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時,以色列本來答應賣給中國費爾康預警系統,四架飛機,總價十億美元,平台用俄羅斯的伊爾-76,雷達是他們自家技術。
談判從1996年就開始了,到1999年已經動工,中國付了頭款,以色列改裝好第一架樣機。
可2000年7月,以色列突然變卦,說不賣了,還賠了3.5億美元,包括中國已付的錢和罰金。
![]()
這事鬧得沸沸揚揚,當時中國空軍急需這種先進設備來提升空中監視能力,結果一下子卡殼了。外界分析,這背後有美國施壓的影子,美方擔心中國空軍實力太強,會打破地區平衡。
其實,這也暴露了技術封鎖的意圖,中國空軍沒法從國外直接買到現成貨,只能咬牙自己搞。
轉眼間,中國啟動國產預警機項目,2003年基於伊爾-76的空警-2000首飛,用了三面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400公里以上,能同時盯住幾百個目標。
![]()
雖然只造了四架,但這從零起步,搞定了雷達集成和電源系統,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負責雷達,西安飛機集團改裝平台。 2005年,兩架交付部隊,參加各種演習,在復雜環境下表現穩當。
接著,2005年空警-200基於運-8試飛,裝平衡木雷達,探測300公里,2009年服役,機隊擴到十多架,主要沿海巡邏和支援海軍。團隊還優化了天線,減小風阻,提高效率。
2013年空警-500在運-9上首飛,數字陣列雷達加強低空跟踪,2015年批量生產,超20架,覆蓋空軍海軍需求。
![]()
這些一步步來,中國空軍從靠進口到自產自足,積累了材料和電子經驗。
運-20 2013年首飛,2016年服役,為大型預警機打基礎。運-20B用渦扇-20發動機,載重大,航程長,這就給空警-3000鋪路了。
從2000年受阻到2025年,中國軍工迭代快,投入大,雷達和航空電子進步明顯。
![]()
美國空軍,E-3用波音707平台,服役40多年,維護貴。 2006年波音給澳大利亞搞E-7A,2009年交付,平衡木雷達探測400公里,後來賣給土耳其韓國。
美軍本想E-10多功能平台,從2001年投幾十億,整合預警偵察指揮,2010年砍掉。 2022年決定買E-7替E-3,2024年簽合同,計劃2027年首架,2032年26架。
但2025年6月,美空軍一度取消E-7項目,因為成本爆表和生存性差,後來國會干預恢復,英國組裝原型。
![]()
相比,中國預警機沒中斷,持續升級平台傳感器。空警-3000原型2024年底曝光,2025年5月清晰圖顯示基於運-20B,圓盤雷達直徑超10米。
6月細節出,光電系統和雙面陣雷達提升反隱身。 8月報導,其信號處理能干擾敵追踪。整個過程25年,中國空軍建多層網絡,機隊超50架。
外部因素逼中國加大研發,經費年年增,推動創新。周邊國家注意中國擴張,美國空軍警覺。
![]()
2000年中斷後,中國空軍轉向自主,空警系列層層推進,從小平台到大,經驗滿滿。空警-2000雖少,但驗證技術。
空警-200補中型需求,空警-500數字升級,批量服役。運-20成熟後,自然想大型預警。
外界猜基於運-20搞多功能平台,像E-10,但中國直接上專業預警,雄心大。
![]()
E-10思路好,但美國失敗,中國避開彎路,直奔核心升級。空警-3000圓盤大,功率高,軟件硬件強。美E-7出口型,升級後比E-3好,但尺寸功率限,比不了空警-3000。
時間線上,2000年中斷,2003首飛,逐步服役,到2025曝光,中國空軍從跟跑到領跑。
美軍E-3老化,E-7曲折,2025年11月還討論單飛行員操作,用AI幫手,但整體更新慢。
![]()
B-21隱身轟炸機,2023年11月首飛,2025年9月第二架到Edwards基地,計劃2027年服役。
但成本高,2025年第一季度Northrop虧4.77億,生產加速,年底盼新合同。空警-3000反隱身,讓B-21接近時難藏,300公里內鎖定。
這事讓B-21還沒服役,就得面對壓力。中國預警規模大,深度強。
![]()
空警-3000用運-20B平台,大尺寸有源相控陣雷達,對隱身目標探測360到500公里,對常規超800公里。機頭光電提升精度,航時10小時以上。
渦扇-20發動機供電足,支持加油擴展。比E-7平衡木強,功率尺寸優。 B-21 2025年現狀,兩架測試,強調低觀測,但空警-3000雷達波穿塗層,精確鎖定。
美空軍E-7 2025年6月差點砍,生存性不足,對比中國領先。
![]()
空警-3000服役後,和空警-700、神鵰無人機聯網,全域共享情報。中國空軍超50架,領先多數國。
未來擴平台,提升戰略。 2025年11月,美空軍推單飛行員B-21,用AI減風險,但中國預警已成網。
這事提醒,技術封鎖反推自主,誰笑到最後看實力。中國空軍這路走得穩,從2000年挫折到今領先,值得琢磨。
![]()
1、四川艦、六代機、空警-3000……中國“王炸”組團亮劍,美媒炸鍋了大眾日報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