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這句話太霸氣了,在當前中日關係北京下,即使日本水產品向中國出口,也不會有市場。
11月1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日本記者提問為什麼中方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具體有什麼細節和原因呢?
![]()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強調,日本方面此前承諾履行輸華水產品的監管責任,但是目前一直沒有提供有關技術材料。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接著表示,近期由於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倒行逆施,在台灣等重大問題上的錯誤言論引起中國民眾的強烈公憤。
當前形勢下,即使日本水產品向中國出口,也不會有市場。
![]()
此前中國自2023年8月24日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包括食用水生動物),這是對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直接回應。
這直接導致日本對華水產品出口幾乎歸零,打擊主要集中在扇貝、海參、金槍魚等高端產品上。中國此前是日本水產品最大出口市場,佔日本水產品出口超過20%。
2023-2024年,日本對華水產品出口損失超過5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5億。
![]()
後來幾任日本政府採取措施緩和對華關係,中日經過磋商恢復部分日本水產進口,但是仍舊有多個前提,包括保證中國的獨立採樣檢測,日本水產出口提供安全保證等。
現在日本不提供提供有關技術材料,高市早苗又在台灣問題上搞事情,中國再次叫停日本水產進口,是對高市早苗政府的精準反制。
日本方面必須注意到的是,這次中國反制措施的重大升級,此前多輪反制,主要集中在外交和人文交流領域,比如外交部發布赴日旅遊/留學預警,呼籲“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叫停中日政府間經濟/文化交流,“奉示召見”日本大使提出抗議。
![]()
現在中國開始在經濟領域,對日本展開精準反制,就是在警告日本,如果不收回言論,反制會一步一步升級,可能包括將日本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限制投資或暫停特定領域合作等等,真正打到日本的痛處。
另外不要忘了,中國還有一張“稀土牌”,這張牌不僅可以打美國,打日本同樣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中國如今控制全球90%以上稀土加工產能,日本高度依賴中國稀土,用於電動車電機、風電、半導體、軍工等等。
日本本土狹小,根本就沒有大規模的稀土礦,庫存最多只能用半年。
![]()
2010年釣魚島事件,中國就曾短暫限制稀土出口,導致日本稀土價格暴漲10倍以上,日本產業鏈幾乎癱瘓,最終被迫讓步。
如果中日沖突持續升級,中國極可能“定向”限制對日稀土出口。
正如中國外交部說的那樣,中國消費者對日本水產品的信心難以逆轉,其他反制正逐步加碼。稀土牌威力巨大、隨時可打,中國更傾向漸進式壓力,推動日本回歸理性。如果日本繼續挑釁,經濟代價將成倍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