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農場/諾貝爾獎加速器

[ad_1]

講座教授葉均蔚被譽為「高熵合金之父」,他被認為是台灣最有機會拿到的學者之一,連美國科研單位都特別飛來台灣向他請教。

我們在他一手打造的研究室裡聊天,氣氛也像在討論研究。我們談科學也談哲學,談國際政治也談兩岸關係。他一直謙虛地說自己是班門弄斧,也不忘提醒我們正坐在某種意義上的世界核心。

清華大學為他在校內辦了一場展覽,介紹這位大師的產學成就。他說當年因為喜歡飛碟而走向材料科學之路。他甚至研究出製造飛碟機身的合金,可以耐3,000度高溫。

如今他已經是全球最頂尖的材料科學家了,將帶領人類探索下一個科技前緣。在史丹佛大學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裡,他的科學影響力排行全台第一,在全球的材料科學界排名第二,甚至超越中國大陸所有的材料科學家。

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只有32位教授,成果卻遠勝許多手握數十、數百億研究經費、領導數百名研究人員的材料科學家。德國材料領域影響力第一的科學家都排名在他之後,排名世界第五。歷年來,他發表論文近300篇,被引用超過4萬次。

以往,學界認為合金所含金屬元素愈多樣硬度會愈高,葉均蔚則率先提出高熵合金理論。他混合多樣元素,創造出更強、更韌、更輕,且耐高溫、抗腐蝕、延展性更高的新合金。他開發出的新材料具有力學、物理、化學及功能上的優越特性,也已應用於民生、智慧機械、生醫、國防及太空科技等領域。

頂尖國際期刊「自然(Nature)」更在2016年特別專訪葉均蔚,報導他的研究,並且說台灣是高熵合金發源地的研發成果。

1979年,葉均蔚已經在清華讀研究所,那時台灣剛和美國斷交,全國發起「一人一元,獻機報國」運動,這些錢除了買戰鬥機,也在清華建一個研究飛機超合金的實驗室,他很感恩地說,這是「庇蔭」。

他的研究室裡掛著張載的書法,上面寫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每次參加國際大型會議,他都會帶著這張帖子和中華民國國旗。

他說台灣要持續投資科技,更要投資人文。他研發出高熵合金的靈感也是來自中華文化包容多元的核心精神,有人文才能做出感動人且不會傷害人類的科技。

「如果您有一天拿到諾貝爾獎,還會繼續留在台灣嗎?」我問他。他說會,而且會繼續留在清華大學帶學生做研究,如同過去50多年。

我想像著,如果有一天葉均蔚獲得諾貝爾獎,對台灣的國際形象該會有多大的加分。長年來的外交困境,讓台灣的政經持續沉淪,透過諾貝爾獎的加值,能在國內外都得到更多資源和能量來提升整個國家。

諾貝爾獎對台灣顯然是意義非凡的,那麼為什麼不參考國外的經驗,匯集政府和民間的力量來成立「諾貝爾獎加速器」?像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哈佛大學與國際特赦組織這些得獎專業戶,都是常年投入自己的專業研究而造就,台灣在科技和人文的底蘊與成就也是華人和亞洲世界的領頭羊。對於諾貝爾獎,我們可以有相當的自信和企圖心。


標題:點子農場/諾貝爾獎加速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