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節檔,還值得期待麼?


作者| 易婷

站在2022年的末端,沉寂了3年的電影市場,仍在生死存亡之間掙扎。

等了12年的《阿凡達2》終於在12月16日上映,它讓電影院看了新的希望,也讓剛剛解封的中國觀眾有機會探討新電影了。

上映前兩天,票房成績表現不凡,首日1.62億元,次日1.41億元。但是從第三天開始,票房明顯下滑,跌出億元,也沒有《阿凡達1》一票難求的盛景。此前,兩三百元一直的影票也被觀眾質疑被割韭菜。

與影片上映前輿論場的火熱相比,為何《阿凡達2》會出現這樣的窘境呢?

目前全國影院營業率高達83.2%,但影院之難不僅僅是能否營業的問題。燈塔數據顯示,2022年1至11月,中國大陸票房284億元,上座率僅5.9%,而疫情前的2019年是642億元。影片的數量和質量更是壓垮影院的最後一根稻草。

距離春節不到1個月的時間,僅看到關於《流浪地球2》和《熊出沒》宣布參與春節檔,再沒有看到其他官方的“造勢”宣傳,製片方們為何這般“低調”?春節檔能讓電影市場迎來春暖花開之日麼?

《阿凡達2》不及預期

10.47億,這是貓眼專業版預測《阿凡達2》在內地的最終票房。這個數字遠遠低於在公映之前各大數據機構和媒體20多億的預測。

2010年,《阿凡達》在中國首映,當時3D銀幕算得上是“稀罕貨”,影片特效也算得上天花板級別,因此順理成章的成為中國電影票房史上第一部突破10億元的電影。十二年過去了,《阿凡達2》出現在大眾視野前,被視為拯救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劑良藥。

事實證明,這部被予以厚望的“救市作品”對電影市場的影響有,但還不夠大。自上映第三天單日跌破億元票房後,此後連續3天跌至4千萬元以下。

新品牌研究所聯繫了數位購買了《阿凡達2》電影票的觀眾,發現去看的觀眾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對阿凡達有情懷的影迷;二類是單純想看電影的;三類是想為沈寂已久的電影市場做出一點貢獻的。

有情懷的影迷們,基本上都在前兩日的時候搶先一步去看了,導致票房從第三天開始急劇下滑。而從電影口碑來看,出現了兩極分化,在豆瓣上評分從8,4分逐漸下降到8.1分。

一名電影研究員告訴新品牌研究所:“隨著觀看的人增加,電影的短板逐漸凸顯出來。初期靠情懷和特效獲得好評,中後期還得靠故事穩住分數。但是3個小時的電影,並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支撐,口碑逐漸變差也很正常。”新品牌研究所的觀點與其不謀而合,十幾年前3D電影很緊俏,但是現在觀眾的要求不是特效能滿足得了的。

延伸閱讀  未品濃秋已立冬!這份美食貼士請查收~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還充斥對高票價的懷疑態度,有統計稱IMAX的平均票價是133.43元,有媒體報導最高的達到385元一張,200多元的也不少。新品牌研究所在美團上檢索了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地區影院的票價,基本上在100元左右的居多。

《阿凡達2》時長3小時,製作成本近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30億元),影院播放的成本也相對更高,IMAX廳本身也比普通廳的價格要更高。另外它本身屬於特效大片,只有在3D影院觀看才能有感覺。因此很多人依然願意為此付費,高價票對其票房的影響應該是小部分的。

有不少網友稱《阿凡達2》生不逢時,實際上這部國際影片在臨近平安夜和聖誕節上映,時期並不是最大的影響因素。而在中國內地對票房有著致命性打擊的仍是疫情。隨著疫情政策的調整,大家不是感染了就是在感染的路上。不少購買了電影票的影迷不幸中招,忍痛退票,也有一部分害怕到了影院被“小羊人”包圍的人,也選擇了退票。

有數據顯示,《阿凡達2》放映前2天的退票率均在20%左右,海豚社聯合創始人李偉龍也購買了電影票,由於當天發燒沒能去,而且自己換過一次票所以無法退換只能將其作廢了。正因如此,上座率也不是太理想,場均上座率不及5%。

《阿凡達2》趕在了大家最不敢出門的時候上映,又因為時隔太久IP逐漸淡化、觀眾也對電影越來越“挑剔”,並沒有把影院的人氣拉回來。事實上,影響票房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單靠一部影片就想讓整個電影市場滿血復活也是不現實的,但《阿凡達2》的長尾效應預計會延續到春節。

春節檔“撲朔迷離”

今年春節的時間,比以往十幾年都要來得早,而受疫情和其他因素的影響,電影春節檔的“戰事”似乎還沒拉開。距離春節僅20多天,宣布參與春節檔僅《流浪地球2》和《熊出沒》,而其他影片並沒有明確表示參與的。

按照以往的習慣,春節檔會至少提前一個月有條不紊的進行宣傳,而現在大家都沒有太多的動靜,可見大家在變幻莫測的市場面前,都不敢輕舉妄動。

自2013年,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在春節上映,7天吸金5.3億後,春節檔成了中國電影市場最重要的“戰場”。它和每年中國人在春節求好彩頭相似,希望給電影市場帶來一個好兆頭。

從2013到2019年,春節檔票房以每年遞增的形勢贏得高光時刻,從2014春節檔票房的14.66億元,到2019年的59.05億元。影片的類型、題材、傳達的價值觀等都有各種各樣的選擇,現在回頭看可以用百花齊放的局面來形容。

