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2 日消息,製造電動汽車及其電池是一個高能耗、污染較大的過程,但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電動汽車在使用兩年後,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總量便迅速低於燃油車,從而彌補了生產階段的環境代價。
該研究估計,在整個使用壽命期間,燃油車造成的環境破壞至少是電動汽車的兩倍。隨着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在未來幾十年內逐步接入電網,電動汽車的環保優勢還將進一步擴大。
據it之家了解,這項由北亞利桑那大學和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於周三發表在《plos climate》期刊上,為交通運輸領域 —— 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 —— 提供了深入洞察。當前,部分對電動汽車持懷疑態度的人士擔憂:包括採礦在內的電池生產對環境的影響是否值得人們轉向電動汽車。
“儘管由於電池製造過程複雜,電動汽車在短期內碳足跡更高,但到第三年時,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已明顯低於燃油車,並在此後的整個車輛壽命期內持續領先。從累積排放來看,電動汽車的碳足跡顯著更低。”杜克大學地球科學教授、該研究的聯合作者德魯・辛德爾(drew shindell)表示。
研究人員評估了美國環保署(epa)監測的多種有害空氣污染物以及相關排放數據,以比較電動汽車和內燃機在不同時間對空氣質量和氣候變化的相對影響。
分析結果顯示,在前兩年使用期內,電動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汽油車高出約 30%。這主要歸因於鋰礦開採及電池製造過程中所需的大量能源消耗。
研究團隊還考慮了美國未來能源系統的可能發展路徑,假設清潔能源將實現增長,並據此構建了四種不同的電動汽車普及情景模型,預測 2050 年前電動汽車佔新車銷量的比例將在 31% 至 75% 之間。(2024 年,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佔新車總銷量的 8%。)
根據上述四個模型的平均值測算,每增加一千瓦時鋰離子電池產能,到 2030 年可帶來平均 220 公斤的二氧化碳減排;到 2050 年將進一步減少 127 公斤。
“電動汽車持續降低的碳排放不僅得益於行駛過程中的零尾氣排放,也受益於電力生產結構的清潔化。”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北亞利那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潘卡傑・薩達瓦爾特(pankaj sadavarte)指出。
未參與此項研究的密歇根大學可持續系統教授格雷格・科萊安(greg keoleian)評價稱,這是一項“極具價值的研究”,其結論與其他多項研究一致,再次“證實了電動汽車在環境與經濟層面的雙重優勢”。他表示:“加速推廣純電動汽車是實現交通領域脫碳的關鍵戰略,有助於減少未來因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害與經濟損失。”
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者辛德爾認為,未來電網將越來越多地依賴太陽能和風能。
“當大量電動汽車投入使用時,沒有人會為了給它們供電而去新建燃煤電廠,因為相比可再生能源,煤炭發電成本太高。”他說,“因此,無論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排放方面,還是在改善本地空氣質量方面,整體電網都將變得更加清潔。”
外部專家對此表示認同,前提是政策環境能夠提供支持。然而,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任內,情況恰恰相反:他致力於推動化石燃料產業,並限制太陽能和風能的發展。
“好消息是,世界其他地區並未放慢對這一技術的接納步伐。”總部位於美國的清潔能源非營利組織 rmi(原落基山研究所)零碳交通項目負責人艾倫・肯尼迪(ellen kennedy)表示。她補充道:“就美國而言,我們應意識到各州和地方政府正在積極採取行動,許多工作仍在持續推進。”
不過,本研究並未涉及電池在使用壽命結束後的回收或處置問題。肯尼迪指出,隨着技術進步,電池回收體系將不斷完善,這也將有效緩解電池生產帶來的部分環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