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7月16日,沙俄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海蘭泡慘案”。新華社的一段文字簡單的記述了慘案的經過:俄軍以遣送回國為名,把中國人分批驅趕到黑龍江邊,許多掉隊的老弱病殘被殺死。從7月16日至21日,俄軍在海蘭泡共進行了4次大屠殺,奪去六七千中國人的生命。
![]()
回顧那段沉重的歷史,沙俄侵略者的毫無人性、背信棄義和欺騙,能讓人憤怒到瞋目裂眥。
1858年,沙俄通過與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強行佔領海蘭泡,並改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意為“報喜城”),後來成為阿穆爾省首府。
在這個地區的居民中,中國人佔五分之三,經營500多家小商號。除商人外,其餘大多是木工、瓦工等手工業工人。
1900年,沙俄開始為侵略中國躍躍欲試。到當年6月時,戰爭氣氛已經非常緊張,沙俄軍警敲詐勒索傷害華人的事情時有發生。部分華人因為害怕,想辦法逃離海蘭泡,跑到黑河去了。
但是,在7月初,阿穆爾地區軍事總督格里布斯基信誓旦旦的公開保證,華人可以毫無顧慮地留下來,在海蘭泡,“絕不允許任何人傷害外國平民”的事情發生。
格里布斯基還發佈公告,聲稱要保護外國平民,並且要嚴厲懲罰沙俄軍警侮辱外國平民的行為。
海蘭泡當地報紙《阿穆爾邊區報》也發表文章稱,“由於在我們城市內外有不少清國移民,他們絕大多數秩序井然地生活著,並且用他們的工作和和平活動協助我們文化使命的歷史發展……在這裡,應當保障他們能夠一如既往那樣和平地安逸地生活下去。”
部分華人聽信了這些鬼話,沒有逃離,而是繼續留在海蘭泡。但讓這些華人沒有想到的是,到7月15日,佈告上的文字還墨跡未乾,格里布斯基便自食其言,突然下令封鎖黑龍江,扣留所有渡船,開始一場有目的、有計劃的大屠殺。
1900年7月16日,沙俄出動軍警,將居住在海蘭泡市內和近郊的中國工人、商人、農民及其他居民數千人,暴力驅趕到海蘭泡警察局。
第二天,7月17日,在阿穆爾地區軍事總督格里布斯基的親自指使下,沙俄警察局以遣送回國為名,由大隊士兵押送,將這批中國居民趕往黑龍江邊。
當中國居民到達江邊時,江中沒有一艘渡船,沙俄軍警使用刀刺、斧劈、槍擊等手段,將這些中國人全部趕進急流浪大的黑龍江。
在璦琿長大,目睹了此次屠殺的陳秀山,講述沙俄侵略者的暴行時說:他們“把中國人的頭髮綁在一起,五六個一串,六七個一堆地往江里推,誰不下江就用刀砍,見到浮出水面的就舉槍打。鮮血染紅了黑龍江,中國人的屍體像冰排一樣浮滿了江面。”(1974年4月28日《人民日報》)
《璦琿縣志》記載:當時無辜的中國居民,“傷重者斃岩,輕傷者死江,未受傷者投水溺之。骸骨漂溢,蔽滿江津。”(《璦琿縣志》卷八,1920年版)
在製造海蘭泡慘案以後,沙俄侵略者立即強佔了中國居民留在海蘭泡的全部財產。
緊接著,在伊爾庫次克、尼布楚、伯力、海參崴、庫頁島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其他地方,沙俄軍警對世代居住在那裡的中國農民牧民漁民商人,和應募到當地務工(主要是修路和開採金礦)的華工,發動了同樣的大屠殺。
清朝盛京將軍增祺在奏摺中說,沙俄曾“將華民之在俄界者十餘萬人”,“盡和屠戳”。 (國家檔案局明清檔案館編:《義和團檔案史料》下冊,第709頁)
海蘭泡大屠殺以後,沙俄又發動了血洗江東六十四屯的大屠殺。
六十四屯在黑龍江以北,共有居民兩千多戶,一萬多人,當時屬清朝璦琿縣管轄。
海蘭泡慘案發生以後,從7月18日開始,璦琿縣共徵用30多艘船隻,晝夜接渡六十四屯居民避往江南。
到7月20日晚,一支沙俄騎兵趕到渡口,阻止居民渡江,用排槍對手無雨鐵的平民齊射,又闖進六十四屯,不分男女老幼,見人就砍。留在各屯的和還沒來得及渡江的幾千名中國居民,盡遭殘殺。
沙俄騎兵將六十四屯洗劫一空後,放火燒掉全部村舍,強行佔領這一片土地。在這場大洗劫中,六十四屯共死去七千餘人,喪失財產合三百餘萬銀元。 (《清宣統朝外交史料》卷5,第36-38頁)
在東北其他地區,沙俄軍隊繼續進行慘無人道的血腥大屠殺。例如,7月21日,沙俄侵略軍闖到璦琿城東二十八屯地方,將民民“無論老老少少男男婦婦,統統趕到一幢大的屋子裡”,放火燒死。 (1930年12月23日的《俄事警聞》)
阿拉楚喀失守時,被害者也有數千人,海城、蓋平、鐵嶺、雙城子等地,沿東省鐵路的中國居民被驅逐和屠殺,他們的村莊被“燒毀無遺類”。 (國家檔案局明清檔案館編:《義和團檔案史料》下冊,第709頁))
因為1900年是庚子年,沙俄侵略者在這一年製造的一系列慘案,又被稱為“庚子俄難”。
為了避免有人說我造謠,上述文字,我都詳細標明了史料出處。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沙俄侵略者的罪行,可謂罄竹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