從2020年春節檔開始,國產電影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根據信達證券整理,2020無數據,2021年有達到78.43億元。但是2022年出現了急劇下滑:從大年三十開始至截止正月初六的票房為60.39億元,較2021年降低23%;觀影人次1.15億次,較2021年降低28.13%;平均票價52.7元,較2021年提升7.99%。

從統計的觀影人次數據看,下跌嚴重的原因除了受疫情影響,高票價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在2022年春節假期期間,高票價也引發了一系列的輿情:

#為什麼今年春節電影票那麼貴#等話題在熱搜榜居高不下。 2月3日,電影局親自下場通知:“高票價影響了中國電影的整體形象,觀眾負面情緒反響強烈,國家電影局對此高度關注,請各影管、影院迅速調整科學定價!”之後院線也像徵性的下調了價格,但是幅度並不大。

《阿凡達2》票價雖然高,但是很多人為了效果也自願花這個費用,但是劇情片的高票價很難讓影迷們自願買單。而且看電影本身對很多人的生活來說,是“錦上添花”,而非必需品。近幾年受疫情影響,多數家庭收支本身就不平衡,再花高價去看電影,不是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延伸閱讀  劉勁黃薇再演週總理夫婦,唐國強王伍福加盟,又一部經典革命劇

而如果讓院線直接降價回到30元左右一場,不少影院的人也要叫苦了。某直轄市電影院負責人告訴新品牌研究所:“阿凡達2上映這些天以來,多數場次觀看人數都是個位數,很多觀影人都在朋友圈說自己包場看電影。這種情況下我們覆蓋成本都難,再降價,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商人逐利,《阿凡達2》對中國電影市場而言,更像是打“前戰”的,一邊吸引了很多人潛在回歸影院的意識,一邊沒有那麼好的市場反饋會影響製作方和投資方對春節檔的判斷。

博納於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準備春節檔,外界推測國慶檔無疾而終的《無名》是最大可能。在歡喜傳媒2023年的電影片單裡《滿江紅》名列其中,張藝謀這部新作在6月開機以來就引起了高度討論,有眾星助力也有喜劇懸疑元素,也被猜測有春節檔的野心。

而為何他們都比較沉寂,還是離不開疫情的原因。除了《滿江紅》國產電影應該還有不少能在國慶檔拿得出來的,比如《無名》《平原上的火焰》《中國乒乓》等,其中一部分是此前臨時撤檔的,一部分是正舉棋不定的。在觀眾難以消除對疫情的不確定性前,他們或許都不想成為“炮灰”。

如果疫情沒有出現轉折性的拐點,今年春節檔或許會更加低迷,電影分析師郭某預測整個電影市場回暖大概要到2023年的暑期。一方面製作難,另一方面觀看難,在這種情況下也難出佳作,市場就會疲軟。

電影市場需要怎樣的拐點?

表面上,電影院恢復了八成多,觀影常態化,但實際上市場的寒冷要回暖到一個良性的市場生態依然是道阻且長。

根據燈塔數據顯示,截至12月5日,2022年定檔影片為394部,除了2020年全國影院關停178天外,這個數量是2022年以來最少的。

除了疫情因素主動撤檔的,定檔難度上升導致票房倒退。今年院線電影頻頻出現極限定檔的情況下,很多電影走完整套流程,距離上映也就只剩幾天了。傳統的製、宣、發節奏被打亂,票房自然是首先被波及到的。

檔期內捲也成了電影市場的奇觀,擺在影片面前的似乎只有好檔期和壞檔期,有競爭力的影片早早就瞄準大檔期,基本不會有太多小片的位置,即使是留有一席之地,在好的檔期裡,一些體量有限的新作還是會被大片擠得“頭破血流”,而如果將影片放在日常工作日,更難以掀起波瀾。

這也就導致只有極少數的影片能夠回本,與之對應的是,非好檔期的影院空空如也。有媒體之前梳理過各大上游內容公司都有充足的存貨可以隨時釋出,可見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合適的檔期。

要緩解扎堆定檔的現象,電影市場需要獲得自主定檔權,有更充足的影片量,進行常態化供應,讓觀眾日常也走進影院。

而從生產方來看,要讓觀眾自主持續走進影院,需要更多元的內容。

近3年“主旋律”和喜劇電影成樂創作者青睞的方向,大量同類型的電影引入市場。這種火熱的創作下我們看到了兩種情形:一是部分影片票房累計近百億在市場上表現不凡;二是受眾開始視覺疲勞,導致產能過剩,部分電影的票房高開低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同質化的作品,一名電影愛好者說:“看到簡介就能猜到劇情的走向和結局。”這樣的內容無疑會勸退不少觀眾,因此就算是受寵的“主旋律”在內容也要不斷推陳出新。

延伸閱讀  陳星旭陳牧馳的《山河表裡》還在拍,片方現在一邊玩梗一邊籌劃

另一方面是片方在題材上形成了“固有意識”,博納影業出品了《長津湖》之後,《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相繼上映,每年輸出3-4部主旋律電影,馬太效應極其明顯;喜劇類的電影同樣如此,《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你好李煥英》等持續輸出同類型IP。這也導致偏愛主旋律和喜劇的烙印在片方身上加深,形成慣性思維,難以跳出來。

電影市場要回暖,多元化創作需要加緊步伐,讓觀眾能有更多的選擇權。新品牌研究所認為:好的影片是值得等待的,只要有觀眾去看電影,市場就會熱起來;只要市場熱起來;就不乏資本方湧入;只要市場熱起來,好片自然不會少,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2023年,還會有春節檔嗎?你在期待哪一部電影上映呢?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