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高能E蓓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後台聯繫,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你有多久沒看過演唱會了?
我翻了一下自己的記錄,上一次看現場是在9月初。看著戴佩妮周蕙江美琪在我眼前唱,真的一整個爆哭。
但當時我也在想:現場演出是很好看沒錯,但把一個演唱會錄成節目,會好看嗎?能有“現場感”嗎?
現在我終於可以說了,那會兒我去看的就是《來看我們的演唱會》,看的時候只覺得看了個超炸的演唱會,到播出後才發現,原來演唱會可以這樣做。
這個節目,竟然企圖給觀眾一場一場“非線下限定演唱會”。
演唱會好燃,歌手的友情線好有意思
喜大普奔,0713老哥哥們來活了。
這次派出了四位,分別是陳楚生、王櫟鑫、陸虎、張遠,組成07+,意思是每期都有可能請2007快男十三強成員來當嘉賓,小目標是湊齊全員。
結果這第二期,就請來了俞灝明,演出創意讓我一整個大激動!
具體是這樣的:一開始俞灝明一個人在場上投籃,緊接著兄弟們出現,大家一起唱《直到世界的鏡頭》。
快唱完的時候,兄弟們竟然突然抱起俞灝明,撐著他去投籃!超燃啊!闊別舞台多年的俞灝明再次回歸,難免有些不太自信,07+就用這種方式支持他,15年兄弟情真的不要太可貴。
一個彩蛋:
大家唱完突然躺在地上,我有證據懷疑這是當年快男王櫟鑫和俞灝明合唱《紅日》後倒在地上的名場面重現↓
幕後名場面:陳楚生和龍丹妮在後台擁抱!曾經鬧得滿城風雨的合約糾紛,如今迎來暖心HE結局。
07+讓人嗑CP狂喜,00後、95負責讓人快樂。
第一期王琳凱和張碧晨玩人浪,弄得真個現場嗨翻天;
第二期周震南和蔡維澤,蔡維澤在線打碟,有被秀到。
這個組合還蠻妙,明明都是《明日之子》出身,還同公司,感覺應該很熟,結果倆人兩個月前才剛在龍總的飯局上認識,一見面是兩個社恐彼此試探,聊起天來有一種不顧對方死活的尷尬。
但年輕人碰在一起就會有些奇思妙想的思維,選歌總是不按牌理出牌,倒也讓人感覺耳目一新。
一首另類改編的《兩隻老虎》,意外地貼合兩人的氣質
讓我覺得很驚喜的來賓,還有三組樂壇前輩級歌手。
戴佩妮周蕙江美琪,印象裡的抒情女聲,沒想到私下是搞怪姐妹淘,上來就放飛自我,走“瘋三娘”路線,能見到這樣的她們也是“活久見”;
名字只差一字的同門師兄弟品冠和黃品源,前陣子我還在想著好久沒看到黃品源這個人了,沒想到竟然有節目邀他和品冠搭一起,節目懂我;
但頂級音響,還得看張信哲和伍思凱,首場把《過火》和《愛與愁》幾乎無縫銜接地合在一起,還能互飆高音,雙殺碾壓。彈幕:張遠演我↓
就是說,這些人,他們不是無緣無故被組合到一起的,每一組的友情線都走向清奇各有看點,演唱會的現場感真的沒得說,彈幕區都在許願要有下一季。
問題來了,如果僅僅是找幾組歌手來開唱,怕是會變拼盤大雜燴,這樣的話,有必要做足一季嗎?
有主題的演唱會,更讓人念念難忘
好在,第一期做完,阿哲就說出我的同款疑惑:這麼多組人,演出是熱鬧有餘,深度不足(好敢說),大家都各唱各的,沒有怎麼討論過怎麼串起主題。
所以最新這期和首期又有些不一樣,主要講的是“演唱會的主題企劃”。
錄製的時候是夏天,特殊時期有很多畢業生沒有畢業典禮,總企劃馬昊就構思了一個idea:為學子補辦一場“瘋狂”的畢業典禮,主題定為“畢業出發”。
不僅有主題,每組還得提前分好出場順序,包括熱場、壓台、壓軸等,不同的歌結合出場順序起承轉合,才能讓觀眾有更沉浸的視聽體驗。
很漲知識的科普
歌單大多一開始是偏歡樂動感的,比如“瘋三娘”組的《逃亡》,07+《直到世界的盡頭》,黃品源的《小薇》……直到伍思凱和張信哲組的《且行且珍惜》+《送別》唱出來,許多人都哭了。
這裡我要重點講一下,《且行且珍惜》也算是張信哲和伍思凱的“高山流水”知音之歌,兩位歌手惺惺相惜,此前就在多個場合上合作過這歌。
這歌是伍思凱作曲,音樂人陳道明填詞,阿哲還改編了部分詞拿來自己唱過,今年五月陳道明離世,伍思凱和張信哲都發文悼念,伍思凱說:“謝謝你在我失去信心的時候總告訴自己有多棒。”
陳道明是音樂人,也是和伍思凱合作多年的經紀人和唱片企劃
所以你可以想像他們唱起這首歌的心情,朋友之間的惺惺相惜,對故人的懷念……都濃縮在這首歌裡,即便現場的同學不知道背後這些故事,也會被他們的演繹之動情所感染。
這讓我想到了很多經典的演唱會,能被人記住,正是因為它們有非常貼切的主題概念,整場演出下來,像在講故事。
像哥哥張國榮的《熱·情演唱會》,主題其實是“FROM ANGEL TO DEVIL”(從天使到魔鬼),講人從信仰到“背叛”的過程,性別概念在演唱中慢慢模糊,這是張國榮想向聽眾剖白真實的自己。
還有陳奕迅的《DUO》,取自基斯洛夫斯基導演的電影《再生花》,寓意“雙面”,而舞台上隨處可見的灰色齒輪,則是用時間巨輪暗喻愛情的起伏轉變。
另一些歌手,則會選擇在歌單上玩花樣。
像五月天就會以專輯為主題來做演出,2019年我去看的五月天《Just Rock It!!!“藍BLUE”》,以前三張專輯的歌為主,真的是一秒回藍團時期(總算把錯過的補回來了)。
聽說這節目可以許願五月天?
