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超越班》中,被問到:人生中最大的誤解是什麼?
佘詩曼回答:和黎姿不合。
二人不合的傳聞,起於2004年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
那年,黎姿憑藉《金枝欲孽》獲得視後,更被看好的佘詩曼與獎項無緣。
自此,不和傳聞興起。
實際上,她們是多年好友,且三次合作。
《倚天屠龍記》中,黎姿是燦若玫瑰的趙敏,佘詩曼是柔弱隱忍的周芷若。
《金枝欲孽》中,黎姿是看似心無城府,實際心思縝密的玉瑩,佘詩曼是表面冷靜端莊,實際心狠手辣的爾淳。
《火舞黃沙》裡,黎姿是烈性的鳴鳳,佘詩曼是軟弱的春分。
她們共同見證了TVB的光輝時代,但在人生道路上,她們各有選擇。
黎姿因為弟弟車禍重傷,漸漸退出演藝圈,之後,她嫁給跛腿富豪馬廷強,專心經商。
佘詩曼則兢兢業業演戲,在婚姻、愛情和事業之間,她的天平更傾向事業。
01
佘詩曼出生在一個小康之家。
母親是電台DJ,父親經營著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
她是家裡的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哥哥。
5歲那年,父親突然因意外去世,讓整個家庭罩上了陰霾。
父親去世時,母親肚子裡正懷著弟弟。
一個母親,帶著三個孩子,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
後來,母親辭去電台的工作,專心打理父親的貿易公司,同時把哥哥送到意大利,與舅舅一起謀生。
在佘詩曼的印像中,雖然日子艱辛,但母親從來不會哭泣抱怨。
只有一次,她隱隱約約聽到母親的臥室里傳來啜泣聲,少不更事的她問母親:
“你是不是怕以後沒有人陪你睡,那我從今天開始陪你睡。”
從那以後,一直到18歲去瑞士留學前,她一直和母親睡一起。
佘詩曼在瑞士學的是酒店管理,可畢業後求職並不順利。
某天,她和母親討論未來的時候,電視裡忽然傳來香港小姐的音樂。
母親說:“你去試試看啊?”
佘詩曼撇撇嘴:“穿那個游泳衣在台上走來走去好看嗎?”
媽媽大驚:“現在什麼年代了!”
佘詩曼雖然漂亮,但並不是那種一眼驚人的美貌,在美女如雲的比賽中,她並不突出。
泳衣表演環節,她更是緊張得全身通紅。
特殊的是,那一年是1997年,恰逢香港回歸。
為此,比賽特別設定了一個環節:讓佳麗們分別身穿“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服裝來展示。
佘詩曼的古裝扮相驚艷眾人,成功加分,最終她以黑馬之姿斬獲季軍。
之後,她順理成章簽約TVB,走上了演員之路。
02
佘詩曼一進TVB就得到了力捧,資源逆天。
其中原因,和港姐冠、亞軍的棄約並退出娛樂圈不無關係。
那一年港姐的冠軍是翁嘉穗,亞軍是李明慧。
對於這兩個名字,大多數人都是陌生的。
而她們的銷聲匿跡,是因為一個名為鄔友正的富商。
“選美”期間,便傳出了李明慧與鄔友正拍拖的消息,不久更是傳出婚訊。
為了愛情,李明慧還向TVB提出解約。
可就在眾人以為李明慧嫁入豪門是板上釘釘的時候,又傳出了翁嘉穗與鄔友拍拖的消息。
頓時,港姐冠亞軍爭奪豪門闊少的話題甚囂塵上,一場二女爭一夫的鬧劇上演。
最終,翁嘉穗以勝利之姿嫁入鄔家,並專心相夫教子。
李明慧則出國,治療情傷去了。
幾年後,她嫁給富家公子陳燿陽,圓了豪門夢。
冠、亞軍都走了,TVB的資源,被佘詩曼“撿漏”。
她得到的第一個角色,便是《雪山飛狐》中的苗若蘭。
那時候的她不會演戲,也不懂演戲,為了讓她練手,在《雪山飛狐》開拍之前,TVB又專門給她安排了一部20集的現代劇《明天不一樣》。
佘詩曼在劇中飾演女二號,男主是黃日華,女主是陳法蓉。
第二年,《雪山飛狐》正式開拍。
雖然有了一部戲的經驗,但對於剛剛入行的佘詩曼來說,並不夠。
她沒能演好苗若蘭。
原著形容苗若蘭“容貌綺麗之極,肌膚勝雪,柔而不弱”。
佘詩曼飾演的苗若蘭柔弱有餘,綺麗不足。
《雪山飛狐》播出後,佘詩曼收到了滔天惡評,還因為聲音輕柔,被嘲“雞仔聲”。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明星的工作雖然光鮮亮麗,但背後也有外人想像不到的壓力。
能夠從事這一行的,心理素質一定不是一般的好,比如佘詩曼。
佘詩曼好強、堅韌。
別人的批評,讓她覺得丟臉,為了找回場子,她不聲不響地努力。
