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王雪純:52歲無兒無女,選擇丁克也幸福


遠在墨爾本的王雪純,穿風衣戴帽子,正感受著異國他鄉冬天裡的寒冷。雖然來墨爾本大學學習只有一年時間,但王雪純的思鄉之情很濃烈。

入學之前,王雪純已經在中央台工作了10年。她在央視工作的前半段,一直擔任《正大綜藝》的節目主持人。在來墨爾本之前,王雪純又成為該節目的製片人之一。由她主持和策劃的節目改版方案,彼時籌備了有一個多月。眼看就要到節目錄製階段,就好比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在這衝刺的最後階段,她非常興奮。偏偏這時候按照預定計劃,她得奔赴澳大利亞來深造。所以剛到墨爾本後,王雪純的心裡很不爽。

對王雪純來說,她對中央台的感情,和其他主持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央台就像王雪純的家。而她多年來從事的主持工作,更是王雪純的根。她的父親王楓,八十年代曾經擔任過中央電視台台長。母親林如,則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第一代播音員。王雪純長大後從事媒體主持工作,也算是女承父業。

她是家裡最小的女兒。在母親林如眼裡,小女兒從來都不是電視裡那個乾練的主持人,而是自己最貼心又乖巧的孩子。只要是在家裡,母親從來不喊她大名,而是叫她三兒。王雪純有兩個姐姐。大姐叫雪迎,二姐叫雪征。等到她1970年出生時,正好又是冬天。於是父母就給她取名雪純。童年時代的王雪純,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父母的書房裡亂翻亂看。每天,她眼巴巴地盼著父母趕緊出門上班。

等到家裡就剩她一個人時,王雪純熟練地搬起凳子就來到了書櫃前。書櫃裡有很多書,雖然她還看不懂,但王雪純翻看得津津有味。時間一長,父母便知道她在家裡的“小動作”了。但父母並沒有阻攔她。王雪純就這樣,在童年時代斷斷續續翻看了一部《紅樓夢》。那時候母親還有點奇怪,三兒究竟是怎麼看懂的。後來她才知道,女兒看書完全靠猜。凡是遇到不認識的字,王雪純就猜它的讀音和意思。

一來二去,她倒是慢慢學了不少字。就這樣,從小看“大書”的王雪純,很快就被父母周圍的同事知道了。 6歲的時候,母親工作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兒部要錄製新節目。彼時少兒部的老師,想讓王雪純去配音。這份工作聽起來很榮耀,可實際上很辛苦。小配音員也得按照稿子來讀,而且在錄節目的時候不能亂說亂動。王雪純到節目組一試,就省事多了。

她因為識字多,不用老師教,只要拿著稿子讀就好了。就這樣,小小年紀的王雪純和母親成了同事。通過電波,她給全國的小朋友念了很多歌謠,講了很多故事。雖然母女倆成了同事,但因為王雪純錄製節目的時候,一般都是周末。而且單位播音的地方還有警衛,所以林如和女兒,平常很難在單位裡碰到。雖然母親是播音員,王雪純小時候也做過播音員,但她漸漸長大後,卻沒有把播音當成未來的理想。從小學開始,王雪純也曾有過很多理想。她想過去學外語,也曾想過長大後去當演員。

但上了中學後,漸漸成熟的王雪純也明白,自己將來學習播音主持是最有優勢的。就這樣,當年高考時,王雪純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對於女兒報考廣播學院,當年母親也很高興。但林如也說過,她從來沒有刻意去培養過女兒這方面的興趣。而對王雪純來說,雖然母親當年播報的是最知名的《新聞和報紙摘要》,雖然全國人民都能聽到母親的聲音,但對於這種榮譽,王雪純從沒有覺得母親有什麼特殊。

倒是母親每每準備稿子時的嚴肅和認真,給王雪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大學四年時間,王雪純在專業上的學習,都是不自覺地以母親為榜樣。九十年代初的大學生,國家還管分配工作。 22歲畢業後,王雪純被分配到了中央電視台的國際部。她最初的工作,是主持電視英語的教學。除此之外,還負責節目的編導。而且因為她曾有播音和配音經驗,王雪純還參加過不少譯製片的配音和翻譯工作。總的來說,在進入中央台的第一年,王雪純的工作是繁雜的。從1994年開始,王雪純開始擔任《正大綜藝》的主持人。

延伸閱讀  陳坤的兒子成年了,樣貌開始浮現出母親的基因,認得出他像誰嗎?

這檔節目當時在中央台很火,除了室內的主持,王雪純還要經常跟著節目組外出拍攝和採訪。第一次外境主持,是到攝影大師吳印咸家裡去採訪。節目開始之前,王雪純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按照節目組的要求,她作為主持人,需要穿西服套裝。但剛開始工作的王雪純,並沒有合適的衣服。最後,還是藉穿了姐姐的一套西服。彼時的王雪純,也不懂得該如何化妝。所以,她彼時的表現,一切都很青澀。只有那一副永遠笑瞇瞇的樣子,在節目播出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就有很多觀眾給她寫信,表示就喜歡看她在節目中笑的樣子。王雪純說過,自己平時就愛笑。在工作狀態中,也喜歡笑。按說主持節目,笑與不笑要分場合。而王雪純在節目中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歡樂。她曾專門給觀眾回信,自己不是為了專呈現好的狀態而笑。就是從心底里感覺很快樂,尤其是工作帶給了自己太多的樂趣。在主持《正大綜藝》期間,王雪純說自己收穫了很多。

