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老老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當演技還是稚嫩的時候,選擇一個符合自己性格的角色總比強行演技更重要。
《無限超越班》中選手強行《衝上雲霄》可謂尷尬到不行,最後結尾還是只能靠感動作為結尾。
因為他們都不是科班出身,始終掌握不了演戲需要演出感覺的竅門,只能強行用動作和格格不入的表情去傳遞角色。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部分其實都已經存在主觀印象,要和吳鎮宇比較這可是讓選手雪上加霜。
要知道當年吳鎮宇演《衝上雲霄》的時候,已經是身經百戰,他雖然是演繹角色,但是可以讓觀眾覺得就是角色本身,這種感覺是需要經過磨練才能訓練出來。
當年《衝上雲霄》也有年輕的演員,吳卓羲,馬國明等。但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演繹觀眾眼中的吳卓羲,馬國明。
例如,吳卓羲大部分劇集都是正氣沖動派的代表,在《衝上雲霄》裡面,他性格也是延續其他劇集的性格,只是換了一個角色,換了一個身份罷了,所以觀眾看上感覺就對了。沒有覺得吳卓羲演技有什麼問題。
對於他們的失敗,之前楊超越在其他節目演繹的《家有姐妹》就成功很多,她在劇集裡面演繹的是觀眾眼中的楊超越,起到了揚長避短的效果。
楊超越演繹的角色,觀眾覺得就是楊超越本身,所以楊超越在《家有姐妹》就顯得非常自然。所以這個角色非常成功。
演技稚嫩想強行讓觀眾接受,是非常難並且不靠譜,很容易就會被打上“不會演戲”的標籤,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