說她“雞仔聲”,她就去大聲讀報紙,一天半小時。
說她演技不好,她就反復觀看優秀的電影電視劇,不斷揣摩。
在劇組,她被罵、被丟劇本,也默默忍著。
最初做演員的那兩年,佘詩曼一天假期也沒有。
每天收了工,就回家卸妝、洗澡、睡覺,睡了三四個小時後繼續開工。
有時候,放棄的念頭,也會從她的腦海中一閃而過,但終究她不是輕易放棄的人。
03
兩年後,佘詩曼的努力和積累,終於獲得了回報——她與張智霖合作的《十月初五的月光》,首播創下了平均收視36點、最高收視46點的成績,刷新了香港電視收視記錄。
劇中,她飾演活潑好動,樂觀開朗的祝君好。
憑藉該角色,她獲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並和張智霖一起獲得我最喜愛的拍檔獎。
一次,走在街上,路人認出了她,喊她“祝君好”,還把一盒一盒的蛋捲酥塞到她手裡。
“哇,我超開心的!我終於做成功了!” 她說。
之後,她就像開了掛一樣。
《碧血劍》中的阿九;
《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
《帝女花》中的長平公主……
2003年末,TVB官方民調顯示,宣萱、蔡少芬、郭可盈、陳慧珊、張可頤、佘詩曼為TVB最受觀眾歡迎的六大花旦,從此“六大花旦”的名詞正式誕生。
2004年,佘詩曼迎來了演藝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金枝欲孽》中工於心計又不失純良的爾淳。
該劇播出後,以平均收視32點、最高收視41點的成績取得香港年度收視冠軍。
網友評價它“宮鬥劇一開山即是巔峰”。
佘詩曼憑藉爾淳一角,人氣再次飆升。
可惜,當年的視後卻頒給了和她演對手戲的黎姿。
因為這個具有爭議的視後,坊間一直傳言,黎姿以合約換獎項。
2006年,《鳳凰四重奏》播出,佘詩曼以一己之力飾演祖孫四代人的4個角色。
憑藉著出彩的角色塑造能力,她獲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的最佳女主角及我最喜愛電視女角色獎項,成了TVB史上第一位雙料視後。
頒獎禮上,她激動地說:
“我很感謝TVB,由大家說雞仔聲,不會演戲,直到今天拿到這個獎,我很開心,我會繼續努力。”
2009年,她與楊怡合作的《宮心計》在香港再掀收視狂潮。
片中,劉三好那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達到了洗腦效果。
憑藉該劇,佘詩曼獲得第6屆首爾國際電視節香港地區最受歡迎演員獎。
04
獲得雙料視後之後,佘詩曼突然覺得人生失去了目標感。
能拿的獎,已經拿了一遍;
合作對象,始終都是那個小圈子裡的人。
再向前,無非是過去的重複。
新鮮感的缺失,舒適圈的穩定,都讓她不安。
於是,她開始考慮北上。
她說:“不踏出那一步,我永遠不知道後果怎樣,我覺得應該趁年輕,跳出溫室,嘗試走一條自己的路。”
2011年,佘詩曼與TVB轉簽部頭約,並開始轉入中國內地市場。
她的北上之路,並不順利。
兩年的時間拍了兩部劇,一部是《嫁入豪門》,一部是與胡軍合作的《建元風雲》,兩部劇播出後,都沒有掀起多大浪花。
當時的內地,“四旦雙冰”餘威猶在,85花正在崛起中,還有實力派姚晨、孫儷等強敵環伺。
前有狼,後有虎,再加上語言障礙,北上的女港星處境尷尬。
比如,蔡少芬和胡杏兒北上後,最有名的角色,都是孫儷劇裡的配角。
袁詠儀和張智霖則靠夫妻綜藝出圈。
好在,佘詩曼在香港還有一條後路。
2012年,TVB進軍內地市場,成立TVBC。
佘詩曼將經濟約轉到TVBC,再次回歸老東家。
2014年,佘詩曼與林峰、苗僑偉合作,主演了警匪劇《使徒行者》。
該劇播出後,以30.5的跨平台收視率成為香港年度收視冠軍。
佘詩曼也憑藉丁小嘉一角,再次斬獲“雙料視後”。
但是,TVB江河日下,頹勢難挽,能給到演員的資源已經有限。
接下來幾年,佘詩曼一直在香港小成本電影裡打轉,包括消費以往IP的電影版《使徒行者》和《十月初五的月光》。
直到2018年,一個意外的機緣送上門。
當時,於正籌拍《延禧宮略》,原定的嫻妃人選臨時爽約,於正便找到了佘詩曼。
這是兩人的第二次合作。
第一次合作,可以追溯到2003年。
那時候,於正剛組建自己的工作室,他首部編劇的作品《帶我飛,帶我走》,就是由佘詩曼飾演女主。
嫻妃是一個層次豐富的角色。
前期的她與世無爭,一派歲月靜好。
可身處深宮,有幾個人能獨善其身?