有友情,有信任,也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持。每次外景主持,那些所見所聞,成為了王雪純人生前半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檔綜藝節目,《正大綜藝》在九十年代的風格定位,是世界真奇妙。而節目主持人的王雪純,在每期的外境中,她還要充當導遊,將自己在遊歷中的所見所聞傳達給觀眾。所以在信息相對匱乏的九十年代,這檔節目很火,同時也帶著觀眾領略了大千世界。在《正大綜藝》越來越火的同時,中央台國際部又推出了一檔新節目《環球》。 《環球》的主要內容,是引進國外電視台優秀的專題片。

無論是引進專題片的翻譯配音,還是後來加入的自拍節目,王雪純也都有參與。而且在《環球》後來播出的那幾年,作為外境主持,王雪純也跟著節目組去過很多地方。只不過該節目和《正大綜藝》的定位不同。前者偏向於娛樂化,而且每期還有跟觀眾的互動環節。而《環球》的風格,則要更紀實和學術一些。很多時候,需要對出訪的地區,掌握充分的資料。尤其是一些專業性很強的選題,多數時候還得請專業人士來座談。最後才能拿出一份定型的文字腳本。所以對王雪純而言,她那時候的工作,已不再僅限於是主持了。

雖然自己的工作,和母親當年的播音工作相差很大,但母親當年嚴謹的工作態度,還是激勵著王雪純在自己的工作上從不鬆懈。也因此,工作六年後,王雪純就獲得了金話筒獎。 1999年,她還被授予全國電視台十佳節目主持人稱號。除此之外,王雪純也還主持過一屆春節聯歡晚會。但總體上而言,在2002年出國深造之前,王雪純的主要工作,還是在《正大綜藝》和《環球》上。而這些需要頻繁出外景的節目,也讓那些年的王雪純,去過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到野外拍攝的鏡頭,往往會遇到很多未知的危險。這樣一來,王雪純每次出去,母親都非常擔心。

可王雪純呢,偏偏喜歡把自己的歷險記告訴母親。每次母親都埋怨她,這樣危險的事情,還是不要去做了。但是說歸說,母親也並沒有真的去阻攔王雪純。她知道,女兒真心喜歡這份工作,不管自己是否阻攔,她都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2002年,經過一年的大學深造後,王雪純回國繼續參與《正大綜藝》的工作。隨後在2006年,正趕上中國俄羅斯年。節目組決定到俄羅斯,拍攝幾期特別的節目。作為主持人的王雪純,又要出發了。不過她突然想起來,母親在五十年代,曾在莫斯科廣播電台的華語廣播組工作過幾年。王雪純覺得,這在華語廣播史上很有意義,所以她便動員母親,一同去莫斯科尋訪當年的朋友。

延伸閱讀  “紅男綠女”誠不欺我,盤點10位穿綠色最美的女星,美得有味道

在女兒的陪伴下,林如去了俄羅斯。她去了自己曾經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一路走來,很多往事都在她的腦海中一一浮現。王雪純看著母親興奮的心情,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帶母親出來是做對了。隨著母親的年紀越來越大,王雪純對母親的愛也越來越深。她結婚後的新家,距離母親住的地方很近。只要平時在家裡做了好吃的,她必定會給母親帶過去一些。除此之外,王雪純也會盡力抽出時間,經常陪著母親去看戲。

雖然她在生活中事事順著母親,可唯獨在一件事上,王雪純始終有自己的看法。這件事就是丁克不要孩子。多年來王雪純在工作中高調,而感情問題卻異常低調。王雪純後來的丈夫,就是大學時期的初戀,兩個人當年還是同班同學。剛參加工作,22歲的王雪純便和男友結婚了。據說她的丈夫當初沒有從事電視媒體工作,再後來則進入了IT行業。多年以來,夫妻兩人都把精力放在了工作上。

年輕時,身邊不少親友,也曾勸說王雪純抓緊時間要孩子。但面對周圍人的催促,王雪純也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意見。那就是不要孩子。對於這一點,王雪純多年後又曾談起。她說自從做出不要孩子的決定,身邊總是有人議論和指指點點。但生活是自己的,選擇也是自己的。自己做的決定,就應該堅持,應該不受他人影響。

所以多年以來,王雪純和丈夫,一直堅持著他們的看法。如今,52歲的王雪純,已很少出現在電視上了。近年來,她也開通了自己的短視頻賬號,偶爾會分享一下生活經驗和心得。去年3月,她在網上告誡職場新人,不要輕易去陪領導喝酒。除此之外,王雪純也告誡未婚的女孩,結婚之前,不要光盯著另一半好的一面。雙方都要把各自遭人恨的一面也表現出來,如果這樣兩個人還能彼此包容,那麼將來的婚姻才會幸福。

就像多年來堅持不要孩子,對於生活,王雪純一直有著自己的獨特看法。至於這些年,她不再出現在熒幕上,不少觀眾都懷念自己,王雪純則表示,那其實是人們在懷念一個時代。是在回憶當初對外面世界的憧憬和探尋。

那份探尋,是王雪純早年跟隨節目組的出發。也是當年她坐在墨爾本大學校園長椅上,對故鄉的渴望和思念。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