不同歌手還可以做限定組合,比如玩轉諧音梗的“左麟右李”“克不容緩”等,之前鄭伊健、陳小春和一班兄弟們也組過《古惑仔友情歲月演唱會》,轉化大IP,很有商業頭腦。
就是說,如果你看演唱會看出門道了,就能從一眾花里胡哨的演出裡,挑出最有意思的主題來看,要是“做足功課”,看的時候沉浸感投入度都會更深些。
所以節目用了一期的時間去講“演唱會主題企劃”,我覺得很有心。
一方面,是用一種簡單的方式,給沒怎麼看過演唱會的小白科普了演唱會的台前幕後及主題的重要性,第一期看似隨意,到了第二期剛好互為對比;
另一方面,是真的通過這個主題,給沒有畢業典禮的學生送上一場有紀念意義的“畢業禮”。
當看到台上台下的他們哭哭笑笑,為演出激動吶喊時,那種情緒也會感染到我們,一些校園往事,一些聽歌的記憶也由此被勾起,這大概也像蔡維澤說的那樣:
“表演者跟觀眾產生了共鳴,互相安慰的小群體在這個世界裡尋找一些溫暖。”
失去過,才知道有現場感的演出多麼難得
看完現場版再看節目播出版,我的第一感覺是:太好看了!可以強行安利給全世界!
節目小而美,重新解構演唱會,把很多平時很多普通觀眾沒注意到的細節搬出來做科普,算是帶大家云看演唱會前台後台。
平時少露面的工作人員也走到台前來了,總企劃馬昊統籌全場,你能看到她的工作狀態和想表達的內容;
能看到歌手登台前,原來就是在這樣的休息室等候↓
但最打動人的還是“演唱會”本身。
我真的好久沒在內娛看到“現場感”這麼強的節目了。
舞台的所有細節,幾乎都是為“強互動”準備的,你能看到江美琪從測邊滑梯上滑下來,也能看到07+跑進觀眾區的小道里和大家互動,和大家玩“人龍”。
並且稍微加入一點“競技”元素,歌手們就會更有動力去投入battle。
比如張碧晨和小鬼王琳凱的兔碧南波萬組,倆人平時沒少跑音樂節,就把很多唱live的經驗用在這個舞台上,滿場跑和觀眾玩互動,教大家玩人浪……
當小鬼王琳凱大喊“開心嗎”的時候,所有人都應和,真的看得我也想跳起來蹦迪;
而周震南和蔡維澤的“47”目睹觀眾反應,也會思考自己首期的不足,第二期想盡辦法放大招,蔡維澤更是將打碟台搬到舞台上,將演唱會氛圍推至最!高!潮!
目前看起來現場觀眾還是偏向喜歡比較嗨的歌,不知道接下來會是什麼走向
就是說,在演唱會企劃、歌手情懷殺之外,還隱藏著一條歌手之間的成長線,同輩之間互相競爭,年輕歌手也會看到老歌手的實力,給自己增加動力和壓力;老歌手看到新人的元氣,也會重新思考如今的市場需要什麼。
整個節目所有的互動、反饋都是正向的,舞台、觀眾和歌手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像小鬼王琳凱唱完就說嗓子廢了,但這樣的瞬間非常真實
只是這樣的現場,如今卻變稀缺。
墊音假唱的節目多了,當下看演唱會的機會變少了,當有些常見的事物在慢慢變消失,人們才會驟然發現它珍貴。
最珍貴的地方,是當聽到有一個可以盡情唱歌的舞台的時候,歌手眼裡發出的光,這份光,會讓每個現場變得有靈魂,變得獨一無二,也會令觀眾的期待與奔赴,都有了價值。
有機會的時候,去看一場演唱會吧,去盡情狂歡,丟掉煩惱丟掉emo;
去靜靜聆聽,去欣賞歌手的演唱,去讓音樂治愈自己;
啊,是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想看演唱會了!
E姐結語:
理論上,音綜就應該有“現場感”,歌手全開麥從來都不應該變“限定”。
只是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被各種“完美舞台”帶歪,覺得歌手唱錯一個音就不行,飯圈隨時大屠廣場,節目、歌手如履薄冰,大家都生怕哪裡出了點瑕疵,會被網友的口水淹沒。
最後節目對歌手的標準就降很低,歌手對自己的要求也變很低。
越是這樣的時候,更應該有節目出來,去拒絕“半開麥”這件事,去告訴更多年輕人,好看的演唱會應該是怎樣的,那些沒有靈魂的假唱,本來就應該喊“回水”才是。
目前《來看我們的演唱會》做到了,撩撥起我看演唱會的記憶,看得我非常激動。要是整季所有歌手都全開麥,我覺得它可以在內娛吹三年。
當然,我也不希望內娛完蛋成那樣,只是大家真的可以放下對“完美現場”的執念,多尊重一下觀眾,也多提高對藝人的要求,只要每個音綜都是全開麥,也不過度修音,那可能我們會聽到一小部分車禍現場——
可也能夠聽到更多真正的“神仙打架”現場。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最想看誰的演唱會?
來評論區說說吧~
做有深度的心靈SPA和有格調的故事
喜歡請分享哦!麼麼噠!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