在一系列變故之後,她走上了黑化之路。
而預示著角色轉變的那場雨中獨白流淚的戲,被佘詩曼詮釋得隱忍又有爆發力。
《延禧宮略》之前,由《甄嬛傳》而起的黑化靠煙熏妝加持,一度流行開來。
佘詩曼的嫻妃,黑化只靠“眼神殺”,基本終結了煙熏妝的肆虐。
從此,佘詩曼正式打開內地市場。
05
做演員的佘詩曼,是真的很拼。
她曾因工作創下連續五天四夜不睡的紀錄,累到感覺靈魂出竅;
也曾在一年的時間裡拍一百多集電視劇;
最多的時候,她一天拍三個年代的戲,只能通過服裝和造型辨別自己是哪個朝代和哪個角色;拍《帝女花》的時候,她下巴受傷,為不影響進度,她帶傷工作,代價是下巴留下一道永久性的長疤……
汪明荃曾評價她說:“阿佘演戲能一秒鐘變臉。”
實力的背後,都是他人看不到的汗水。
查小欣問她:“你為自己的成就引以為榮嗎?”
她說:“我今天擁有的都是自己掙來的,雖不算是大成就,也為自己感到高興。”
入行20多年,佘詩曼在娛樂圈浮浮沉沉,有過榮耀,也有過沉寂,還有所謂的“翻紅”。
和她同期的女演員,有的嫁入豪門,有的早已隱退。
而她,還在第一線努力,並保持著做演員的初心,不斷學習,不斷迎接新的挑戰。
就像她在採訪中說的:“拍每一部戲都力爭把自己當作新人,保持好自己那份好奇心。”
06
在事業取得成功的同時,總有人為她的婚姻、愛情惋惜。
畢竟,47歲的她,目前依舊單身。
她不是沒有嫁人的機會。
大學時,她就有一個很有錢的台灣男朋友,兩人也曾有過甜蜜的時光。
在她求職不順利的時候,對方告訴她:“我照顧你,你不用工作。”
那時候的佘詩曼完全無法將結婚生子這樣的事情和自己聯繫在一起:“我才22歲,要這樣子過一生嗎?”
不久,她就對男朋友說:“對不起,我們要分開。”
2002年,拍攝《情緣汽車機》時,佘詩曼遇到了因出演段譽而爆紅的陳浩民,並陷入愛河。
彼時,兩人都是正當紅,為了事業,聚少離多。
儘管到了當嫁之年,陳浩民也幾次向佘詩曼求婚,但佘詩曼拒絕了。
她說:“結婚我覺得很誇張,我的年紀應該在事業上再衝刺一下。”
最終,這段感情斷斷續續地維持五年之後,以分手告終。
再後來,他與張智霖、馬德鐘、鄭嘉穎傳過緋聞。
但沒有一個人能讓她放下事業,步入婚姻。
如今未婚的狀態,於其說是被剩下,不如說是主動選擇。
因為,她從來不愁嫁。
在香港女作家亦舒的筆下,刻畫過不同的不耽於情愛,更看重獨立、事業的女性,比如《流金歲月》中的蔣南孫和《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
佘詩曼就是這類港女的代表。
從知道賺錢的那一刻起,她便知道做人實際點會更好,“我選擇一切都靠自己,這不代表我是沒有情感的人,實際目的是為將來無憂生活而鋪路。”
佘詩曼說,如果沒有做演員,她現在也許會和朋友一樣,是幾個孩子的媽媽;
也許會去追求自己小時候的夢想:
做個幼稚園校長,體會那種一進校門很多很多孩子湧上來的幸福感。
但無論哪一種,她都知道,她的人生不會是一條波瀾不驚的平線。
因為,有波瀾,有改變,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