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央行周來了!美加台英日接力秀 法人緊盯資金流向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陳瑩欣/台北報導

國際金融市場本周將迎來各國央行密集的利率決策,從加拿大、美國、台灣到英國、日本都將陸續公布政策走向,投資人正嚴陣以待,預料將牽動全球匯率與資金流向。

首先登場的是加拿大央行,將於9月17日(週三)晚間21時45分公布利率決議,市場普遍預期會再降息25個基點,政策利率降至2.5%。

緊接著,焦點轉向美國聯準會(Fed),9月18日(週四)凌晨2時至2時30分將發布FOMC經濟預測與利率決議,市場共識為降息1碼(25個基點),將利率區間下調至4.25%,並在記者會上釋放未來政策訊號。

對台灣投資人來說,中央銀行理監事會同日(9月18日下午2時)登場,市場預估將維持政策利率在2.0%不變,利率朝連6凍邁進,但將觀察通膨趨勢與房市調控效果。

至於英國央行,則預定在台北時間周四晚間7時公布9月利率決議,外界普遍預期維持在4.0%不變。

最後,日本央行將於周五(9月19日)上午11時左右召開利率會議後向外宣布貨幣政策方向,市場認為將維持在0.5%不變,持續評估薪資增長與通膨前景。

分析師指出,本周央行決策結果將對外匯市場與債市形成明顯衝擊,美元走勢、美債殖利率與日圓波動尤其值得關注。若Fed降息符合預期,而台灣央行按兵不動,可能進一步擴大美元與新台幣的利差,引發資金流動效應。

富蘭克林坦伯頓固定收益團隊指出,美國消費者與企業支出及房市活動已見放緩,聯準會可望恢復降息,將為債市營造有利環境。

金融圈認為,當前美國非投資等級公司體質改善,信評達BB以上佔比已逾五成,即便經濟成長力道轉弱,企業違約風險仍可控。由於殖利率仍維持在約7%的水準,足以補償潛在風險,因此高殖利率債券市場需求穩固,供需技術面呈現正向。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表示,美元今年雖已出現貶值,但估值仍偏高,後續美元壓力將來自降息與景氣走緩的循環性因素,以及經常帳與財政雙赤字的結構性因素。

相較之下,新興市場多擁有嚴謹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並維持較高的實質利率,部分國家更正受惠於經濟改革與貿易結構轉型。法人看好在美元貶值推動下,新興市場當地公債有望同時享有債息與匯率的雙重收益。


標題:超級央行周來了!美加台英日接力秀 法人緊盯資金流向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