級數據庫,是這家公司始終明確的目標。今年10月,ob宣布啟動“全球拓展計劃”,加速國際化布局。在楊冰看來,和世界級的玩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中國數據庫企業擁有更多機會——因為中國具有互聯網應用發達、數據基建發展迅速、用戶數據量大等優勢。

全球化浪潮下,大量的中國企業選擇出海,既有軟硬件廠商,也包括雲廠商。楊冰認為,企業出海除了產品本身過硬,技術的生態和業務場景背書,也缺一不可。他提到,在與海外客戶溝通時,技術指標是一大競爭緯度,但企業自身所服務的客戶質量、在全球處於何種身位、有無重要業務場景支撐,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如果這些條件都滿足,對方就會相信你的技術可幫他們成為世界級玩家。”

楊冰還注意到,以前業內更多說的是要走出去,現在則更關心本地化——“就好比說,在印度的肯德基可能需要有咖喱味的雞肉卷,在泰國的麥當勞也許需要冬陰功口味的漢堡。科技是無國界的。”

在楊冰看來,全球化過程中,中國科技公司如何融入當地的市場,怎麼在人才和場景等方面突圍,是當前面臨的新課題和新挑戰。而要破局,他認為在科技上更好融入的手段就是打造生態,包括做社區、開源等。

AI帶來技術平權,數據庫企業如何從中找商機?OB有新答案 -

ob發布首款ai數據庫。圖據主辦方。

為此,ob發布並開源了首款ai數據庫seekdb,其一大核心突破就是“更開發者友好”。據悉,seekdb以apache 2.0協議全球開源,開發者可自由使用、修改和擴展。該產品全面兼容30餘種ai框架及MCP大模型協議,無縫融入ai生態;並提供sql及pythonsdk,適配不同開發習慣。

ob還在發布會上提及,同期開源的powerrag智能文檔解析框架與powermem分層記憶架構,後者在locomo benchmark上以73.70分登頂sota,token消耗降低96%,可節省推理成本。

楊冰也表示,該公司將加大全球開源投入,融入本地生態,加速全球化,持續向做世界級數據庫的目標邁進。在媒體溝通會上,楊冰還透露,公司內部提出了global2.0(全球化2.0)的概念,近期計劃對人、組織、制度、基建、品牌定位等層面進行升級。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李玲 發自北京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